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际资本流入对我国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际资本流入对我国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领域的逐渐开放,我国金融体系中资本的跨国界流动规模迅速增长,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性带来一定冲击。本文分析了在我国尚没有实现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情况下,我国巨额国际资本流入的原因及其影响,揭示了我国严峻的金融安全环境,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本流入;外汇储备;三元悖论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80611027

随着我国在2006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保护期满,中国金融业开始全面对外开放,在中国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及金融业开放的背景下,使得中国经济引擎更容易从全球范围内获取更多的资金,但与此同时,十年前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至今仍令人心有余悸,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在于短期之内国际资本流动的突然逆转导致的“资本账户危机”,因此,我们不禁要思考: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安全是否会越来越多的受制于国际游资的冲击?大规模的资本流入又会使中国的金融安全受到怎样的冲击?本文通过分析国际间资本流入的风险,揭示了国际资本流入对中国经济所造成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国际资本流入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错误与遗漏”帐户数值连续十几年都是负值,说明中国一直以来存在着资本外逃现象,从2002年开始, “错误与遗漏”帐户一改过去十多年的运行模式,由负转正,按照国际经验分析,“错误与遗漏”帐户数值为正一般被用来解释国家监控之外的大部分资本流入。 正的“错误与遗漏” 帐户数值持续存在并迅速增加的局面一直延续到2004年以后,这有一组数据可以佐证:亚洲金融危机后的1999年,中国贸易账户盈余和FDI流入共计700亿美元,但其外汇储备仅增加90亿美元;而到了2002年和2003年,其贸易账户盈余和FDI流入分别为831和790亿美元,但其外汇储备却分别增加了2864和4032亿美元。从2007年开始,外汇贷款的增长不断加快。据报道,2008年一季度我国外汇各项贷款增加488亿美元,同比多增462亿美元,增加18倍。而4月份的数据更甚,外汇储备余额增长74.6亿美元,创单月外汇储备增长历史新高,其中“不可解释性外汇流入” 则高达501.8亿美元。可见,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资本流入已经取代贸易顺差成为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推动力量。

二、我国国际资本流入的原因

(一)宏观经济预期

一方面源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及其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产生了大量的投资机会,被国外资本看作是进入中国取得较高收益的最佳时机,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向市场注入资金超过16000亿美元。在美国经济没有恢复之前,注入的流动性要寻找出路,最终会流向GDP高增长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人民币流动性依然过剩,已经成为资金寻求新的投资或投机机会的市场。

(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三年来,人民币升值步伐不断加快,2005年升值2.49%,2006年升值3.28%,2007年升值6.41%,而2008年一季度更是升值4%,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幅达到20%,在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必将诱使一些国际游资想方设法进入中国,并利用人民币的大幅升值来套利。

(三)人民币与主要外国货币存在利差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同五种主要货币的存款利差一直为正(见下表),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情况下,个人和机构近期更倾向于持有人民币而不是外国货币,而且央行为了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这种上调更是加大了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利差,吸引更多的套利资金进入中国。

表1 人民币同五种主要货币的存款利差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网站,2007-09-13

三、国际资本流入对中国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不可否认,国际资本流入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正面作用,它能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带来先进的管理技术,并通过强化竞争提升我国的金融主体的实力,促进金融创新,提高金融监管部门的能力和水平,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增强一国综合竞争力。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国际资本入对我国经济安全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威胁。

(一)国际资本流入对人民币币值稳定性的影响

1、对内表现为通货膨胀,在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我国的情况下,致使基础货币超常增长,货币供应量急剧扩张,远远超过了同期经济增长率。尽管央行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比如说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国债回购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当前的流动性压力,但根据央行网站数据显示:2008年4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2.92万亿元,同比 增长16.94%,增幅比上年末高0.2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6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17万亿元,同比增长19.05%,增幅比上年末低2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8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可见,中国流动性过剩压力比过去有所加大,这一表现市场流动性的数据显示出当前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裕,过多的流动性将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未来调控压力依然不减。

2、-----对外表现为人民币升值,2005年7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弹性汇率制,虽然较之前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现行制度允许人民币汇率进行适当调整,但在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我国无疑会加剧国内外汇市场供求失衡的矛盾,加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6月17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上升,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2005年7月的8.2765到当前的6.8917,升值幅度已经达到了20%。

