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苗乡斗牛 第1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苗族是传统的农耕民族,对牛的感情是不言而喻的。把耕牛饲养好,是苗家人的心愿,敬牛、爱牛是苗家人的一种文化心理。在黔东南自治州,斗牛是最原始、最普遍、最具苗族风情和特色的活动。
苗族斗牛的初衷,具有纪念祖先和纪念英雄的涵义,圣洁涅磐、永盛不衰。后来,因不断迁徙、年代久远等缘故,逐渐演变成了民间的娱乐活动。苗族村寨的男女老少都喜欢看斗牛,斗牛是苗家人不衰的时尚,也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育活动。
贵州少数民族的斗牛,起源于黔东南和黔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活动。以前是在民俗节日或农闲时节斗牛,现在州庆、国庆、元旦也要斗牛,一年要斗十几次。一位民俗专家在参观完凯里“国际芦笙节”的斗牛活动后说:“世界最精彩的斗牛在中国,中国最精彩的斗牛在西部,西部最神奇的在黔东南苗族的斗牛文化!”
在这里,人们农闲时节斗牛,一般以各村寨内或相邻的几个村寨间自发组织,以友谊赛的方式进行,不记名次,没有资金、奖品。以达到观赏、娱乐和交流以及促进左邻右舍与村寨之间更加团结和谐的目的。各村寨推举一些志愿者奔走于各牛主之间,了解牛的年龄、体重、角的长度和宽度(两牛角尖的距离)等等,然后协商谁与谁斗。这样实力才比较接近,比赛才比较公平,牛斗才更加精彩、激烈。在征得双方牛主的同意后,即把牛拉到斗牛场的中央放牛拼斗。一直斗到其中一头牛逃跑时即分胜负。此时,输的牛拼命逃跑,而赢的牛则奋力猛追。这时候就有三五个年轻力壮的“斗牛士”去阻止追赶的牛,避免牛和观众受伤。胜者由牛的主人牵牛绕场一圈,鸣炮呼号以示庆贺。当遇到两头势均力敌的斗牛,斗十几分钟胜负难定时,如有一方牛主认输或者为了保护斗牛,经双方牛主同意而决定终止比赛。这时候即由二十几名“斗牛士”分别强行把两头斗得眼红的斗牛强行拉开。一般一头牛只斗一至两场,主要是训练斗牛的技巧和积累经验,发现和培养斗牛,为日后的争霸赛打基础。
民俗节日的斗牛,以邀请赛或锦标赛的形式进行。有专人组织,邀请十里八乡的牛主来报名参赛,有简易的比赛规程、规则,有奖金或奖品(锦旗)。观众人山人海,男女老幼穿着节日的盛装,欢生声笑语,整个斗牛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斗胜的牛被称为牛王,为村寨带来荣誉。
斗牛的打斗技巧一般都是用牛角来完成。因牛角的长度、宽度、厚度、硬度、弯曲度等不同,斗牛打斗的方法也不同,一般常用的技巧是拍、撬、挖、抠、碰等。这种传统体育活动浸透了风土习俗,充分反应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
苗族人民是一个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来充实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民族,而且富于改革创新精神。近几年来,凯里的一些苗族民间人士把原来只有在民族节日才举行的苗族民间娱乐的最高档次――斗牛活动,一改常态,以牛王争霸赛、百牛争斗大奖赛这样空前的规模来庆祝国庆节。此创举真史无前例,场面一年比一年火,盛况空前。由开始仅有凯里相邻的麻江、雷山、丹寨、台江等州内县份的牛王参加比赛,到2009年有铜仁、黔南、广西、云南等州外、省外的牛王前来凯里参赛。
如今斗牛文化已成为凯里、黔东南乃至贵州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以及文化产业的又一品牌。近年来举办的凯里国际芦笙节、台江姊妹节、雷山苗年节等,斗牛是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节日期间,有无数的省内外和国内外的宾客纷至踏来,有的来观光旅游、有的来投资经商、有的来扶贫助学等,为黔东南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为苗乡侗寨的旅游事业推波助澜。(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