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河北宁晋如意道音乐考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河北宁晋如意道音乐考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河北宁晋如意音乐作为我国道教音乐的分支,是我国民间不可多得的稀有民间音乐的一种,具有很大的学术历史和实用价值。如意道音乐属典型的六声音阶,这在北方民间器乐曲中实属稀有,并形成一个独立的乐曲体系,同时也构成了道教音乐的艺术特色。但是由于其传承只能口传,已属濒危文化遗产,如何抢救和保护这一濒危遗产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如意道音乐;宁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J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152-02

道教音乐,是道教进行斋醮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即为法事音乐、道场音乐。道教音乐是道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具有烘托、渲染宗教气氛,增强信仰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神仙的崇敬。

作为邢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宁晋如意道音乐,它的形成大约在明朝。如意道音乐是出现在河北省宁晋南部宋家庄一带的特殊的稀有民间音乐,宋家庄位于宁晋县城南15公里,1958年春,在该村发现古墓一座,墓内现砖一块,其上用朱砂写有“元享利民之墓”字样,墓周围散落碎瓦片甚多,呈布纹状,经鉴定为元代文物,证明该村为元代所建。大清道之音乐前已经失传,仅存如意道流传至今,目前存工尺谱手抄稿一部,抄本封面注明有明万历乙末年字号(即公元1595年),经有关专家考证,此记谱时间应早于清中期,由此可推断如意道音乐在明万历年间已经在当地流传。根据老艺人口述原曲谱都附有经文、唱词。但是建国后因提倡破除迷信,所以只留下部分音乐,文字部分全部失传。

一、宁晋如意道音乐的基本内容:

河北宁晋如意道音乐的记谱法为我国古老的工尺谱,现存的工尺谱共抄录乐曲48首,其中用于道教“法事”活动的乐曲30首,古曲3首,其它民间器乐曲、民歌、小调15首,多在大型集会、祭祀上演奏。手抄稿曲谱为竖行自右而左书写,曲谱简略,对音的高低、节奏之区别无明显标记,有些演奏装饰音、经过音也没有标出来,如果没有演奏、口授一般人不易识读,该音乐流传至今全凭口传、演奏,一般工尺谱中常用的四合一上、尺、工、低、高音标记不见使用。如意道音乐的演唱采用固定唱名法,这在中国民间器乐曲系实属罕见,乐队演奏的人数可多可少,少则十几人,多则数人合奏。

二、宁晋如意道音乐的演奏乐器及相关制品及作品

宁晋如意道音乐的演奏乐器主要有大管(材质为檀木,长度24厘米,管外径2厘米,管内径1.5厘米)、小海笛又称小唢呐(长度26厘米,口直径8.5厘米,管底外径2.5厘米,管内底径1.7厘米)、二哼又称短担子二胡(长度68厘米,琴筒长度14厘米,琴筒直径8厘米,弓子长度74厘米)、云锣、笙、小、小鼓。

作品主要包括:1、报良台2、迎喜神3、神韵4、宫阳(1)5、宫阳(2)6、宫阳(3)7、五更(1)8、五更(2)9、落莲(1)10、落莲(2)11、落莲(3)12、六合赞13、三宝赞(1)14、三宝赞(2)15、三教皈一(1)16、三教皈一(2)17、三教皈一(3)18、三教皈一(4)19、四言赞20、神韵21、澧都咒(1)22、澧都咒(2)23、澧都咒(3)24、八言赞(1)25、八言赞(2)26、八言赞(3)29、小二番(1)30、小二番(2)31、粉红莲32、爬山虎(1)33、爬山虎(2)34、浪淘沙(1)35、浪淘沙(2)等等。

三、如意道音乐的传承谱系

据考证在明末清初宁晋县宋家庄一带一位姓宋的老艺人从外地带来了如意道音乐由于工尺谱一般人不易识读,该音乐全凭口传、演奏,故传承谱系也不太详细,十代以前的谱系无从考证,现存十一到十三代谱系如下:

四、宁晋如意道音乐的基本特征

其音乐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曲谱的演奏采用固定唱名法,这在中国民间器乐曲系实属罕见,众所周知,固定唱名法只有西洋五线谱使用,而中国没有固定唱名法,经有关专家认定,此演唱方法就是固定唱名法。

2、乐曲演奏以大管、小海笛为主,配以笙、龙头、二享、云锣、小、小鼓。遇有大型集会、祭祀等活动将有数人合奏。

3、乐曲的结构:其音阶调式旋律、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典型的宗教色彩。音阶属六声音阶,没有第七音,全部乐曲六字做宫(主音),这样的音阶构成在燕赵地区民间器乐曲中并不多见。该乐曲的旋律、旋法虽采用级进、跳进、交插对比,但曲体结构平稳仍保持了教会音乐的稳定性和严肃性。

五、宁晋如意道音乐的主要价值

宁晋如意道音乐独特特征的工尺谱,是我国民间补课多得的稀有民间音乐的一种,具有很大的学术历史和实用价值。如意道音乐属典型的六声音阶,这在北方民间器乐曲中实属稀有,并形成一个独立的乐曲体系,同时也构成了道教音乐的艺术特色。

如意道音乐所采用的固定唱名法,打破了音乐界过去只承认西洋音乐采用固定唱名法而国内没有固定唱名法的历史,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

道教法事活动的专用曲目,从请神开始,入位到落莲,有始有终,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曲目,这在中国器乐史上实属罕见。

六、如意道音乐的传承保护和发展问题

如意道音乐的记谱法为我国古老的工尺谱,是宁晋仅存的稀有民间古乐之一,它的流传区域范围小,相关资料、历史沿革、活动记载等仅存于宋家庄;另外由于如意道音乐谱系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广大人民群众习俗观念发生了变化,这样如意道音乐演奏的机会越来越少,且该音乐流传至今全凭口传,如没有演奏,口授一般人不易识读,所以它是属于濒危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在创新发展和保护如意道音乐方面,建立有力的保障措施,建议设立由市政府、市文化局为主的保护开发领导小组,每年召开1―2次研究和研讨会议,解决保护和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努力争取把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老、中、青三代艺人互动互补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建立长期有效的保护发展机制,全面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挖掘和论证如意道的渊源和演变特征,切实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找出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的一条路子。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各级政府和部门也把抢救、传承和保护濒危文化遗产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宁晋如意道音乐作为邢台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弘扬和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使这一古老而又充满艺术魅力的稀有民间文化重新展示其艺术魅力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同时结合我国道教音乐研究的大氛围,对宁晋如意道音乐开展系统的考察和研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为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课题研究论文,立项课题项目批准号:HB11YS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