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基础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发现与发展学生自己个性特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灌输新观念,新观点,变换课堂教学方式,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创新;有效教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一、构建新课堂是新课改的最终目标
开展新课改以来,一些地区和学校在课程结构和教材改革上花了很大的功夫,还有部分教师认定课程改革就是改教材,甚至在参加课程改革培训的时候,依然是说“参加新教材培训”。有的学校不管研究条件和师资能不能达到要求,也不作前期的可行性论证,就盲目上马搞校本教材开发。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的校本课程“门前冷落鞍马稀”,最终,这些课程这些教材只能成为“形象工程”,却走不进学生的视野和内心。所以往往出现课堂外改革热火朝天,课堂内却还是“涛声依旧”。
究其原因,是在于许多学校管理者和老师都担心一旦新课改真的改到常规课堂,教学中就肯定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一些专家也撰文指出新课程改革的课堂误区:在教学方式上只求热闹,忽视教师主导作用。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改的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对造就创新型人才非常重要。
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一)学识上要有高度
1.是本学科知识要精深。只有学识精深,才能讲课精彩。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本专业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深钻细研,使自己在学识上达到智如泉涌的境界,才能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和活力。
2.是相关知识要广博。教师要适应当前学科分化与综合的需要,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相邻学科知识。只有知识面广了,知识量多了,才能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相反,如果教师孤陋寡闻,知识浅薄,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3.是理论功底要扎实。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仅有丰富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的理论和技巧。
(二)能力上要有广度
1.是教学能力要实。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师的本领不在于很能讲,而在于很会导,不但能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和“学得有乐趣”,这是当代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准和集中体现。教师应侧重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等。
2.是表达能力要强。善于清楚地、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通俗易懂地讲解教材,使学生的思维顺畅地开窍和领悟,是优秀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简洁、流利、精彩,并充满教育性,富于启发性,体现科学性,让语言引人入胜,妙趣横生。
3.是要把握教育分寸。讲究教育的科学性,对待学生既温柔又严厉,既民主又严格,既实事求是又通情达理,既说话合度又方式适宜,从而给学生最恰当的教育。
(三)人格上要有力度
1.是思想品德要有熏陶作用。“为师之道,端品为先”,高尚的品德是教师重要的人格特征。所以,教师要常修为师之德,始终秉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才能为培养人才积极而勤奋地工作。
2.是行为风格要有示范作用。教师不是用工具去影响劳动对象,而是用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所以,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自身的一言一行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
3.是心理状态要有感染作用。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做到不因有所得而得意忘形,也不因挫折而精神不振,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对事业的热爱。
(四)情感上要有温度
1.是要善于把爱心融入情感。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不但要有爱,而且要善于爱,善于在细微之处融入爱心,在学生之间融入爱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为全体学生充分发展提供优良的成长氛围。
2.是要善于在评价中表达情感。教师教育学生,如果缺失了爱心,说得再多也没用,如果不顾及学生的自尊,说得再对也没用。教师富有爱心和尊重的语言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情感的火花。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摒弃求全责备和指责训斥,而以肯定、赞扬和鼓励为主。
3.是要善于在交往中增进情感。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强化和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所以,教师在和学生相处时必须多一些朋友式的倾听,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教师可信、可靠、可敬、可亲,使师生之间建立稳固的情感关系,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境界。
三、用有效教学理念去引领新课堂
1.“有效教学”功在课堂之外
我们把一些真正体现新课改精神的课和一些虽具有新课改之形却没有新课改之神的课都原生态地呈现在全体老师面前,听完课之后又召开研讨会,让老师们去评价、去讨论、去反思,在全校掀起了强大的课改旋风。
2.“有效教学”蕴涵课堂之上
我们从提高教学质量入手,将精耕细作,提高效率,作为我校创建有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有效教学”蕴藏于细节之中,蕴涵于课堂之中。我校对课堂的要求近乎苛刻,详细制定了有效课必须具备的标准,即:明确的教学重点、鲜明的难点突破、明确的主体意识、体现师生互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习氛围浓郁、教学语言有吸引力、知识与能力携手、教学进程波浪发展等。这些标准,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新课程改革应该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是社会教育发展所必须的经历的阶段。对于以前的东西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面对课改,我们有信心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成就教育改革,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
[2]《做成功的教师》.杭州出版社
[3]钟启泉,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