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乌贼回“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乌贼回“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乌贼,海洋动物。在我们人类出现前2000多万年,它已经生活在海洋当中了。它非常奇特,浑身上下都让人感觉那么神秘。比如说,它身上会发光,尤其是到了“婚配”期间,颜色漂亮极了。它游泳的姿势也很古怪,是喷水倒着走。再有一点,那就是乌贼肉的味道很好。但是这个好味道,却给它带来了厄运。(图1)

舟山群岛是中国最大的群岛,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渔场。群岛中的东极岛周边是中国曼氏无针乌贼的生活地。每到春夏时节,乌贼会从海洋深处游向这里的浅水湾产卵。这个时候就是当地渔民捕获乌贼的季节。 (图2 ) (图3)

20世纪60年代舟山渔场渔民出海,用的都是帆船。不论是舟山渔场盛产的带鱼、黄鱼,还是曼氏无针乌贼,渔民出海总会满载而归。作为舟山渔场的四大海产之一,曼氏无针乌贼在历史上的产量极高,常常是没有地方存放刚刚捕捞上来的乌贼,渔民们就极尽可能地使用海岛的每一寸山石,就地打捞就地晾晒。晾晒的乌贼干当地叫螟蚨鲞,产量非常大。渔民不分昼夜地捕捞乌贼,晾晒乌贼,还要一担一担地运出海岛,当时繁忙的盛况是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今天我们再也看不到这样的丰收景象了。现在在舟山渔场的每个渔村,我们都能看到当年晾晒乌贼的空荡场地,还有已经废弃了近二十年的捕乌贼的渔船。(图4)(图5)

捕乌贼是一件极为简单的渔猎活动。乌贼有趋光的特性,一盏灯一张网就能够等着乌贼送上门来。乌贼的生命周期只有一年,每年产卵结束后乌贼就会自然死亡,按照这个规律捕捞乌贼,不会造成它的消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乌贼丰收的景象不再呢?

当渔民用上了捕捞渔轮后,和所有海洋生物一样,乌贼的厄运也降临了。乌贼的栖息地在海洋深处,只有在繁殖季节才游到近海处等待生命的终结。捕捞量超乎寻常地增大,再加上拖网渔具对海底的扫荡,乌贼无处存身了。当成体死亡后没有幼体的接替,乌贼消亡的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浙江海洋学院副院长吴长文说,乌贼这个渔业资源没了,专门捕捞乌贼的渔船也没了。曼氏无针乌贼在舟山渔场的消亡,会导致这一海域甚至更大海洋环境中生物链的变化。作为舟山传统的四大海产之一,我们想把这个资源恢复起来。

于是,东海渔政的管理者和浙江海洋学院的研究者一起开始了曼氏无针乌贼的拯救工作。乌贼的繁殖能力很强,研究者首先从寻找乌贼卵开始。但没人知道在消失了十几年之后,研究人员能否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它的踪影。

当潜水员进入浅水湾水下时,他们心中的希望几乎完全破灭了。因为眼前的景象就像荒芜的沙漠,乌贼在这里无法生存。2003年,科研团队又做了很多网具、笼具,组织船队到海里捕捞,却一个活乌贼都没找到,当年乌贼随处可 见的景象已经消失。拯救乌贼的工作遇到了超乎想象的困难。研究人员决定按照乌贼的生活习性,改变寻找方向,到更深的海域再做探寻。一年又一年地搜寻,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几串黑色的葡萄状的乌贼卵。科研人员开始人工培育乌贼宝宝。(图6)

一个月后,第一批乌贼幼体终于出壳了,这对于曼氏无针乌贼的种群来说,意味着重生的希望。但这仅是乌贼拯救工作的开端,乌贼的饲养比孕育更加困难。

浙江海洋学院研究生董智勇说,在它的稚体阶段、幼体阶段,要喂吃轮虫,桡足类、藻类,稍微大些要喂吃糠虾,这些饲料成本非常高。

在自然生长状态下,乌贼幼体的生长是依靠海洋浮游生物及藻类提供成长所需的营养。经过3个月左右的时间,幼体就能成长为成体,进入它一生中最重要也最精彩的成长阶段,它们开始“恋爱”了。之前它会有一种叫吹沙的行为,用它的出水管去吹沙子。表示它已做好准备,要迎接自己的另一半了。准备恋爱的雄性乌贼会扬起自己的触角,向雌性发出求爱信号,很快就有情投意合的开始了。以后,雌性乌贼就会到附着基上去产卵。在自然环境下,乌贼卵附着在柳珊瑚上,人工饲养中,研究人员精心准备了孵卵机――附着基。这时候,会出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雌性乌贼在那儿产卵,雄性会在它的身边保护它。这是乌贼产卵的典型现象。更有趣的是,一只雌性乌贼在产卵,周围却有若干雄性在守护。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乌贼并不是一夫一妻制,所以,每只雄性乌贼都在尽职尽责地保护自己的另一半完成产卵。当恋爱季节结束时,乌贼的生命开始了新的轮回。

在人工饲养过程中,喂食是研究人员最重要的研究工作之一。董智勇说,成体之后,要喂吃小虾,野生乌贼只吃活的,人工喂养下死的也吃。但如果不是整虾,是半截虾,除非饿极了,一般情况下仍然不会吃。饲养箱内水温需在17度左右,水温差一度,对它的影响就很大。曾经发生过乌贼拒食,后来发现是水温低了一点,把温度调上去之后,它们才开始吃了。

乌贼还是一种非常凶猛的肉食性动物。老虎给人的印象很凶猛,但乌贼要比老虎凶猛得多。老虎之间几乎没有自相残食,但乌贼在密度大和饥饿状况下自相残食的现象很常见。

乌贼相互残食的行为和它发达的神经系统密不可分,任何一点温度或光线的变化都能引起它的反应,敏感度超乎人类。浙江海洋学院迟长凤博士说,乌贼同其它动物相比,脑部神经和眼部神经比较发达,它主要是靠眼睛感光来调节它的神经,比如喷墨、产卵,都跟它的神经系统有关。

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解决人工环境下的繁育,并不意味着完成曼氏无针乌贼种群恢复工作。他们还要对乌贼进行流速试验,了解它在自然海流变化中的适应能力,以保障人工繁育的曼氏无针乌贼在自然状态下得以生存。

这个试验对曼氏无针乌贼来说像是参加一场体能运动会,一直在水箱中安逸生活的乌贼体验了在海洋中生活的滋味。十分钟后,当流速最大时,几乎没有乌贼能挑战极限。研究人员将根据试验数据为它们寻找最佳生存地。董智勇说,乌贼的游泳能力很差,速度是25厘米每秒到35厘米每秒。做流速试验是为了验证乌贼的一个生活周期中,每个阶段它适应的流速是多少,为以后放流时,在自然海区中找到一个有合适流速,能够敷设深水网箱的区域,以便让它们更好地生长。

曼氏无针乌贼在人工培育下已经历了近十年时间,该是它们回归大海的时候了。2011年夏季,浙江海洋学院和东海渔政一起满载人工培育的曼氏无针乌贼卵,到舟山渔场放流。现在这片海域里,陆续出现了乌贼的身影,它们将在海洋家园里繁衍生息,种群不断发展壮大。(图7)

这么多年来,我们总算对海洋资源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终于意识到,海洋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靠人工干预,能否恢复海洋正常的生态平衡呢?这个问题,恐怕不是这么简单就可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