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湟源县杨木蠹蛾的发生与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湟源县杨木蠹蛾的发生与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阐述杨木蠹蛾在湟源县的主要发生区域及危害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规律及与环境的关系,并探讨了防治该种害虫的措施。

关键词 杨木囊蛾;发生规律;防治对策;青海湟源

中图分类号 S76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132-01

湟源县地处东经100°51′~101°56′,北纬36°43′~37°23′,海拔高度2 280~4 620 m,土地总面积3 090 km2,境内三面环山,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森林覆盖率为26%。境内分布的树种主要有青杨(Populus cathayana Rehd)、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 olia Kom)、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白桦(Betulaplatyphylla Suk)和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等。青杨是湟源县大规模营造农田防护林及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为当地主要的乡土树种和造林树种。近年来,随着林业各大工程的实施,湟源县以杨树为主大力发展集约栽培的速生丰产用材林。目前,全县青杨有林地面积已达3 933.3 hm2。杨树在林业生产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1 发生区域及危害情况

杨木蠹蛾(cossus cossus orientalis Gaede)属于鳞翅目木蠹蛾科[1],是国内危害杨树类的钻蛀型害虫。在湟源地区杨木蠹蛾对青杨造成了极大危害。其危害主要发生在农田林网为主的川水地区的大华镇、城关镇、东峡乡、和平乡等,其中以109国道路两侧的杨树防护林带最为严重,林木被害率超过40%。杨木蠹蛾主要以幼虫钻蛀树干,造成多年累计危害,受危害杨树千疮百孔、材质腐损,使用价值和防护效益大大降低。

2 发生规律

在湟源地区,杨木蠹蛾3年发生1代,当年孵化的幼虫蛀入树干后多潜伏在树干基部树皮裂缝深处,翌年4月初活动危害至10月上旬停止取食进入第2次越冬,老龄幼虫越冬后第3年3月下旬再行危害,7月下旬幼虫开始化蛹,8月中旬成虫出现,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羽化成盛期。8月底,新一代幼虫孵化并蛀入树干危害,9月中旬为孵化盛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开始越冬,幼虫入侵后在树干内经过2个冬季,危害时间长达23个月[1]。

3 发生危害与环境的关系

3.1 与寄主立地条件的关系

立地条件差,郁闭度小,透光度强,以及林缘边林木、孤立木受害严重;立地条件好,郁闭度大,透光度弱的林带和苗木受害轻。

3.2 与树高的关系

杨木蠹蛾虫口密度随树高的增加而降低,主要危害3 m以下的树干[2-4]。

3.3 与天敌的关系

杨木蠹蛾的天敌,有白僵菌和蚂蚁2种,仅在幼虫期和蛹期发现。若无天敌控制,该害虫易猖獗,蔓延成灾。

4 发生原因分析

第一,由于该虫每代在树干内生活时间长达2年左右,比较隐蔽,在树干外生活的时间很短。因此,常用防治方法无防治效果;另外森防工作防治时间短,防效差,造成该虫蔓延和扩张[5]。第二,林地立地条件差,土壤贫瘠,土层薄,土壤含水量低,气候干燥,环境污染严重,人为活动频繁,天敌减少,给该虫的发生提供了条件。第三,防治意识淡薄,以往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只注重叶部害虫防治,对蛀干害虫防治重视不够,防治工作严重滞后。第四,缺乏对杨干透翅蛾的预测预报和对该虫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防治工作盲目性大。

5 防治对策

5.1 营林技术措施

实施良种繁育,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势。

5.2 利用天敌

用棉球浸1∶20白僵菌液塞蛀孔,用泥土封口,幼虫感病率一般达66%。

5.3 人工防治

捕捉成虫,利用成虫羽化后在树上静止、爬行的习性,羽化期上午人工捕捉;3月至4月初发现幼虫蛀孔(有排出的新鲜虫类),用小锤锤击,并挑开树皮检查,死亡率超过95%。

5.4 化学防治

幼虫期用磷化铝片堵孔熏杀幼虫;幼虫孵化期(9月中旬)用80%敌敌畏1份加柴油30份涂刷树干;成虫羽化期用80%敌敌畏2 000倍液,或2.5%溴氰菊脂4 000倍液毒杀。

5.5 生物防治

成虫期用性信息素诱捕雄成虫[3]。

5.6 加强检疫

结合良种繁育,建立无检疫对象苗圃;把好产地检疫关,结合苗圃作业,挑出并集中烧毁带虫苗木,严禁有虫苗木、枝条和木材等运出;跟踪检疫新栽植幼林,及时防治。

6 参考文献

[1] 马建海,马如俊,赵生海,等.杨干透翅蛾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4):81-83.

[2] 张占林,巨海兰,郭德卿.大通杨干透翅蛾发生及防治[J].青海农林科技,2005(3):21-22.

[3] 冯士明,曾述圣,杨棱轩,等.杨干透翅蛾的初步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1999(4):231-234.

[4] 张清华,高阳,高九思.国槐杨干透翅蛾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7):124-125.

[5] 徐振国,李建民,蔡英豪,等.杨干透翅蛾的研究[J].林业科学,1984(2):16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