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文化角度的城市商业区公共艺术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文化角度的城市商业区公共艺术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概论:城市商业区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已经越来越多了,在商业区发达的地区公共艺术也非常的兴盛,在西方发达城市,城市公共艺术已经渗入到每一个城市文化的角落,中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在如何利用公共艺术引导城市环境与文化方面,出现了很多的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文化,商业区文化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公共艺术的定义

公共艺术是一种外来词汇,又被称为大众的艺术或社会艺术,公共艺术不是一种艺术形式,也不是一种统一的流派、风格。它存在于公共场所并为公众服务,体现了公共场所的文化开放、共享、交流的一种精神与态度。它是使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能够在当代文化的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

公共艺术这一概念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它自身是什么形态,事实上,公共艺术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如建筑、雕塑、绘画、摄影、书法、水体、园林景观小品、公共设施,它也可以是地景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高科技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等等。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公共艺术所体现的价值取向。

2 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

在国外发达的现代都市里,虽然车流如织、熙熙攘攘,但从城市建筑的整体外观到局部装饰,从公共空间到私人空间,甚至一些广告、路灯、马路、花草树木等,都极有秩序与美感。虽然有些国家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和宽阔的街道,但是其历史悠久的城市和街道仍无处不焕发着甘醇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从城市到乡村,从公园到街道,从室内到室外,甚至一树一花你都能感觉到每个细节都不是随意而致的。这是什么样的思维在推动着这一切的设计与实现呢?毋庸置疑,是那个时代,那个地区的人民,把他们所认为最好的,最合理的生活方式,借着身边的一切,尽可能充分的向外界表达,通过这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最终实现的是人们整体的生活方式与心态,反映的是人们内心活动的文化倾向与质量。在这样的一种城市状态下,无论是现代化的都市,还是历史悠久的老城区,都能在满足居住的前提下,还可以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和心灵上的沟通。焕发出这个城市的最理想的精神状态。而我们国内的一些城市的公共艺术却没有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失去了公共艺术最重要的基础—公共性,如北京的中央电视塔,那个像灯笼似的电视塔虽然有405米高,但是连我们的电视台都不再宣传它了,可想而知这是多么的可笑。而上海的东方明珠知名国内外。在河北省涿州市中心,毫不吝啬的将一座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复制并缩小的放置在河北某大学城附近,这难道可以体现这所大学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整体文化环境设计。而这些复制品的旁边就是毫无秩序的交通和年久失修的建筑。这样的公共空间艺术能给这个城市的人们带来什么?文化?沟通?还是尊贵?都不是。而是一种摆设,仅此而已。让我们回想一下,我们几千年的典雅、尊贵、胸怀博大的文化精神在哪儿?就说当今的社会文化品质与精神,与上个世纪的文化艺术精神相比较,期间的差距也是不少的。

3 商业区公共艺术的现状

视觉元素的角度分析与当地文化传承是否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交流是否深入,纵观我们的城市公共艺术,原创精品匮乏、迎合低层次审美的愉悦之作不时出现,艺术家与公众审美对抗的现象也呈现日益激化的趋势。出于城市“补妆”为目的的公共艺术建设,一方面,因为过度强调视觉与形态方面的感官效果,而忽视了公共艺术与所属地区历史文脉的融合以及对于场所精神的表达,城市地缘文化流失严重;另一方面,

过去,由于认识不足或者资金欠缺等原因,人们有时忽视了公共环境设施的重要性,而仅仅把公共环境设施作为城市必要设备来对待。实际上现代公共环境设施并非处于某种新的特殊的雏形阶段,它是人类从线性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而以多维思维方式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的结果。现代公共环境设施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有机的概念。从人类环境的时空出发,通过系统的分析、处理,整体地把握人、环境、环境设施的关系,使公共环境设施构成最优化的“人类——环境系统”。这个系统将展现人类与环境的共生,人类与环境关系更新的重要性的同时,开始认真地把公共环境设施与建筑物一样列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之中,以求确立城市的整体形象。公共环境设施带给人们更加舒适、方便的生活,也是城市风貌最有力的高度概括。

4 城市商业区公共艺术的发展

城市商业区的公共艺术伴随着城市商业区的成熟发展起来,城市商业区的公共艺术发展主要是靠对于本地区文化的吸收和对商业人群的细化来推动,分年龄层和分消费水平等来区分城市商业区的公共艺术,而从具态来看,商业区现在也区分的越来越细,从以前单纯的百货大楼,到后来的商业步行街,到现在的城市综合体,都可以看出这一点,而像现在的城市综合体已经不满足单纯的扩大建筑面积,并且已经开始重视退让红线的距离,把更多的环境还给人群,从交互性来说,公共艺术必须在这种自由度大的大空间里面才会显得价值很高,并且设计师从趣味性,文化性,互动性等都会显示出关怀的一面。

5中国传统民俗与商业区的结合

以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为例, 这个八十年代改造的建设,至今已有30多年,长约960米,宽22米,它是南朝梁时佛教圣地明教寺居东段,晚清李府居中段,目前约有 129户商户。 虽然步行街商业繁荣和人流密集是其他区域不易见的,但当初开发设计的缺陷,也制约了步行街后期业态布局、功能配套等。耿福兴、李府,一个是安徽的名小吃,一个是安徽名人故居,如果不经指点,外地人可以很便利地找到么?进去、出来都很直接,没有广告、图册和宣传的互动,没有与步行街的环境有机融合。景观不太吸引人眼球的原因之一是缺少与环境、地域的融合,给人地方印记不深的感觉。经过调查,也有人对步行街的雕塑持有疑惑和不解,“没有特色”是最突出的,街上的雕塑并不是不好看,而是没有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非常突兀。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思考,在东北看二人转感觉特好,但在北京看就仿佛在欣赏盆景。文化的脉络要清晰,要有地方印记,不能风马牛不相及。

民俗文化要想发扬光大,需要一个很好的载体。合肥新建了一个 “迎娶”民俗文化的豆瓣汇步行街,民俗文化与商业街擦出火花,不论是否修成正果,无疑都是一次新的探索。在豆瓣街的300多家创业门店中,民俗文化占据了一席之地。街内可以看到非遗传人马家轩,从消费者的惊奇程度而言,民俗文化有着相当的商业价值。豆瓣街“迎娶”民俗文化并非偶然。“与南北知名特色商业街不同,豆瓣街的定位是面向合肥本土。”我们不难想到,商业街要想烙上“本土”的印记,除了具有历史记忆这一先天优势,最好的办法就是融入合肥本土文化。民俗文化作为本土文化的精华,自然成了不二之选。

总结:

任何商业区的公共艺术都应该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在结合的程度上应该有着巧妙的技巧,并且设计师们应该有着深刻的设计技巧和人生阅历,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这个是城市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