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复感儿”夏治诸法等二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复感儿”夏治诸法等二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复感儿”是呼吸道反复感染的患儿的简称。这些患儿的特点是:经常反复地发生感冒、扁桃体炎、气管及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一年中大多感染10次以上,尤其以秋冬、寒冷季节为甚。遇上季节交替、气温变化或衣着增减不慎,则更易出现咳嗽、发热、咽痛、鼻塞、喷嚏诸症,真可谓是“防不胜防”。久而久之,患儿体质每况愈下,面色少华,营养、发育均受到影响。人们称之为弱不经风的“豆芽儿”。

“复感儿”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免疫力低下,表现为呼吸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强,对致病因子的抵御能力减弱。中医认为这类患儿大部分存在肺脾气虚,卫外失固的状况,因为他们常常会出现精力不旺,肢倦乏力,面色少华,形体偏瘦,毛发欠荣,夜寐多汗或动则汗出,食欲不振甚至厌食,感冒迁延难愈等一派肺脾气虚征象。对于这类患儿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持之以恒,方可取效。根据传统中医学理论与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冬病夏治法。即为综合疗法中一个重要和有效的方法。中医认为。“复感儿”发病的内在原因是阳气不足。(内经)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如果在夏日给予患儿以适宜调理,补益肺脾,固护阳气,提高其抗病御邪之力,则来年秋冬必将大受裨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将大大减少。中医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为此意。

“复感儿”的冬病夏治一般包括内服、外治和饮食调理三个方面。下面介绍几种简便的方法:

内服法可服玉屏口服液(由黄芪、白术、防风散组成)或黄苠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1~2次,连服3个月(也即7~9月份服用)。

外治法以生麻黄、细辛、白芥子、檀香、干姜等中药研细末,醋调后敷于脊柱两侧的肺俞、心俞和膈俞3个穴位处(大致分布在第3~7胸椎两侧),外用敷料及胶布覆盖和固定之。一般可在贴敷4~12小时后(以穴位局部充血发红或轻度发泡为度)揭去。此法宜在每年夏日最热的三伏天施治,每伏贴敷1次。此法具有激发经气、振奋肺阳、散寒祛痰的作用。

饮食调理法 以莲子、薏米、大枣和山药等适量做成羹或粥,每日1~2次,常服为宜。这些食物味美价廉,且皆有补脾益肺之功效。药食同源,以食代药。可收强体防病之效。

上述方法在中医儿科临床中应用多年,常用常验,疗效显著,经久不衰,颇受患儿及家长青睐。具体应用时,可根据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之异,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或诸种方法合并用之。

关节炎的“伏针”与“伏灸”

向 谊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中医称之为痹证。《内经》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证在寒冷冬季易于发作或加重。如果在夏天通过“伏针”、“伏灸”调整和提高病人的免疫状况,调动其体内的积极因素,可以使冬天减少发作、缓解症状,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由于人体素质不同,感受风寒湿三气后症状表现各异。如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热气胜者为热痹。

治疗上应根据痹证性质、发病部位而分部循经取穴。一般行痹多取膈俞、血海,毫针泻法浅刺;痛痹取肾俞、关元,深刺留针或隔姜灸;着痹针灸并施或采用温针法;热痹取大椎。曲池,用毫针泻法浅刺,并可用皮肤针叩刺。在取上述穴位治疗的同时,可根据疾病的好发部位局部取穴,并视病痛部位和邪之浅深,决定进针深度。可随证情变化。运用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操作方法。

另外患者也可在家进行自我保健治疗,如,用艾条垂直于体表穴位悬灸,以表皮不觉烫灼而有温热感为度。可灸关元(人体前正中线脐下分为5等分,每等分为1寸,取脐下3寸),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若病变好发于上肢,加灸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若病变好发于下肢,加灸足三里(膝关节前方距胫骨一横指,膝下3寸),灸30~50分钟,使热感向下传导。还可配合病变部位拔火罐(可用水果罐头瓶投火拔罐),达到振奋阳气、驱散寒邪、疏通经络气血、防患于未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