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居住区邻里交往空间景观环境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居住区邻里交往空间景观环境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住宅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为人提供居住的空间,更要创造良好的居住景观环境来满足居住者的社会需求和心理。文章通过对居住区交往空间的层次划分,探讨如何积极营造适合现代人居住的人性化的交往空间的方法。

关键词:邻里交往空间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礼仪之邦,邻里之间的交往在传统的居住环境中占有特殊的比重。而在现代居住区建设中,随着大量单元式住宅的涌现,树形的空间结构、及毫无亲和力的环境空间忽略了人性的符合需求,从而邻里间的交往正在被减弱,一些小区基本丧失了这种功能,人际关系淡漠,居民感到孤独等现象也在出现。然而,人性化的景观设计,优美的环境在促进邻里交往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交往空间的层次划分,探讨如何积极营造适合现代人居住的人性化的交往空间的方法。

(一)邻里交往的必要性

《马丘比宣言》指出:“我们深信人的相互作用和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与住房设计必须反应这一现实”。可见,邻里交往的重要性已逐渐被认识到,并在设计在中贯穿。

首先,居民之间的邻里交往不存在任何功利性,人们是在愉快的环境氛围中,无意识地形成了邻里之间的和睦关系。通过邻里交往,居民们可了解左邻右舍的职业背景、家庭成员构成等,在这些了解下,建立起相互信任感。另外,儿童之间的相互交往,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年轻人的交往可以活跃住区气氛,老年人之间的交往可排除孤独寂寞感,从而形成一种健康人际关系。

其次,在居住区环境活动中,人们也会不自觉的注意观察在近处空间中所出现的情况,这种观察和警觉性是有助于居住区的环境安全的。因此,居住区的邻里交往对于人们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及保障住区安全是十分有利的。

(二)交往空间的层次划分

居住空间的不同领域对交往都有其各自的含义,其中宅居领域和近邻领域是居民日常交往活动的主要场所。根据交往空间范围和开放程度的扩大,可划分为半私密性空间、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三类空间。

1.半私密性空间

半私密性空间主要是指居民私有空间部分对外开放而形成的可与人交流的共享空间,如住宅入口、外廊、雨蓬、屋檐下等半室外空间和屋顶平台、庭院等室外空间。在半私密性空间中发生交往活动关系的主体多为关系密切的亲朋、近邻等,交往范围小、距离短,因而空间以小尺度为宜,装饰材料和细部处理都要以细腻为佳,同时应以形成良好的家居气氛为宜。

2.半公共空间

半公共空间指小范围内的公共空间,包括宅前道路、绿地、公共庭院以及小型场地、花园等。一个合宜的半公共室外环境,能为居住者提供一个户外活动和相互交往的场所,相反,如果设计处理不当则不仅起不到交往活动的目的,反而成为浪费土地与空间资源的空白地带。

3.公共性空间

公共性空间与半私密性空间、半公共空间相比,空间范围、规模和开放程度都有所增加和提高。

公共空间包括居住区会所、各类综合服务设施和居住区内的广场和公园。公共空间是居住区内居住者生活方式与体验实现相互过渡转换的空间,是一个含有时间、空间因素在内的体验的“过程”,是空间的序列变幻。空间的大小、形状、开合、明暗、中介空间及其利用,是公共空间取得预想的艺术效果的常用手法。

(三)如何营造适于邻里交往的景观环境

1.“以人为本”是户外交往空间景观环境设计的根本出发点

人是社会交往的主体,户外公共活动空间,环境设施是交往的客体,人的习惯、行为、性格、爱好、文化背景、职业背景都决定了对空间的选择。景观设计必须根据环境心理学和建筑行为学的理论,从人的行为习惯出发并设计,通过实际的调研,而不能仅仅以设计师自己主观的经验感受和经验设计。

2.邻里交往空间的景观设计应体现交往空间的序列

交往空间广义上具有私密性和公共性双重属性,是为一定集体所共同占有的空间领域,因此应当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边界限定,即从私密性—半私密性—半公共性—公共性递进过度的空间序列。在一序列的一端是带有阳台或庭院一类私有户外空间的私人住宅;在住宅组团中的公共空间虽然是对外开放的,但由于它们只与有限数量的居民密切相关,因而具有半公共性质;在住宅小区中的公共空间,公共性就要体现的强些;而住区的中心绿地或中心广场就是完全的公共空间。通过建立起一系列的户外空间,在住宅边上形成半公共的、亲密的空间,就可以使居民自然的交往,并可以制约外界的穿越活动,以保障居民生活环境的安全,并且,通过在这一序列空间中有组织的安排景观设计,更可以使居民从局部到整体、从小空间到大空间来享受环境带来的秩序美感。

3.邻里交往空间的景观设计应注重艺术性并具有住区活动吸引力

环境可以通过各种环境要素的材质、色彩向人们展现其形象,表达某种情感,而且通过整体空间形象向人们传达某种信息,展示它的艺术性,实现空间的行为目的,因此艺术感浓厚的景观设计是和人们的日常行为心理相呼应的,并能够使人们在社交活动中得到美的享受。另外,配置人性化的公共设施、良好的环境绿化、活动性场所和标志物等等作为住区居民活动的向心吸引源,可以促成居民人际关系的加深。

4.邻里交往空间应体现住区环境的特定文化性

交往空间的景观设计应体现居民的意愿和社会特征,应保持特定的社区文化,并使之融合到城市整体组织结构中去,满足不同层次使用者对外部空间特质、景观视觉形象及各项功能活动的要求,使居民在共同的使用过程中产生对社区文化的共同认同感,从而增加交往的机会。

结语

在当今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开始向居住地外转移,邻里模式正在衰退,但“大多数居民与规划家认为,住在邻里中的人,维持一定的邻里感觉,仍然是必要的。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邻里交往的存在是必要的。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改善邻里关系,让居民在轻松、方便的空间环境中交往,也正是人们的相互交往和丰富的感受构成了富于生气的城市生活,为城市和居住区空间增添活力和魅力。

[参考文献]

(1)董仕君 郭晓君 崔英伟 居住小区室外交往空间的环境组成要素研究住宅科技 2004年第8期

(2)李道增 编著 环境行为学概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