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调节跷脉经气治疗不寐症的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调节跷脉经气治疗不寐症的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寐,又称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久病年老等原因,引起阴阳失调,阳不如阴,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宁,经常不能获得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临床常兼见头晕、心悸、健忘,以及心神不宁等症。笔者自2009年2月~2011年1月,采用针刺调节脉经治疗不寐症5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均来自针灸科和内科门诊,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20~65岁,病程2个月~10年。

1.2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不寐部分拟定,分为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虚胆怯、肝郁化火、痰热内扰五型。

1.3纳入标准 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症候分型,排除精神病,脑出血、肿瘤及外伤的患者为治疗对象。

1.4方法

1.4.1取穴 主穴: 申脉、 照海。心脾两虚加阴陵泉、足三里、天泉;阴虚火旺加三阴交、气穴、支沟;心虚胆怯加天泉、阳陵泉、胆俞;肝郁化火加阳陵泉、三阴交、肝俞;痰热内扰加丰隆、足三里、合谷,以上均双侧取穴。

1.4.2操作方法 穴位常规消毒,选取0.30mm×40mm毫针,申脉直刺0.2~0.3寸,采用捻转泻法,照海直刺0.5~0.8寸,采用捻转补法,其余穴位根据病情采用补泻手法,每日下午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d,共治疗2个疗程。

2 治疗效果

2.1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评定:治愈:睡眠正常,醒后精神充沛,伴有症状消失,有效:睡眠时间延长,但增加不足3h,伴有症状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2.2治疗效果 治疗50例,其中治愈25例,占50%,有效20例,占40%,无效5例,占10%,总有效率90%。

3 讨论

"不寐",古代文献中亦有称为"目不瞑","不得眠",《灵枢・大惑论》认为:阳不入阴是"目不瞑"的病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景岳全书・不寐》中指出:"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沈氏尊生书・不寐》中指出:"心胆俱怯,触事易惊,梦多不详,虚烦不眠"。总之,不寐的原因很多,但总是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在经络系统中,睡眠除与心、肝经关系密切外,阴阳跷脉主阳动阴静,司眼睑开阖,调节睡眠。《灵枢・口问》:"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主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阳气盛则寤矣。"当机体出现阴阳不交,夜间卫气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跷脉盛而阴跷脉虚,则目不瞑,治疗时则补阴气之不足,而泻阳气之有余,使卫气夜行于阴,不得入于阳,行于阴则阴气盛,故目闭矣。《针灸甲乙经》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阳气盛,则寤"。照海为足少阴肾经之穴,通阴跷脉,补照海可益水生阴,使阴跷脉盛而目瞑,申脉为足太阳膀胱经穴,通阳跷脉,泻申脉以调节阳跷脉之经气,使阳跷脉虚而阴跷脉盛,以达降阳滋阴的作用,从而达到"阴气盛则目瞑"的效果。我们的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可见,针刺调节阴阳跷脉经气治疗不寐的疗效好,见效快,是基层医疗单位治疗的适宜技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

[2]陈佑邦.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75.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