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进社区走进家庭 共建共育共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8-0164-02
2007年以来,我校在“校长进社区教师进家庭”活动的开展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扩充活动的内涵和内容,注重突出重点,形成本校特色,营造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良好育人氛围,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和支持,取得了初步成效。
1 把握现状,找准“两走进”切入点
厦门市江头第三小学地处湖里区江头街道吕厝社区,现有29个班级,教职员工100人,学生1217人。学校多年来进城务工子女数占学校学生总数的60%以上。目前学校所在吕厝社区常驻人口11000多人,外来人口7200人。通过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对比分析,发现我校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现状有如下特点:
1.1 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差。来厦务工人员家庭属于典型的经济不充裕家庭或居住动荡家庭。尽管他们也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是,他们通常为生活所累,无法为子女提供理想的家庭教育。他们多数居住条件较差,如租个店铺白天做生意,晚上住人,店铺也是孩子学习、作业的地方,采光不够,环境脏乱。
1.2 家庭缺乏科学的家教理论指导。由于目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人口素质的提高跟不上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大量的来厦务工人员汇聚在湖里区江头地段,家庭结构复杂,家庭教育观念、方法新旧夹杂,多数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家庭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的指导,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误区。加上家长忙着打工挣钱或做小本生意维持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兴趣爱好,时常忽略孩子的行为偏差,无法进行及时的教育引导。
1.3 中途插班生多,学习衔接困难。由于中途转学插班,且各地在教材使用、课程设置不尽一致。特别是一些农村小学未开设英语课,一些素质教育课程也较为缺乏,导致转进后学习衔接困难,影响了学生的自尊心,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倾向,有些学生因此成为学习困难生。
1.4 行为习惯不规范,卫生意识未形成。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农村来的孩子相对城市孩子显得较“野”。主要表现在,不注重基本礼仪,说话爱用嚷,走路爱跑,活动时好冲跳,个别孩子还会说脏话。卫生意识较差,个人卫生不够讲究,部分孩子不修边幅,爱乱扔果皮纸屑等。
基于以上分析和认识,我们认为进城务工子女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更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在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给予他们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是建立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制度,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和沟通,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为此,我校确立了“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与帮助” “让每个进入三小的学生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的办学理念。把“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共建共育共谋发展”作为学校育人的重要工作思路之一。
2 走进社区,实现学校、社区资源共享
学校领导定期和不定期走访江头街道、吕厝社区居委会、江村居委会及周边单位,了解社区概况与主要需求,协商学校与社区教育合作事项,听取社区、群众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此外,我校通过公开热线电话、设立意见箱、召开专题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调研,广泛征求家长意见,接受社会监督,改进教育工作。一年来,校领导走访社区9次,发放征求意见表1349份,征集意见、需求12条,主要集中在社区缺乏知识力量的支撑(如社区拟开设绿色网吧缺少技术的支持,拟开办科技活动室文化积淀不够等),社区群众家庭教育方法单一。孩子暑假无人照管等问题。经协商,决定以学校教育为龙头,配合社区把德育工作面做宽,签订共建协议,拟订合作意项,共建社区教育文化资源。
2.1 学校开设爱心网校,协助社区开办绿色网吧。针对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家庭里没有电脑,而学生对网络知识又充满渴求的现状,为实施正面教育避免学生上黑网吧,学校与社区分别开设爱心网校、绿色网吧,分工合作解决周六、日及寒暑假学生网络科技的学习问题。学校派信息老师为社区提供技术支持,定期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与指导,对社区网吧进行绿色监管。而学校整合现代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好校园网,向社区儿童(含进城务工子女)开放,开设Inter暑假电脑培训班,有专职老师专人管理。通过网络培训与竞赛活动,满足进城务工子女对网络的浓厚兴趣,让进城务工子女在网络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活动的开展既丰富进城务工子女的暑期生活,又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2.2 共建社区教育文化资源。一是协助社区开办科技活动室。学校派科学老师就社区科技活动室的布置、科技宣传栏的板报设计、设备如何合理添置等进行具体指导并参与到社区科技活动的开展中,得到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二是协助组建合唱队。发挥我校音乐老师的资源优势,抽调部分老师与社区居民组建合唱队,由音乐老师进行指导,两次参加街道组织的合唱比赛,分别获区一、二等奖。三是派出老师28人次配合公安、工商、文化管理部门,治理整顿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整顿清理校园周边非法网吧、音像店等,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四是师生先后参加创建文明城市文明交通督导、宣传94人次,清除城市“牛皮癣”68人次。