(二)国际资本流入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理论证实了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自由流动这三大金融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而放弃另外一个。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通过外汇储备的变动带来了货币供应量的被动增加,为减轻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维持汇率的稳定,政府需要在外汇市场上投放本币买进外币,增加外汇储备,这种做法虽然能够维持汇率稳定,但同时也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量,使得我国基础货币的供应越来越依赖于外汇储备的增减,而通过商业银行贷款这一传统渠道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地位大大下降,这也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已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外部经济的影响,独立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国际资本流入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在大多数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占有绝对优势地位,流入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资本,有相当部分是流入银行体系,这样就会加剧一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入银行体系,将增加银行的可贷资金,在没有有效的金融监管的情况下,流动性的激增将会使得银行为获得高额利润,将贷款投向高风险产业或部门,如房地产和证券,使得这些部门的资产价格迅速上升,而这些部门价格的上升又会反过来刺激更多的贷款向这些部门集中,形成泡沫。而当某种外界因素导致资本流出时,泡沫经济的破灭直接导致经济衰退,企业经营难以为继,使得银行发放的贷款无法收回,出现大量坏账。而且国际资本迅速流出时会造成对银行提现的压力,使银行陷入流动性困境,有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挤提,导致银行破产。

(四)国际资本流入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在经济上涨的趋势下,我国的资本市场开始吸引巨额资金流入,流入的资金多为高流动性和高投机性的短期资本,资本的流入会使得资产价格逐渐上升,如果价格持续上升以至于脱离基本面将会形成价格泡沫,一旦泡沫破裂或者经济出现下跌趋势,这些巨额资金将会流出,最终导致价格恐慌性大跌及流动性紧缩等一系列的反应,而有可能爆发金融危机。由于我国到目前为止都实行比较严格的资本管制,证券市场外资流入尚处于可控范围内,外资的流入固然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提供了动力,也有助于上市公司与国内监管部门尽快适应国际规则,但在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形势下,大量海外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资产市场进行套利投机,在我国相关经济主体风险防范能力不强的背景下,短期投机性资本的大量流入将严重危及证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

四、相关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在金融全球化趋势中,大规模的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对我国的金融安全的经济安全都存在一定的冲击,这种冲击一方面来源于国际金融环境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中国金融业自身的不成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为提高我国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继续推进经济改革,提高微观经济主体的竞争能力

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体系相脱离形成的经济波动空间是吸引资本投机性流动的一个重要动因,我国利率、汇率决定机制尚未实现充分市场化,并不能反映现实的供求关系。现有金融产品的价格与预期价格之间的差距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逐利空间。因此,要减少投机冲击,必须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国际价格体系,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同时,还需注意提高企业运用资本,提高风险抵抗能力。在对外融资过程中,减少中间环节,鼓励企业通过海外上市等进行直接融资,提高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对外资推行“国民待遇”,积极培育国内资本竞争能力,创造公平良好的竞争环境。

(二)有序放松资本账户管制, 循序渐进地开放资本市场

中国外汇管理的最终目标仍然是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中国外汇管理的最终目标仍然是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但是,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应该遵循整体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开放的进程应该可控制、可预测的。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在合理并且能够持久的宏观经济政策、贸易自由化、稳健的银行体系和有效的监管、成熟的资本市场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开放资本项目才能到达良好的效果。显然实现上述条件在我国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资本账户开放应做到有的放矢, 渐进有序地进行,可以率先放松对直接投资的管制,在 QFII 的机制下, 逐步放松对境外证券投资的管制,其它投资的开放则应放在最后,最低限度应在国内金融和资本市场的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实行。

(三)有效监管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

我国金融监管当局要尽快完善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监测,预警和管理机制,及时掌控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源头、动机、途径、结构和规模。同时,金融监管当局还必须强化对资本项目的管理,严格审批短期国际资本的正式流入,阻止短期国际资本的非正式流入,加大对非法入境的短期资本的惩罚力度,增加短期国际资本投机者的交易成本和套利风险。

(四)深化银行体系改革

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内控机制,转变经营机制和经营理念。按照股份制的要求,在明晰产权、实现股权多元化的基础上,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加快建立从总行到分支机构的严格的内控机制,优化贷款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在经营理念方面,应将主要靠存、贷利差获取收入,转向靠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获取效益,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与此同时利用好外资银行进入初期这一过渡期,发挥本土银行自身的优势,巩固自身地位。

参考文献

[1] 王元龙.中国金融安全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 保罗・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的回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鲁春义.国际资本流入对中国货币体系的冲击[J].经济世界与政治论坛,2006,(01).

[4] 曲凤杰.人民币汇率改革对资本流动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5,(09).

[5] 王高潘.试析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金融安全问题[J].内江科技,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