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宜居,让百姓生活更幸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宜居,让百姓生活更幸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年,是“宜居重庆”建设计划完成投资最多的一年,市民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出门就能看见满眼的绿。

什么样的城市才算得上宜居城市?

调查显示,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合居住时,分别有47.9%、46.1%和43.9%的受访者认为“交通方便快捷”、“城市干净整洁无污染”和“空气质量好”是成为“宜居城市”的必要条件。进一步分析发现,居民的文化层次越高,对环境就越为看重。

随着轨道交通一号线、三号线相继通车,扎根主城区73年的重钢老厂全面关停,重庆提前完成“蓝天”目标任务……一个干净、靓丽、便捷的宜居城市形象,成为重庆对外交往的诱人名片。蓝天、碧水、绿树、鲜花,越来越方便的生活,越来越人性化的公共设施,这一年,重庆市民的笑容绽放得比以往更加生动。

没想到,自己成了城里人

提前住上公租房,李世桥至今仍然笑得合不拢嘴。他没想到,自己进城打工十年,竟成了城里人。今年55岁的老李原是重庆市忠县永丰镇观桥村人,在重庆打工已经十年,现在主城一家美容美发公司打工。

“要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能住上这样漂亮的房子。”李世桥说,他每月的工资2000元左右,妻子和他一起在重庆打工,女儿20岁了,就读某职业学校。在城里有个固定的房子住,有个像样的家,对他来说是个奢望。2011年7月,李世桥申请到“民心佳园”公租房,房子面积61.52平方米,租金一个月676元。

李世桥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自2011年2月重庆市实施首次公租房摇号申请以来,近30万“李世桥”住上公租房,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住有所居”,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重庆市以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为抓手,稳步实施“市场+保障”的双轨制住房体系。2011年,国家下达重庆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为50.62万套。截至2011年9月底,全市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房屋52.22万套,超额完成本年度开工建设计划。

有了轻轨,不怕上班堵车

随着轨道三号线通车,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建设局工作人员毛凌涛再也不用担心高峰时期塞车了。

每天早上7:40起床,毛凌涛吃过早饭,从石桥铺的家中出门,步行5分钟走到地铁高庙村站,乘坐15分钟地铁来到两路口站,换乘轨道三号线,列车行驶25分钟左右,抵达金童路站,他再步行5分钟就能到达北部新区管委会办公楼。大约8:50左右,毛凌涛就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

为从根本上解决“出行难”,重庆市加快“畅通重庆”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不仅如此,随着重庆打造千万平方公里、千万人口的特大都市,2011年重庆市出台了“二环时代”21个大型聚居区规划,重庆轨道交通线网站点将放在集聚区或向集聚区靠拢。

重庆首个低碳生态城——悦来低碳生态试点城规划正在完善中,2012年有望开建。这个生态城将大力推行轨道交通和慢行步道系统,成为西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

呼吸顺畅,主城收获320个蓝天

近段时间以来,一个叫做PM2.5的词汇,引发了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PM2.5,是指“气动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机动车尾气、燃煤排放物、工地扬尘等,都是大城市雾霾的主要来源。

2011年12月初,重庆市民就获知一个让人激动的消息:截至12月1日,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311天,达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标准,提前30天实现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目标。来自重庆市环保局的最新数据宣称,截至12月10日,主城已收获320个蓝天,同比多16天。

重庆市环保局同时表示,2011年,重庆市空气质量刷新多项纪录,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氮3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创历年同期最低。

重庆市在“蓝天”“碧水”“宁静”“绿地”四大行动方面加大整治力度。截至去年底,库区水质在全国七大江河中最好,主城区国控饮用水源地和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满足水域功能要求,饮用水水质列全国重点城市前列。

游得舒心,出门就能逛公园

“一城展现百城景,往昔故事立体现。”香港旅游文化学者童蕾,在网上如此赞美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林博览会的美景。

重庆园博园,建在距离市区30多公里的北部新区龙景湖区,占地3300亩,号称重庆史上最大最美的城市公园。从2011年11月19日第八届园博会开幕到当月27日,短短十天不到,园博园就接待了中外游客43万人。

园博园中,花白头发的老人、前来郊游的学生以及牵着孩子小手的夫妇,都成为这个美丽公园的动人风景。

主城危旧房改造后的土地一半用于绿化,一批广场迅速建设起来。“城中村”改造后,一半土地也用来建广场、公园。比如江北区,建成开放占地145亩的西南地区首个儿童生态公园——重庆鸿恩寺儿童公园,全力推进占地325亩的全市最大体育公园——石子山体育公园建设。

重庆主城最大的森林公园照母山公园2011年6月开放,拥有西南地区最大音乐喷泉的两江幸福广场9月建成……如今,不少市民出门能感受到公园建在家门口,出门就能看见满眼的绿。

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自搬到陈家桥后,蒋天平就养成了新的休闲习惯——跳舞。蒋天平是沙坪坝区陈家桥街道因失地进城安置的一位农民,现在她每天都要到街道投资4000多万元修建的文化广场去跳舞。

文化是宜居城市的根与魂。为了打造国内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重庆市把市级文化事业建设费的60%以上,用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11年4月,重庆川剧艺术中心宣告建成,这个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投资2.8亿元的艺术中心,是众多川戏迷心中的文化高地。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三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10月至11月举行时,《灰阑记》、《杨闇公》、《月照枫林度》、《曙色紫禁城》等精品剧目相继上演。

在主城,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国际马戏城等一批市级重大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在推进。在远郊区县,市财政每年给主城九区以外的区县各支持3000万元,主要用于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文化大件的建设。

2011年7月,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香港浸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共同“2011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在全国100座“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中,重庆位居第五。

2012年,重庆宜居城市将再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