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端访问:财富之外,艺术之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独立的导演
2010年,彼得-巴菲特推出新书“Life isWhat You Make it”,书写自己传承家族精神与开拓独立生活轨迹的人生感悟。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微软掌门人盖茨夫妇、美国媒体巨头泰德・特纳等知名人士分别从人生塑造、激情、价值、亲情等角度向公众推荐此书。“Lifeis What You Maker It”的中文版《轨迹――人生由你打造》不久将会与中国读者见面,就此,“小巴菲特”的“财富”人生再度引发思考与热议。
1958年,彼得・巴菲特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他自幼酷爱音乐,之后成为职业音乐家。他曾为荣获7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与狼共舞》创作其中一幕的音乐,他也曾为荣获艾美奖的电视纪录片《500部落》创作音乐。从1987年至今,彼得・巴菲特发表了15张唱片。近年来,他也热衷与流行乐手一道创作慈善音乐。彼得・巴菲特的音乐艺术关注印第安族群的文化根源,呈现出多元化的音乐理念和格调。他的音乐生涯精彩纷呈,他的艺术生活更是引入深思――人生的和谐与宁静来自何处?
关于过去
奥马哈小镇的中心有片“老市场(olaMarket),老市场中有家唱片店,对于现代人而言过于硕大的黑胶唱片挂满了这间店铺。小巴菲特的年少时光与这里是分不开的。成长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和七十年代的小巴菲特。与同时期的青年人一样深受当时如日冲天的Beatles乐队的影响。当他5岁时,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Beatles的表演,音乐带来的激情就此进人他的生命。那时,小巴菲特总是希望能够亲自演奏出唱片里和收音机里的迷人音乐,有时,他也尽可能演奏自己头脑里所呈现出的旋律。那时,他总是在不停的弹钢琴,弹钢琴……这似乎是他年少时光的全部生活。
大学时,小巴菲特开始创作广告音乐。他把这视为维持生计和实践音乐的极好方式。创作30秒的短音乐对于小巴菲特来说就像是撰写短篇专栏,而非长篇故事。那时,创作这样的音乐同样面对挑战,一方面需要得到广告主的认可,另一方面又必须使音乐在短时间内引人入胜。并具有促进销售的功能。小巴菲特认为这是创作广告音乐与其他类型音乐最大的不同。
关于音乐
1987年,彼得・巴菲特发表首张唱片,TheWaiting,这标志着小巴菲特的职业音乐生涯正式开始。在接受美国国家公共广播(NPR)的采访时,小巴菲特提到自己从创作第二张唱片(One bv One)时,真正意义上开始汲取灵感。八十年代末,小巴菲特读了一本名叫“Son of a morning star”的书。这本书讲述了美国建立初期土著印第安人的种种遭遇,震撼但却悲伤。读完这本书后,小巴菲特感觉特别沉重,思绪涌动,这给他带来巨大的创作动力,催生了他的第二张唱片One byOne。
One by One的音乐融入了小巴菲特对印第安文化的反思与激情,这也引起了著名演员凯文・科斯特纳的注意,并邀请他参与电影《与狼共舞》的音乐创作。小巴菲特曾在他的书中和演出中多次提及凯文的知遇之恩,感激他为自己提供首次参与电影音乐创作的机会。当时,凯文・科斯特纳也是第一次指导电影。凯文难以为小巴菲特争取创作整部电影音乐的机会,但不遗余力地争取到了其中的一幕。在这部电影中,小巴菲特把自己对印第安人的生存发展和文化根源更加深刻的领悟写进了音乐。这对两位年轻人而言均是艺术生涯中至关重要的机遇。而后,《与狼共舞》也一举夺得了7项奥斯卡大奖。
关于文化
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美国,关注着土著印第安文化,小巴菲特以独到而平和的心态看待多元的文化形态。各种文化格调、价值理念在美围相遇,甚至遭遇,既充满生机也蕴藏着危机。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相互学习各自的文化经验,学习如何共同生活在一个国度。同时,内心的疑虑和恐惧也会使人们相互隔离,甚至决裂。可喜的是,小巴菲特看到美国依然在努力促进文化融合,人们越柴越友善,越来越乐于相聚、相处,去审视文化如何对生活形成积极的影响。而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历程。
作为音乐家,彼得・巴菲特认为音乐能够打开人们的内心世界,使人们学会从更多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改善自己的精神世界。谈及中国,这个历史悠久并在飞速发展的国度,小巴菲特也同样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张力与现实问题。认清自己的文化根源,开拓属于自己的轨迹才能够在发展中保持活力与和谐。
关于艺术
除了音乐,彼得・巴菲特也十分热衷视觉艺术,尤其喜欢摄影。他的女儿也是一位现代印象派艺术家。小巴菲特认为音乐与视觉艺术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美术作品可以被视为音乐的一个瞬间。看到一系列视觉艺术作品,仿佛听到音乐旋律的起伏,那是被视觉化的音乐。小巴菲特平时喜欢通过镜头记录视觉影像。这有助于他的音乐创作,视觉与音乐一样,都在讲述故事。在自己的艺术生涯中,小巴菲特也注意巧妙地权衡市场效应与艺术表达。艺术市场的态势总是与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关。当经济形式不好时,艺术市场也随之低迷。他注意到当代中国的变化太快了,变革所带来的兴奋和趣味驱使艺术家们去表达,特别是发展进程中的变化和对变化的反应成为艺术家们迫切表达的要素。艺术家们有很多话要说,很多东西从过去带来,又将会被带到未来,这也是他期待再度看到的中国的艺术形态。
关于财富
在彼得・巴菲特的新书中,探讨了对人生际遇的理解和感悟,他坦言作为沃伦・巴菲特的儿子,并没有与生俱米的特殊性,从父辈那里真正继承来的是一条真理――Forge your own path in life。今天,中国出现了“富二代”群体,与这个群体分享自己真实的人生体验是推动小巴菲特再次来到中国的巨大动力。正向沃伦・巴菲特曾告诉儿子的:在寻找自己人生轨迹的过程中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在“股神”巴菲特的人生轨迹中,他并不是喜欢赚钱才拥有今天的成就,而是在享受他喜欢做的事。因而,在彼得幼时,父亲就曾告诉他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将会对生活有益。所以,一切与钱无关,而是享受每一天,享受每天起床去期待一天所发生的事情。
小巴菲特正是希望与中国的年轻一代分享自己真实的心声。他坦言,人们很容易把金钱与快乐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钱能使一个人更强大,更受重视,这是不对的。最快乐的人应该坚定地追随自己的信念,使自己的内心与生活和谐宁静,这并不需要多少物质财富。中国拥有那么多优秀的传统,他真心希望中国的年轻一代关注自己的文化根源,多累计有益于人生的经验,找到自己独有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