2.3 开辟“第二课堂”,抓好了社区实践活动。进城务工人员分散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如果能把他们组织起来,与社区的孩子融合在一起开展活动,那么,他们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就一定能得到有效养成。学校、社区工作人员多方寻求资源,与多个单位联系,开展暑期共建共育活动。如:开设书法班。我校派书法老师与江头街道合作开设书法班,举行江头街道少年儿童现场书法比赛,丰富社区学生的艺术文化生活。寒假里,组织学生为社区居民义务书写春联,三年来受益学生在这328人次。又如 “大手拉小手,文明使者在行动”活动、“语言文字纠察队”活动、“蓝色随想”之旅、“绿色的梦”军营之旅、“可口可乐”绿色环保之旅、“阅读好书”海洋之旅、“气象科普”之旅、“奥林匹克博物馆”之旅、“破狱旧址”红色之旅、“美化社区”小小志愿者行动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使积极的思想理念、端正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一点一滴地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品质,而他们的父母也非常放心、非常支持他们来参加学校、社区联合组织的各项社会实践。
3 走进家庭,共建家校育人平台
根据学校生源的特殊性,许多学生家长为生活所迫,经常早出晚归的实际,学校引导全体教师创新工作思路,克服困难,走进家庭,把爱心送给广大家庭,指导进城务工人中员家庭采取有效措施、用科学的方法培育子女成才,提高家访的有效性。
3.1 重视家访工作
(1)每学年安排家访任务。德育处每学年都安排“走进学生家庭,关爱学生成长”的家访任务,要求教师利用双休日、课余时间走家串户,主要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12名年段长、下年段行政全部分配到班,29名副班主任全程参与,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
(2)每学期制定家访计划。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家访要注重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制定好家访计划,做到目的要明确,做好充分准备,不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家庭进行普访,还要对特困生、学困生、外来务工家庭和单亲家庭等7种对象进行重点走访。遇特殊问题要进行速访,对个别学生,根据需要,还要常访。要求做好家访记录,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3)采用家访预约制。学校要求在学生生病时、学生取得成绩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或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应及时与家长进行家访,争取赢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针对大部分学生家长为忙于生计,平时经常不在家的实际情况,学校要求教师家访要根据学生家长的实际困难,采用家访预约制,时间上尽量照顾学生家长的需要。
(4)家访工作有具体要求。学校要求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时,要做到实事求是。力求做到“三忌三宜”。一是宜多鼓励,忌多批评;二是宜全面,忌片面;三是宜多启发,忌武断妄下结论。家访时让学生在场,家长、老师、学生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的气氛中“三方对话”,首先告知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反映他们的优点,让家长敞开心扉,谈孩子在家的优秀表现。这样一来,家长了解孩子身上的优点,旁听的孩子也对老师的评价心中有数,感受到了教师的亲切,消除了抵触心理,更加信任老师、理解老师。同时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
三年来教师们登门访问3097人/次,加上其他形式访问也收回家访纪实462份,全部按要求进行家访,家访率百分之百;学校共收到家访调研报告或心得体会74份。
3.2 创新家长会形式。父母虽有望子成龙之心,但往往没有较好的教育方法,他们迫切希望了解孩子,了解别人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更重要的是了解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的方法。因此,学校创新家长会形式,创设平台,多次开展家长互动、交流活动,由各班挑选几位教育有方的家长交流介绍如何增强孩子自信心,怎样培养孩子好习惯,怎样做个好家长等生动的家庭教育经验,把家长会开成教育专题会,让到会的每一个家长都会有所收获、满意而归。
3.3 办好家长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深层因素。三年来,家长学校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先导的原则,定期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聘请著名演讲家邹越老师作《让生命充满爱》讲座、区原教文体委徐民藤主任作《如何培育优秀子女》讲座、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等来校分别作了《如何建立良性沟通渠道》《如何做好家校配合》等十余次专题讲座,使家长们得到了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理论,更新了教育理念。
走进社区走进家庭,以学校教育为龙头,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在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中,形成了教育合力,增强了教育效益:学校社区联动,让进城务工人员深深地感受到厦门的政府、社区、学校对他们细致入微的点滴关怀,进一步增强对厦门这个第二故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全面家访,教师们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获得教育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帮助家长改进了教育方法,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对教师的信任度,创造了家长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的良好氛围。后进生得到有效帮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行为习惯明显规范。同时在家访过程中,教师走进了进城务工子女的内心世界,教师变宽容了,亲眼见到了进城务工子女的生活环境,教师的教育策略调整了,在“两走进两服务”中教师们获得了成就感,主动家访的意识增强了。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争取三育联动,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走大教育之路。把教育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