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裸女”要怎样重见天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裸女”要怎样重见天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幅画的发现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大事件。”央美的馆长王璜生在会上很激动地说出这句话。李叔同是中国第一个开创写生的美术教育家,但出家之后就不再创作油画作品,所以存世作品之少,仅有三幅。

此次被发现的这幅《半裸女像》,画幅为宽 116.5厘米、高 91厘米,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一幅大作品。这幅画作早在 1920年曾经亮相。当时,李叔同的得意弟子吴梦非创办的《美育》杂志,其创刊号上便呈现过《半裸女像》,而后很多艺术类教材、书刊都登载过。但是没过多久,这幅作品便悄然消失。

半个世纪以来,这幅画一直静静地躺在央美的库房中,就像画中的女人一样沉睡着。它的发现,是个惊喜也是必然。2011年下半年,央美美术馆组织人力集中整理馆藏的民国时期作品,从库房里发现并确认了李毅士、吴法鼎、张安治、孙宗慰等重要艺术家的多件作品,当整理到存放外国作品的区域时,“这幅作品很眼熟。”当完全拿出后,王璜生惊讶地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于是,鉴定和修复工作就势交给了央美的修复部门。由于李叔同的这幅裸女图太重要了,所以修复部和典藏部共同协作。先由典藏部门查阅美术史文献,李叔同生平等资料以及各种信件往来,然后把研究的成果移送到修复部门。

修复部门首先要对油画进行全方面的拍摄,任何觉得有破损的地方都要记录在案,就这样一边拍摄一边做现状分析,给受损油画建立档案。光打基础的工作就开展了一个多月。

修复部门进行了常规的检测后,把结果交给了王璜生。修复部门的研究人员徐研告诉记者,当时的研究结果就是各种数据和表格,虽然可以初步断定是李叔同的真迹,但王璜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份表格给专业人士看没问题,但对于普通人想要了解,就有点像看天书了”。

如何让普通人也能理解这些数据的意义呢?思索之下,修复部门决定从组成作品材质的部分入手“翻译”,即把油画的颜料、折痕、画布、底稿等方面的数据转化成文字,让普通人也能看得懂。比如在分析底料层时,得出的数据为“底料的成分是铅白 Pb3( OH)4CO3,纯度非常高”,而在展览现场,这组数据下面添加了一行:“此画使用的是传统的油性底料白油漆作地,也就是直接用铅白油画颜料厚涂一层,等干燥后再开始上色。自二十世纪上半叶已很少使用。”用颜料的成分配上时间,观众可以一眼得知这幅画诞生的时间。“这个发现也是整个鉴定过程的一个里程碑吧,因为底料层如果时间有误的话,可能整体鉴定就要被了。”徐研告诉记者。

徐研是俄罗斯列宾大学架上油画修复专业毕业,他告诉记者,这个学科在俄罗斯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而在中国只有相关辅修课程。为了让鉴定成果更加有说服力,而且就着这次机会把央美的修复能力提高,所以徐研所在的修复组一直与国外的材料鉴定部门联系。联系密集时一天要发几十封邮件,“所幸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徐研说。

在鉴定这幅《半裸女像》为真迹之后,修复保存工作也马上开展起来。在其被发现之时,以肉眼来看这幅画,颜料脱落状况不明显,但通过显微镜观察,徐研发现这幅画的颜料层脱落的趋势很明显,和底层的衔接很差,如果任之下去,保存起来会很有困难。所以首先从颜色的加固开始,一点点地在颜色层缺失的地方补色,填充底料。听起来只是几个字就可以概括,但就像考古学家拿着小刷子一点点还原文物一样,徐研的工作每天是很枯燥和缓慢的,两三个月的时间才有所成绩。

由于预防了原作品继续毁坏,恢复作品的展览功用,得以让李叔同的这幅珍品不至于继续娇气地躺在修复室内,而是可以像现在一样,大方地亮相公众——这就是好的修复标准。央美美术馆的这次展览只是阶段性的成果展示。至于未来,徐研说:“我们还有很多实验性的想法在等待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