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任务引导教学法在变电站运行仿真实训中的实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任务引导教学法在变电站运行仿真实训中的实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按照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要求,根据变电站运行岗位群的工作领域,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以任务引导教学,缩短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差距,使学习知识与社会需求直接挂钩,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工作的适应性,符合现代高职教育重技能训练的办学理念。

【关键词】任务引导教学法;仿真实训;岗位分析;教学情境;岗位考核标准

引言

变电站运行仿真实训”是培养高素质变电运行与维护专门人才的职业技术核心课程,我院仿真变电站承担着电力、电自、供用电、农电、集控等专业的实训、电力企业新进员工的技能培训、“电气运行值班员”、“变电站值班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以及省公司对我院电力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考核的任务等。因此,按照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节,根据变电站运行岗位群的工作领域,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以任务引导教学,缩短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使学习知识与社会需求直接挂钩,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工作的适应性,符合现代高职教育重技能训练的办学理念。

福建电力公司承担着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的重要使命。目前,公司拥有500kV变电站15座,220kV变电站125座,输电线路3.78万公里。一个以500kV全省大环网为主干,220kV和110kV地市主力电网为分支、广大城市和农村配电网为末梢的坚强电网初步形成。

由于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密集式电网结构的逐步形成,对电网安全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运行操作也越来越复杂,一旦发生事故,不能正确、及时处理,必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变电站运行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处理事故的能力。但是电力系统的事故、异常无法在运行设备上进行预演,因此变电运行人员仅凭工作经验来提高操作技能和事故处理能力是不可能的。而仿真变电站则可以满足运行人员实际动手操作的需要,提高运行人员正确判断和处理事故的能力,防止事故扩大,缩短事故处理时间,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因此仿真培训已经成为目前变电站运行人员最有效的技能培训手段。

我院电类专业的学生今后主要就业方向有各类发电厂、各级供电局和电力公司、各大中型工矿企业的用电部门。上述企业中与变电运行与维护技术相关的岗位约占生产性岗位的60%左右,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福建电网将投入550多亿元用于电网建设,建设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福建电网。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结构的日趋完善,以数字化为特征的变电站设备得到了更新和升级,对变电运行和维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变电运行与维护专门人才充实到生产一线。在新形势下,我院变电运行的仿真实训应如何展开?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构建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设计理念?下面是笔者在探索和实践中的一些心得。

(一)广泛深入进行调研

首先,根据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到各电业局、电力公司等的生产一线进行专家访谈,开展广泛调研,对实际变电运行值班员岗位、典型工作情境及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归纳,提炼出既能满足知识、技能教学要求,又有利于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工作任务,将变电站运行生产模式引入教学,以典型的工作任务来引导教学。

(二)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根据现场调研以及对变电运行值班员所需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进行职业能力剖析和提炼,精心组织设计出实训教学的五个与实际电力生产现场工作任务相一致的教学情境,即“变电站规范化值班”、“电气运行的监控、巡视检查及维护”、“电气设备的倒闸操作”、“电气运行异常处理”、“电气运行事故处理”。又针对这五个情境,22个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具体明确了每一个情境的学习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结合《国网公司生产人员岗位培训标准及岗位技能考核标准》(变电运行部分)制定每个工作任务的考核标准。(具体参见表1)

结论

构建这样的以变电运行、维护管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实训教学中,让学生们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学生通过“仿真变电站”平台,按照变电站值班工作岗位的角色分工,在指导老师的调度指挥下,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团队协作完成工作任务,使学生熟悉现场管理的组织结构及生产岗位职责,训练了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岗位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将“企业标准”、各现场规程、规范及作业指导书等渗透到教学内容中,通过岗位规范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水平、强化了学生“文明生产,安全高于一切”的责任意识,培养了“电力生产必须服从统一指挥”的必备职业素质。

这样以实际工作任务引导组织教学,大大缩短了实训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使学习知识与社会需求直接挂钩,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工作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