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化产品外部性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化产品外部性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化产品具有很强外部性,其外部性主要体现在生产外部性和消费外部性上。文化产品的生产外部性的主要表现是外部经济,即文化知识,信息或创意溢出;文化产品的消费外部性主要表现在文化消费产生的“知识经济”效应、文化消费影响的时空性、交互性以及文化消费的意识形态功能。

【关键词】文化产品;外部性

外部性理论是政府干预经济生产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文化产品具有很强外部性,市场机制无法完全解决文化产品外部性问题,政府干预文化产品生产是弥补文化市场缺陷、消除文化产品外部性的重要手段。

一、外部性定义

定义外部性概念是困难的,不同的经济学家对外部性有不同的定义,有的从外部性的产生主体角度进行定义: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认为,“外部性(externalities)(或溢出效应)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效益”。[1]曼昆认为,当一个人的活动对他人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既不用付出报酬也得不到报酬,就存在外部性。有的从外部性的接受主体角度进行定义:兰德尔认为外部性是“当一个行动的某些效益或成本不在决策者的考虑范围内时所产生的一些低效率现象,也就是某些效益被给予,或某些成本被强加给没有参加这一决策的人”[2]。还有的用数学函数进行定义:黄有光认为“如果某人的效用函数(或企业的成本或生产函数)不仅取决于他自己所能控制的变量,而且取决于由别人控制的某些变量,而后一种影响是无法通过市场交易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外部性就存在了”。[3]以上几种定义殊途同归,角度不同,本质一样。大多数经济学文献对外部性研究采用萨氏定义,本文也不例外,认为外部性的本质在于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

二、文化产品外部性分析

文化产品是外部性很强的产品,其外部性不仅存在于文化产品厂商或企业的生产行为或过程中,而且存在于文化消费者的消费过程中或之后。前者我们称之为文化产品生产外部性,后者称之为文化产品消费外部性。

(一)文化产品生产外部性

文化产品生产外部性是指文化产品生产商或企业的生产行为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反映出来。

文化产品生产外部性主要表现为外部经济,即文化知识、信息或创意溢出。文化生产的这种溢出主要是文化生产过程中文化知识技术、信息或创意从文化产业内部的一个部门流向另一个部门,或者是从文化产业内部流向文化产业外的状态和过程,这种溢出本质上是被动、无意识、非自愿泄漏出来的。它的第一种表现是水平式溢出,体现为同类文化企业之间知识技术、信息或创意的交流、模仿与借鉴。如A电影制作公司的创新技术知识被B、C・・・等其他公司模仿借鉴甚至创新,并反过来带动A公司学习借鉴,从而导致整个电影制片水平的提高;如电影《阿凡达》中3D技术的运用掀起了整个电影制作的3D热潮。第二种表现是垂直式溢出,体现在“上游企业(或产业)的创新知识产品以低于市场价值的价格转移到下游企业(或产业),下游企业不仅获得经济实惠,而且对新产品通过‘逆向工程’进行模仿创新,最终也可获得内部比较优势。”[4]第三种表现是联结式溢出,体现为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知识、信息或创意流动,提升其他产业竞争力,促进其他产业发展。如“超级女声”活动与“蒙牛”的合作使蒙牛酸酸乳2005年在全国的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00%,全年销售收入达25亿元。[5]

要特别注意的是,文化产品生产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低,而且文化产品是体验式产品,文化产品生产企业要花费大量成本进行市场开发,而文化产品的复制成本却很低,因此文化生产领域盗版现象非常突出,而文化产品生产的外部经济在盗版存在的情况下常常导致文化产品收益外溢,如不建立合理的文化生产补偿机制,文化产品生产者将缺乏创作动力,这大大影响我国文化建设进程,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文化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是修正这种外部性的正确途径。

(二)文化产品消费外部性

文化产品消费外部性指的是“某一个体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对另一个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没有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反映出来。”[6]大众消费文化产品的过程同时就是一个主动或被动接受某种文化熏陶和影响的过程,而消费者之间的“示范-模仿”机制会扩大这种影响,这种无需补偿的影响催生文化消费的“搭便车”现象。

文化产品消费外部性表现之一就是文化消费产生“知识经济”效应。文化消费行为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效用,而且能够提升消费者的知识能力。消费者的知识能力不仅影响他自身的收益,而且还使其他投入要素收益递增,推动经济增长,这就是典型的“知识经济”效应。

文化产品消费外部性表现之二就是文化消费影响的时空性。从时间维度上分析,文化消费行为不仅产生代内影响,而且产生代际影响。文化消费的代内影响是指公众消费文化产品不仅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能够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创造良好社会氛围,从而促进社会稳定。文化消费的代际影响是指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行为不断刺激文化产品生产创新,形成一个“生产-消费-再生产-再消费”良性循环,文化在消费中得到传承,从而影响下一代或下几代的文化观。从空间维度上分析,文化消费行为影响兼具区域性和全球性。文化消费行为影响的区域性是指文化消费的影响局限在一个区域之内,这个区域可以某个国家的国内区域,也可以是好几个国家所组成的国际区域。文化消费行为影响的全球性是指文化消费行为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一般来说,未开放国家的文化消费影响具有区域性,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在文化消费全球性影响越来越大,如好莱坞电影文化对全球的影响。因此,文化消费的外部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文化产品消费外部性表现之三就是文化消费影响的交互性。外部性可分为单向的外部性和交互的外部性。单向的外部性是指一方对另一方带来的外部经济或不经济。交互的外部性指所有当事人都有权利接近某一资源并可以给彼此施加成本。文化产品消费具有交互性影响首先是由文化产品自身特点决定的。前文提及,文化产品是体验式产品,这种产品的消费如果缺乏消费主体与主体之间情感的交流与对话就没有意义;其次文化消费的“同群效应”即文化消费受相近社会身份人群的影响也使文化消费呈现交互性。需要注意的是,文化消费外部性的这种交互影响是双向的,既可以是双方之间的外部经济,也可以是双方之间的外部不经济,还可以是一方对另一方产生外部经济而另一方对这方产生外部不经济。

文化产品消费外部性表现之四就是文化消费的意识形态功能。意识形态功能是文化产品消费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外部性,因为文化产品不仅具有教育娱乐功能,而且还传递某种特定的文化思想和观念,而这种文化思想和观念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正如费斯克说,在文化经济中,流通过程并非货币的周转,而是意义和的传播。[7]可见,文化产品是意识形态的有效载体,消费者通过文化消费活动将这种“意义和”传播开去,对现行制度的合理性提供解释,并强化这种合理性。诺斯认为,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功能帮助人们认识他们所处的环境,从而使决策更经济,减少“搭便车”行为。

综上所述,文化产品既具有生产外部性,又具有消费外部性。文化产品外部性如果没有消除,将会在生产上影响文化产品生产商的生产积极性,导致文化产品供给的减少,文化供需矛盾更加尖锐。在消费上导致消费者不愿消费,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财政干预文化产品生产,有利于文化产品外部性的消除,一定程度上缓解文化产品供需矛盾,促进文化消费。

参考文献:

[1]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7版)[M].萧琛,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29.

[2]兰德尔.资源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155.

[3]黄有光.福祉经济学:一个趋于更全面分析的尝试[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00.

[4]王立平,孙韩.知识外部性与知识溢出[J].科学・经济・社会,2007(1).

[5]顾江编.文化产业经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29.

[6]左惠.文化产品供给论――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65.

[7][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王晓珏,宋伟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33.

作者简介:叶菊华(1978-),女,湖南长沙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8级博士,研究方向:财经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