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存款“冲时点”症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存款“冲时点”症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113.61万亿元,比5月末增加3.79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2.19万亿元,创下2008年以来单月增长仅次于2013年3月份(4.22万亿元)的第二高纪录。但7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随即下降到111.62万亿元,减少1.98万亿元,创下2008年以来单月存款减少的最高纪录(以往最高的是2014年1月末比上年末减少0.94万亿元)。这再次使银行存款“季末冲时点”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从2008年以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逐月变动的情况看,2008年存款冲时点的现象并不明显,但从2009年一季度开始,季末存款冲时点的情况逐步显现,呈现出季末存款大规模增长,次月存款增长规模大幅度萎缩(仅2010年1月份例外)的态势。特别是从2012年末开始,呈现出季末存款较快增长,次月存款出现“负增长”的特殊情况。2014年开始,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1月末存款比上年末减少0.94万亿元;3月末存款比上月末增加3.66万亿元,4月末即环比减少0.65万亿元;6月末存款比上月增加3.79万亿元,7月末环比再次减少1.98万亿元。

银行存款“季末冲时点”已经有五年多时间了,且更趋严重,成为中国金融“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种状况在世界各国都是极其少见的),反映出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实际上,银行存款季末冲时点如此普遍和剧烈,隐藏了很多问题,必须引起银行经营管理者、金融监管部门,乃至国家宏观管理相关部门高度关注。 主因:放贷冲动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群体性季末冲时点的做法,必然导致存款在季末激烈争揽的高成本(包括利率、费用、精力等),而这些存款基本上都是在季末最后几天进账,次月初的几天就转出,仅就存款而言,很难安排有效运用,再加上月末存款需要缴纳很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目前大型银行为20%),资金会被冻结至少十天(商业银行每旬计算缴纳一次存款准备金),而存款准备金的年利率仅为1.62%,这样,季末冲时点的存款很多会造成效益方面的严重损失,并可能给银行流动性管理带来麻烦。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商业银行还要冲时点存款数字呢?为什么主要是季末冲时点,而不是每个月末都冲时点呢?

实际上,商业银行存款冲时点的目的是保贷款的较高增长。扩大贷款投放,不仅因为贷款高于存款的利差是商业银行扩大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因为贷款有利于维护客户关系,扩大中间业务收入。特别是地方政府在“稳增长”抑制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各家银行贷款投放的多少还是维护与地方政府关系、争取公有资源的主要砝码,因此,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扩大贷款的冲动。

但在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投放依然受到贷存比不得超过75%的限制。从2008年底开始,为配合宏观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商业银行的贷款高速扩张,到2009年一季度,不少商业银行的贷存比就出现了问题,迫使其采取非常措施突击争揽存款,由此拉开了存款季末冲时点的大幕。而存款之所以在季末冲时点,而非每个月末都冲时点,主要是因为目前各方面对商业银行存贷款的考核基本上都是以季度为主,特别是作为上市公司的银行,按照规定需要每个季度披露一次信息,这对季末达标的要求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挑战宏观调控与监管

存款季末冲时点的发展,尽管有其客观原因,但任由其发展,可能带来严重问题:

一是容易造成金融数据失真。银行存款是货币总量的主要组成部分,货币总量及其结构的变动情况,又是极其重要的宏观指标和信息,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2014年6月末人民币货币总量(M2)为120.96万亿元,除流通中现金(M0)5.70万亿元外,绝大部分是银行存款113.61万亿元(其余部分是银行吸收的计入货币总量,但不计入一般性存款的其他存款,如保险公司存款、住房公积金存款等)。因此,如果存款总量不准,就必然会影响到货币总量的准确性,就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准确把握。

如,7月末银行存款比上月减少了1.98万亿元,相应地,货币总量也减少了1.54万亿元,社会融资总量减少了1.69万亿元。这其中,6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新增大幅冲高到1.08万亿元,7月份新增贷款随即下降到3852亿元。这么大的变动,引起了社会很大震动和广泛关注。直观上看,似乎7月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但实际上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6月末相关数字的水分太大,7月份冲时点因素消退后,相关方面的数字基本回归正常的结果。可见,如果季末存款冲时点的态势不加以治理,金融数据过于失真,可能在宏观政策和微观决策上产生严重的误导。

二是容易造成管理和监管失效。现在,存款冲时点已经成为我国银行界行业性、公开化、有组织的行为,不仅容易使商业银行各级经营管理者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和弄虚作假的风气,甚至容易形成内外结合的资金利益链条(目前银行冲时点所吸收的高成本存款,其高利率、高回扣是如何列支的?钱从哪里来,其利率、回扣接受者是谁,其是否如实入账?次月存款流失都到哪里去了?是否存在关系人之间的内部交易,是否存在商业贿赂,是否存在存款造假行为?这些都需要认真核查),进而形成严重的道德和操作风险,严重影响银行的内部控制和稳健经营(实际上,存款冲时点之风已经开始向银行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蔓延)。银行存款成本提高,又很容易转化为整个社会融资成本的提高,强化“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新的压力。 综合治理

可以说,由于种种原因,存款冲时点已经成为一种行业性整体行为,成为我国银行业当前最明显最普遍的不规范经营行为,已经不是某个银行自己单独采取行动(如银行内部取消时点数字考核)就可以解决,亟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治理:

一是要彻底核查,找准问题。由于存款冲时点的资金流动已经超出了某家银行机构的范围,涉及到资金供求和流通环节的各个方面,要核查清楚有关问题,需要金融监管部门(“一行三会”,甚至财税、审计等部门)专门立项,组织联合行动,开展专项治理,对季末季初短 时间大额存款变动,深入核查,摸准资金的来龙去脉和相关利息费用的收支列账情况,务求准确把握存款冲时点的渠道和方式方法,查明可能存在的问题,相应制定对策,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

二是强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到存款冲时点可能对经营管理,特别是风险内控带来的危害;充分认识到中国经济金融高速发展的阶段已经转变,进入较快发展的新常态,特别是当前正处于发展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盲目追求贷款和资产的扩张,过于追求眼前利润最大化,可能产生严重的风险隐患。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强化经营管理,正确处理“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者的关系,保持信贷和资产规模的稳健发展,优化内部绩效考核与激励办法,切实强化依法合规意识,坚决反对和严肃处理弄虚作假行为。

三是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和监管措施。首先需要考虑贷存比管理办法的去留问题。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在多层次金融市场不断发展,金融脱媒不断深化的情况下,继续坚持贷存比不得超过75%的管理规定是否合理和必要,是否应该在强化流动性管理的基础上,尽快优化甚至取消商业银行贷存比管理;其次是相关方面(如财政部、银监会、汇金公司等)也要调整和优化对银行的考核办法与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