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改革领航未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改革领航未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4年12月18日,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这是第二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中,第一家挂牌的省级联社。时至今日,已近一年。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披荆斩棘,锐意进取,在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支农力度等方面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为其他正在改革的农村信用社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下一步的深化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

农信社改革这盘大棋,已经是弈至中盘,未来如何落子,各方都在拭目以待。特别是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重大历史任务”之后,农信社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意味着更大的发展责任。农信社能否承受农村金融之重?带着种种疑问,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安徽省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张良庆。

改革“两步曲”

《决策》:据我们所知,在农信社改革的模式选择上,安徽省没有“一刀切”。早在2003年10月就先行选择太和县、桐城市、黄山区三地进行县级联社统一法人试点;后又选择了马鞍山、合肥、芜湖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的试点。能否介绍一下改革的总体考虑?

张良庆:安徽省农信社的改革主要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改革管理体制,这一步已经完成;第二步是改革产权制度和转换经营机制。

对于产权制度改革,我们的思路是,一方面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考虑到国家对组建合作银行的条件比较高,我们上报国务院的方案中只有马鞍山、芜湖、合肥3家。上次原国家银监会副主席李伟到安徽视察的时候,我们建议能否不受这3家的限制,其他地方有符合条件的也可以筹建。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下一步争取市郊这一块都能组建合作银行,估计在两年内还能组建8家左右。但是有些地方差距比较大,特别是皖北,历史遗留的包袱太重。我们争取到2007年全省能够组建成功20家左右。改成合作银行以后,既可以保留过去合作制的优点,也可以把银行的理念引进来,队伍素质、管理水平、知名度都将会有比较大的提高。

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方面就是统一法人。在改革之前,安徽省只有3家是统一法人,其他的都是两级法人,即县一级法人,下面乡镇又是一级法人。这带来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层过多,管理成本大,控制风险的能力比较差,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除此之外,很多小信用社超比例贷款,不良贷款数量很大。为了推进这项工作,有25家先走了一步,目前绝大部分已经通过了筹建的审批。我们的目标是年底之前这25家全部开业,明年全省的统一法人制要达到60多家。

再一个就是转换经营机制,这是农村信用社今后改革尤其需要着力的方面。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说,转换经营机制比产权制度改革、组织形式改革更为重要,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种体制、治理结构,如果没有一种有效运行机制,就很难让这种体制模式发挥作用。

我们今年就在重点抓转换经营机制,一开始就制定了有关的工作规定,对全省的联社实行等级社管理,每一个级别和整个联社的薪酬待遇挂钩。这样做的好处是:把外力推动变成内在压力,变成内部职工追求自身利益而加快发展的一种动力,在员工中形成一种合力,这也是提高效率很重要的方面。此外,还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各项流程的管理来控制和保障运行。

最大的难题是人才问题

《决策》:任何改革,人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安徽农信社改革是如何做好“人”的文章?

张良庆:改革的核心确实是“人”的问题。围绕经营机制转换,我们正在进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过去农村信用社人太多,我们接手的时候,全省信用社系统有3万多人,正式职工约2万人。其中本科以上占的比例不到2%,有相当一部分素质是很差的。这样的队伍结构必须要改革,而且一定要打破职工的身份界限,打破吃大锅饭的体制,今后要变成全员劳动合同制。初步思路就是通过“考试+考核”的双考方式。这种考试不限于正式工,只要符合条件的都可以考。双考不合格的,就通过内退、辞退、买断工龄等方式来解决。

《决策》: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张良庆:困扰我们最大的难题是人才问题,在班子调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现在很多地方想调整班子,却找不到人。我们今年已经调整了40多个临时的班子,严格按照干部管理程序,把党政机关的一套办法搬过来,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对现有班子进行考核投票,如果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票超过投票人数的30%,那就肯定不能再干。我们通过民主测评的方式,来推选后备干部。通过投票和谈话的结果,确定名单,然后再进行考核,公示后没问题了,就提拔上来。今后空缺的岗位,全部要通过公开竞争,建立一个干部任用制度的新机制,现在叫干部聘用制。

“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

《决策》:对农村信用社有种说法,叫“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您认为是这样吗?

