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自学的方式,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党校函授教育是以函授方式培养人才的教育,是一种以教师面授辅导加学员业余自学的教学形式,受教育者可在不脱产的条件下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函授教育的特点是以自学为主,辅以面授、答疑、辅导。作为接受党校函授教育的学员,在以自学为主的前提下,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学会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会学表达的是两种学习的境界。“学会”是指从不知到知,表示的是学习的结果;而“会学”反映的是学习过程,包含有积极、主动的意思。因此,学会只是学习的基本目标,而会学才是学习的高级阶段,是现代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是能否真正成才的关键。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自学与自学指导
自学在党校函授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具有比普通高教更为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尤其是那些非基础性的,即专门性、应片j性的知识,更新的周期更短。因此,不可能也不必要都通过课堂和现场来传授,大量的信息要通过自学来掌握。作为包括函授在内的高等教育学员,必须掌握自学方法,具有较高的自学能力,才能不断吸收新的科学知识,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基于上述理由,党校函授教育中的面授课教师除了重点讲解某些知识、解决疑难点之外,同时要考虑对学员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的指导与启迪。在人才培养中,自学或通过业余进修成才这条途径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古今中外的一批杰出的大学问家,在他们治学的生涯中,都主要是靠自学而获得成功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还专门提出了自学的原则:“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
版社,1996年版第25l页)自学方法的指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函授教育、广播电 视大学、自学考试,以及通过信息互联网络的教学等等办学形式,都是通过自学或以自学为 主培养人才的。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自学指导就是从。“教”通向“不教”的途径。
二、自学的基本方法
自学的基本方法主要是通过阅读、练习与复习等方式来进行的。
(一)阅读方法
函授学员除了要学好教科书外,还应结合专业阅读部分参考书刊,甚至阅读专业以外的其他书籍,以扩大知识领域。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读书要有计划、有选择。有的书要精读,有盼书要略读。精读量不宜多,—般为教科书、讲义和本学科的经典著作;略读的范围应当广,要善于从广泛的涉猎中吸收有益的知识。每读一本书,都应力求。“开卷有益”。
根据前人的读书经验和大量的资料介绍,本文把阅读方法大致归纳为10种:
1.略读。所谓略读,就是粗读、摘读、泛读,也叫“观大略”的读书法。这是三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军事家诸葛亮倡导的读书法,蕴意为“观其大略,举其大纲”。读书为什么要略读呢?据法国《当代百科全书》估计,如果将全世界馆藏图书的内容用打字机打成一行字,可排成两千多亿公里长。谁也不能读尽天下所有的书。因此,在读书之始,应通过略读对全书的概貌有一个了解,以便分清主次,难易,以提高学习的效率。略读要在。“快”字上下功夫,一般先读目录、序和跋、导论、前言、后记等,了解全书的主题与梗概,然后浏览全书,或者选读若干章节。要学会在快速浏览中掌握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基本线索、发现有用资料。
2.精读。所谓精读,就是要仔细地阅读,有些要反复地阅读、理解和记忆。精读既指对教材、笔记的反复阅读与思考,也指向教师提问与请教同学。一般说来,精读的目的是要掌握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重点是指各门学科中的重要内容,要么它们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要么对进一步深入学习起关键的作用。
3.浏览。所谓浏览就是随意翻翻的读书方法。鲁迅讲究随意翻翻。冯友兰欣赏翻阅法。他说,翻阅就像看报纸一样,随手一翻,看看大字标题。有兴趣就大略看看,没兴趣就随手翻过。杨振宁建议,随时要到图书馆浏览一下。从中可见浏览的重要性。“读书看皮,阅报看题”,这当然是大师们的浏览要旨。我们可以读前言、阅后记、看要点,兴之所致,随意翻翻。如今网络给人们提供了更大的方便,在浏览中,大脑就输入了多种信息,多略读一些书,可以加大输入的信息量。新的信息不断增加、储存和积累,为我们在将来运用时可以输出多个信息创造了前提条件。
4.求一法。宋朝文学家苏轼创造了,“八面受敌、一意求之”的读书法,可称之为“求一法”。他主张,经典书要读数百遍,每一遍都要围绕一个中心,解决一个问题。求一,就是每读一遍都求得一个问题的解决,每读一遍,就围绕一个中心,侧重一个问题,抓住一个要点,解决一个疑难。与此无关的,一律不加涉及。一次攻破一面“敌”,日积月累,长此以往,一面面“敌”就全攻破了。这种办法,看似笨拙,实则扎实。
5.厚薄法。读书分两步。第一步要“由薄变厚”,第二步要“由厚变薄”。华罗庚很提倡这种方法。第一步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量的增加;第二步是知识提炼的过程,是质的飞跃。仅有第一步,只是知识堆积,这种人便成了书橱,成了书奴,一定会被知识海洋所淹没。必须有第二步,把学到的知识经过思考加工、提炼,从厚厚的一本书中提炼出几个公式、几条原理、几项要点。这可以说是一种沙里淘金反复锤炼的方法。
