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溶液的渗透压》说课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溶液的渗透压》说课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技能训练,学生能牢固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渗透压 说课 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b)-0201-02

1.教材分析

《化学》是医药类学生进入中职后的第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技能训练,学生能牢固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1.1教材选用

溶液渗透压是无机化学教材中与医药学联系最为紧密的内容之一,本节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化学(医药卫生类)第三章第四节,教材以渗透现象的演示实验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逐步引导其从实验现象得出溶液的渗透概念、渗透产生的条件及溶液的渗透压概念,然后阐述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以及渗透压在医学上的应用。本节安排在掌握溶液的组成、溶液的浓度、溶液的稀释以及溶液的配制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溶液的渗透压,有助于以后液体注射剂的使用、电解质平衡紊乱、水盐平衡失调等的学习。

1.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特点与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渗透、渗透压的概念;2、通过观察渗透现象,发现渗透现象产生的条件和渗透的基本规律;3、熟悉溶液浓度对渗透的影响,理解渗透的基本原理;4、能说出医学上常用的等渗溶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探究内因,提高观察能力,综合分析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最终达到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治学、大胆探究的科学态度。

1.3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压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渗透压的概念。

根据教学目标,渗透压是本节要掌握概念,而作为药物制剂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渗透压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把以上内容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而渗透压的概念比较抽象,同学们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较难理解,因此把它列为本节的难点。

2.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通过中学阶段的化学学习,了解有关溶液的基本知识和溶液浓度的相关计算,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普遍思维开阔,动手能力较强,但中职学生还存在着理论基础较薄弱,对基础概念掌握不牢固,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的问题。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关于渗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难懂,需要运用抽象思维,对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3.说教学方法

3.1说教法

溶液的渗透压教学可综合利用设疑引趣、实验演示、问题引领,讨论归纳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大胆探究、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3.2说学法

教学过程中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并通过实验演示验证生活中的常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由实验演示的现象提出问题,推测反应的本质,通过比较归纳、分析讨论并配合教师讲解得出正确结论。知识积累是由薄到厚,由表及里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首先掌握学习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从而培养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学习的能力,最后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说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设疑引趣、导入新课,实验分析、汲取新知,强化概念、知识拓展,归纳梳理、总结延伸这四个环节,逐步实现教学目标。问题引领、实验演示的教学模式获得学生喜爱,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从生活中通过实验获取知识,反过来又能利用所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同时在课堂上对于培养药物制剂学生的专业素养有较大的帮助。

在这节课中,教师需加强授课前的准备工作及课堂应变能力。要协调好能力培养与课时安排之间的矛盾。对于有兴趣的同学可开展课后兴趣小组等方式进一步研究。

4.1设疑引趣,导入新课

首先,请学生自己动手做第一个课堂趣味实验――萝卜块的吸水失水实验,学生分小组,用等重的萝卜块分别放入纯水和盐水中,边记录边思考,推测实验结果,最终在本节课中寻找答案。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造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设疑:海水鱼和淡水鱼能交换生活环境吗?通过对生活常识设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相互讨论大胆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发表见解后,进入第二个课堂趣味实验――红墨水的扩散,通过直观简单的实验可让同学们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并引出:稀溶液中还存在一种特殊的扩散――渗透,从而导入新课。

4.2实验分析,汲取新知

利用多媒体图片形象地展示溶液渗透的原理,通过实验,看现象,找原因。

在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图片后,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在问题引领下引导学生分析半透膜中溶液液面上升的原因,印证半透膜的作用,找出产生渗透现象的两个必备条件,让学生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导出溶液渗透和溶液渗透压的概念。

并在此回顾实验,请同学们称量萝卜块的重量,运用渗透压的知识解释萝卜块失水吸水的实验结果:纯水中的萝卜块变重了,因为纯水浓度比萝卜细胞液浓度低,水分子进入萝卜细胞内,盐水中的则恰好相反。

实验演示始终围绕问题引领的教学法,一步步引导学生作答,最终找到答案。通过以上的实验分析,学生和教师一起由实验现象总结什么是渗透现象,由渗透现象归纳产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并用渗透压的知识解释萝卜块吸水失水实验,实现了从现象到本质,由实验验证生活常识。

4.3知识拓展,强化概念

通过设疑“为什么通常输液用9g/L的氯化钠溶液和50g/L的葡萄糖溶液?”,引导学生阅读、自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更直观的演示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形状的变化,从而讨论溶液的浓度对渗透压的影响,引导启发学生得出溶液的渗透压与浓度的关系,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通过课堂讨论得出医学上的“等渗溶液、低渗溶液、高渗溶液”的概念,并由人体红细胞置于等渗溶液中红细胞可保持正常的形态,引申至输液时须用9g/L的氯化钠和50g/L的葡萄糖等渗溶液,把理论、实际生活与专业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4.4归纳梳理,总结延伸

给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与概念,再一次明确学习目标,并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其他的渗透现象,考察学生能否真正对掌握渗透的概念及其应用。

5.说教学反思

问题引领、实验演示的教学模式获得学生喜爱,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从生活中通过实验获取知识,反过来又能利用所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同时在课堂上对于培养药物制剂学生的专业素养有较大的帮助。

在这节课的实施过程中,教学能够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并能应用掌握的知识解释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从中发现它们的差异,获得了知识的规律,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