张良庆:的确这样。改革一年来我们有一些体会,增强了信心,看到了希望,但是也感受到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历史包袱沉重,欠账太多。农村信用社在整个银行体系里面是属于最底层的、最弱势的。多少年来积累了很多问题。一是网点建设。现在全省信用社很多网点基础设施落后,安全防护设施远远不够标准,安全隐患很大。如果把全省的网点全部改造一遍,我们算了一下,若基本达到现在有关部门的要求,大概要投资6-10亿元。二是养老保险。现在全省有八九千人养老保险没有建立,如果全部建立养老保险账户,需要补缴养老统筹基金,估计要5亿元以上。三是业务经营手段方面的欠账。现在很多信用社还是手工操作,联不成网络,如果全部建设到位,可能也要五六个亿。这几笔大账,都是目前感到比较麻烦的,但是我们还是想通过自身发展和积累来解决。

其次是不良贷款比重大。现在账面上不良贷款是129亿元,占比21.2%,但是还有大量过去没有暴露出来、没有真实反映的潜在不良贷款。这严重影响了资产质量,现在有的信用社不良率达到70%以上,风险很大。

再次是管理混乱。由于制度不健全,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制度,或者说有制度根本不执行,所以下面隐藏了很多的案件。今年以来,通过规范管理以后,隐藏的问题暴露出来,案件数比去年大大增加。今年发生的27起案件,大部分都是过去隐藏的案件,涉及金额2800万元。这也反映农村信用社不改革是不行的,像过去那种监管和行业管理集于一身,没有明确的政府责任,问题将会越集越多。对于这些问题,下一步是要通过强化管理,逐步加以解决。

信用社最需要得到国家政策支持

《决策》:请您就信用社改革的宏观层面谈谈看法?

张良庆:我个人认为,改革的整体方案上是很好的,总体思路是对的,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强化地方政府的职责,建立专门的行业管理机构;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转换经营机制,逐步增强信用社的活力、规范管理。但由于信用社包袱太重,我总觉得信用社是最需要得到国家政策支持的,而现在有些部门在这个思路上存在偏差。国家是下了很大功夫,挤出很多财力,拿出1600亿来解决农村信用社的部分历史包袱。但是在出台这些扶持政策的同时,又设置了很多门槛。当然,其出发点是出钱买机制,必须转化机制,这是对的,但是这要有个过程,50多年积累的问题在一两年内就能解决,这是不可能的。

人民银行支持的1600亿元采取票据的方式,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人民银行向农村信用社发行央行票据,用来置换不良贷款和亏损;第二步,申请到央行票据后两年时间内再进行考核,考核达到条件,才能拿到这个钱,然后人民银行再把票据买回去。但考核设置了很多的指标。从硬指标看,主要有两个:一是资本充足率。法人兑付的时候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4%,合作银行要达到8%,这个问题都不大;二是不良贷款率必须比2002年底下降50%。如果4年内没有下降这么多,到时兑付不了。

这个思路是对的,但是票据的置换和兑换的门槛不断提高,而且考核的内容是不断变化,下面是无所适从。我们现在83家联社已经有81家拿到了置换票据,最担心的就是下一步兑付的问题。兑付过程中,我们最头疼的问题就是不良贷款比例。为什么说下降50%是很难达到的指标呢?有两种情况:一则是过去不良率就很低,这种情况下还要降50%难以做到,越到后面都是难啃的骨头,有很多就成了死账;另一则是2002年底的不良率很多是不实的。因而,过去很多地方掩盖的不良贷款就遇到一个难题,是暴露还是不暴露?暴露可能就达不到兑付条件,不暴露今后的问题会越来越大。所以说,国家对信用社的支持是远远比不上对国有银行的支持,不仅数量上远少于国有银行,而且各种苛刻条件也是多于国有银行。我们呼吁这条能不能改,一定要强调真实,决不能再弄虚作假。

《决策》:对于金融业的监管和农信社行业管理的关系问题,您是怎么看?

张良庆:现在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更多的要体现分类监管,不能把对国有银行的监管理念搬到信用社监管上,用那么高的标准监管,信用社是很难达到要求的。相反,很可能就疏忽了信用社的发展。当然,和监管部门的沟通也是一个长期的磨合过程。

还有一个要呼吁,就是减少对信用社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检查。现在对下面信用社的检查太多,检查的部门多,重复检查,牵扯了信用社大量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