6.出入法。出就是走出来,入就是钻进去;读书切忌浮光掠影,囫囵吞枣,食而不化,浅尝辄止;要专注静思,钻深读透,了解精髓,掌握要旨。求入和求出是一对矛盾,求入是求出的基础,求出是求入的目的,“见得亲切”,就是读书时要兴致盎然,情绪饱满,发现书中的真谛;“用得透脱,”就是学到知识,要会运用自如。
7.交替法。两种以上的书,轮流交替地读,就是交替法。人的大脑左半球司管逻辑思维,右半球司管形象思维。读专业书后,再读点文学书,大脑两半球便可以轮换得到休息。许多学者都成功地运用过这种方法。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与课表运筹,其实也包含着考虑了这样的一个心理学上的规律。
8.渗透法。这是杨振宁总结的一个方法。他认为,所谓渗透性,就是在你还不太懂的时候,在似乎是“乱七八糟”东西的情况下,你其实就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很多东西常常是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接触后,就自然地懂了。这就是渗透法。
9.对比法。读书要进行比较。比较可以知其不同,见其优劣。你如果研究某一问题,应找来与此问题有关的书,对照、比较着读。通过比较,自然会发现同点和异点。从异点中再进一步探讨何者有理,何者乏据,然后提出自己的论断。对比法是迅速掌握有关知识、较快进入研究领域的有效方法。
10.速读法。略读与速读应结合起来。快才能多。现代社会,书报资料急剧增加,电子读物铺满天下,然而今天不少人的阅读速度,却还停留在一百年前“一字一顿”的水平。其实任何一个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人都可以提高读速。即以读词语、看短句、抓段意的“快速读书法”来完成阅读。培根将速读称为“可以囫囵吞下的书”。但是,即使是略读、速读,一个人所能读到的书籍也很有限,而读后能记住的则更少,所以还必须“会查、会记、会问”。
“会查”就是查阅文献资料,包括用传统的方法查文献和用计算机检索资料。这应是专科以上学员的基本功。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产生了纷繁多样的科技成果和急剧增加的信息量。文献有效期短,各种文献的语言隔阂越来越大;学科间相互渗透,文献内容交叉繁杂。教师要经常向学员介绍学科发展的动态,引导学员注意有关出版物、科技报告等;向学员介绍国内图书情报体系,各自的检索体例、编目方法。特别要注意本学科知名的学术团体、学会组织所出版的学术刊物。要指导学员学会应用各种工具书,如手册、年鉴、字典、词典等,在开列参考书目时,除书报刊印刷品外,也要注意电子读物、网站网址、课件以及信息资料的介绍,使学员熟悉现代化视听资料的使用。
“会记”包括两方面:一是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醒不如烂笔头。自学必须学会做笔记,精读书要做笔记,重要的或学有心得的略读书有的也要做笔记。读书笔记可以采取摘录、提纲、概要、写心得体会等形式,便于归类整理。二是对信息的记忆、储存和加工。首先应当澄清—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对待记忆。我们反对死记硬背,但绝不是忽视记忆的重要性。科学的记忆是有选择的,储存是有规律的,分析加工才能够有所创造。
“会问”就是开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我国明代大学者黄宗羲曾告诫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战国时期大思想家、诗人屈原就是位勤问的学者,他在《天问》一篇中提出了178个为什么,可见其观察之细,思考之深,他的渊博学问与此不无关系。其实阅读的方法还有许多种,我们可以根据每个人的阅读习惯,找出更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二)复习方法与练习方法
复习与练习,不是独立的教学形式,它是贯穿于多种教学形式之中的教学方法。无论在教学或自学中,复习与练习经常都在进行着。复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温习已经学过的教材,并深刻理解知识,牢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复习是一种科学合理的重复,“重复是学习之母”。它可以强化记忆,加深理解,防止遗忘,可以弥补学员学习上的缺陷,发展学员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例如,课堂讲授新课程之前引导学员回忆上次课程的要点;讲授之后作简要总结;自学时复习课堂笔记和教科书,都是复习活动。应当重视平时的复习,趁记忆犹新,遗忘不多,及时巩固,事半功倍;如果等到大量遗忘之后才复习,而且积压越多,考试之前才“临时抱佛脚”,甚至希望教师串讲、给出考试题目及现成答案,都是不应该的。除了平时复习之外,也应当重视阶段性复习和期末结束时的总结性复习。阶段性复习的作用在于整理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并及时弥补知识的遗漏与缺陷;总结性复习则是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水平上这样做。不少平时感到复杂难懂的问题,往往在系统复习时,前后对照,融会贯通,就可以豁然开朗了。
练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知识运用于实际,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各科教学中,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学员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学员智力,培养学员克服困难和锻炼学员运用实际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