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防治策略。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061基地1500名职工进行代谢综合征的检查,对其行人体基本参数的测量和生化指标的检测,依据诊断标准确定其中615人进行MS和非MS相关数据研究,以找出MS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MS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为15%,Non-MS人群CVD发病率为5.2%。分析表明:MS人群与Non-MS人群发生CVD存在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MS;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防治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与代谢相关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的发病率也呈快速上涨的态势。临床上把这类疾病统称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种合并有高血压以及葡萄糖与脂质代谢异常的综合征,伴有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特征。MS流行性强患病率高,有数据显示,美国成人中MS患病率达23.7%,年龄50岁以上的成人患病率更是高达44%[1,2]。而近年来中国成年人MS的患病率每年也呈快速的递增趋势 [3]。随着近年来对MS研究的不断进展,发现早期MS患者具有极高的心脑血管疾病(CVD)发病率,由于心脑血管疾病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因而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当前已经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普遍关注。061基地职工近年来MS发病率也呈快速上涨态势,为找出本基地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减少心血管危险事件,降低病残和死亡的发生率。2012年-2013年,笔者对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061基地员工体检信息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对061基地员工代谢综合征的流行情况的了解,以探讨MS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随机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本基地职工1500名进行代谢综合征的检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方式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参考适合中国人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标准(CDS,2004)。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收回820份。其中可纳入研究615份,无效205份。有效问卷中男性450例(73%),女性265例(27%),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0.5±6.2)岁。

1.2方法

1.2.1基线调查:

对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合格后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婚姻、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史以及相关疾病的家族史等。第二部分是研究对象的既往病史(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等疾病)、服药情况。人体基本参数的测量主要包括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血压等。生化指标的检测主要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空腹胰岛素(FIN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等。调查对象空腹时进行抽血,抽血后即饮食流状食物或口服葡萄糖75g,间隔2小时后抽静脉血,对餐后2小时血糖(PBG)指标进行测量。血压测量采用汞柱式血压计,取调查人员3次血压测量平均值作为个体血压值。对腰围的测量取立位,用皮尺测量肋弓下缘与髂骨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所有生化指标的测量都在相同的实验室进行标定测量。

1.2.1诊断标准

诊断糖尿病、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采用1999年WHO诊断标准;对高血压的诊断采用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对肥胖患者的诊断依据1998年WHO诊断标准;对MS的诊断依据2004年4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提出的中国人MS诊断标准【3】。对下述4项如有3项或全部符合的可诊断为MS。(1)超重或肥胖,体质量指数(BMI)>25;(2)空腹血糖≥110mg/dl(6.1 mmol/L),糖负荷后2 h血糖>7.8 mmol/L 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3)SBP/DBP~>140/90 mmHg及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4)空腹血甘油三酯(TG)≥1.7 mmol/L(150 mg/d1),或空腹血高密度脂蛋白(HDL—C),男性

1.2.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 ±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法,以p

2结果

2.1.参与调查的061基地职工,患MS的人数为120人,患病率为19.5%;Non-MS的人数为495人,百分比为70.5%。其中男性患者56人,占MS患者的46.7%,女性患者64人,占53.3%。

2.2 MS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为15%,Non-MS人群CVD发病率为5.2%。分析表明:MS人群与Non-MS人群发生CVD存在显著性差异(P

2.3性别与发生CVD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而年龄与CVD发生存在正相关性(P

2.4腰围、BMI、SPB和DBP、HDL-C(mmol/L)、TG、LDL-C、FINS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MS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本次调查显示,与Non-MS人群相比,MS患者心血管事件危险性显著增加。同时还显示,同一患者符合MS诊断标准的组成成分越多,对心血管的影响就越明显。

(1)肥胖:肥胖是指机体脂肪含量过多或分布异常所造成的一种病态表现,与遗传、环境、膳食结构、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现代研究证实,人体脂肪组织可分泌脂联素,如果脂联素水平下降,内皮细胞功能将受损,由此导致管状动脉硬化的产生。本次调查的MS患者中肥胖及冠心病患者体内脂联素水平显著下降,表明脂联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直接相关。

(2)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紊乱:MS患者常出现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下降的脂质异常现象。研究认为,TG水平的升高是由于多因素引起的结果,MS患者HDL-C水平的下降是由于TG向HDL转运的增加以及由胆固醇脂转运蛋白介质的HDL向胆固醇的增加。

(3)胰岛素抵抗(IR):IR是指胰岛素活性下降,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正常反应失调,从而导致血管舒张功能受损、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及致慢性全身性炎症【4】。IR发生的原因,在于肥胖和缺乏运动。现在普遍认为,IR及其所伴随的高胰岛素血症直接导致了MS中的代谢和其他紊乱。本次调查也显示,IR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4)高血压:肥胖患者多为高血压,而高血压又多为IR患者,因此,高血压是MS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本次调查也显示,患心血管疾病的MS患者中,生物指标检测多为高血压。

(5)血栓前状态:研究发现,非糖尿病肥胖者与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皮下脂肪组织增加程度和整体IR水平存在相关性。PAI-1导致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降低,形成血栓。【5】

3.2危险因素的防治措施

对于MS及其随后的心血管疾病来说,减少发病率的关键在于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早检查发现是一种较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经发现的危险因素,治疗上以改变生活方式为主,部分患者需采用药物治疗。

(1)超重和肥胖的防治:应以改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主。如少吃肉、蛋类和含糖量高的食物,多吃青菜、水果等,同时应多增加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目标是6~12个月内使体重的减轻7%~12%,有数据表明,这样可以降低糖尿病50%的发病危险。同时可以降低血压、血清胆固醇和TG,升高HDL-C。

(2)血脂异常的防治:可采用他汀类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和贝特类药物如苯扎贝特、环丙贝特等,用以降低TC、TG,升高HDLC,达到调整脂质异常、稳定并改善粥样硬化、减少炎症及血栓形成的作用。

(3)胰岛素抵抗的防治:适当减轻体重并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IR。药物主要应用双胍类和塞唑烷二酮类。

(4)高血压的防治: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MS的降压药物,有临床表明,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治疗患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疗效较好且同时对IR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5)血栓的防治:可使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抗栓治疗。

综上所述,由于MS汇聚了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因素,因而发病率较高,后果也较严重。由于MS的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因此应强调对MS的协同控制,通过对几种危险因素的整体控制,达到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脑卒中、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一步研究协作组.11省市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98-300.

[2]覃保瑜,刘红,夏宁,黄慧.南宁市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26(8):624-626.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156-163.

[4] 邓娓娓,孙光,徐锦春,等.辽宁省省直机关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现况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26,8:627-630

[5]张玉传 李宗清 谢庆环,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及治疗研究[J],2006.6(29):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