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高效数学课堂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高效课堂是师生在其中教学相长的课堂,是体现生命的张扬,充分反映学习活动中生成性的课堂。
【关键词】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有效互动;巧用生成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179-01
新课程高效课堂应该是立足于学生认知能力、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基础,以培养学生数学化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标,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精心预设教学活动,机智应对课堂生成,帮助学生在互动中、自主探究中探求问题解决策略,充分发挥学生个体智慧与学习群体力量相结合的力量,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各方面成长的课堂。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够使学生知道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发展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认识角》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足球比赛的视频录像,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看到一个中场球员抢到球后传给了前卫队员,前卫球员8号快速把球沿边路带到底线附近,但他没有射门,而是把球传到中间,让冲上来的33号球员一脚把球射进球门。就在学生欢呼雀跃时,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8号球员离球门也不远,为什么不射门,而要把球传到中间让33号球员射门?为什么在足球比赛中经常要用“下底传中”这种战术呢?经过讨论,学生发现原来是因为射门的角度大小不一样,所以要“下底传中”。是的,生活中有角,角也有大小之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学会比较角的大小。通过这一场景的设计,把一个角的大小的问题与富有趣味的足球比赛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下底传中”这一足球战术的数学味,也让喜欢踢足球的学生的足球兴趣“转嫁”给了“认识角”这一原来看似“乏味”的数学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素材为例子,创设问题情境,让他们把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直接的内驱力,也就是让学生产生内在的自觉的需求,获得认知层面与情感层面的“双赢”。
2 自主探究,提升数学智慧
高效的数学课堂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推广”的探究过程,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发展探究与应用意识,形成初步的数学化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和空间观念,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测量圆的周长。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生1:“把圆在直尺上滚一周,量出它的周长。”生2:“用线绕圆一周,拉直后量出线的长。”生3:“把圆环截断后拉直,量出它的周长。”同学们踊跃汇报时,突然有个学生报告:“老师,小亮在玩球。”我一看,小亮正拿着一个一端系有小球的绳子,不停地在画“虚圆”。是啊,这不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吗?我就马上请小亮到台上示范画“虚圆”,然后让学生思考:“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小亮:“跟半径有关。”另一学生补充:“跟直径的长短有关。”“很好!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与它的半径、直径到底是什么关系。”这里,教师先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滚、绕、截”等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思考、最终悟出圆的周长与它的半径、直径有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实践思考、自己探索、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角,以主人翁的姿态去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并能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以学生为中心”是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主体上的,即注重学生的经验和自发需要、兴趣,把学生主体活动的组织与创造视为教育活动的本质。
3 有效互动,充满思辨智慧
教育教学绝不是教师单向的灌输、简单的告诉和重复的操练。教育教学是在教师引领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过程。因此,教育要走向互动交流。互动交流,是双向的、平等的、互动的。互动交流的核心是思考。例如,在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这一节课时,我首先呈现一个长方形框架,轻轻的将它一拉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启发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利用已有对长方形的认识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如: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内角和是360°。为了让他们进一步去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时教师再让他们动手操作,当学生在互动学习面临困境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帮助,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和促进。在学生互动时教师要尽量多走动、观察、倾听,必要时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提示。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从而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不断的引向深入,这时还需要教师要给学生逐够的时间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具有容易变形的特征。当然我们也不能进入另一个误区,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盲目的地进行操作,每一个操作要有一定的收获、一定的目的。例如:在让学生用四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时,有的孩子只知道拼得好玩,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拼。这时老师要提出问题:“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三角尺让它变成一个长方形吗?”在这样一个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相应的数学结论,而且也进一步感受了分析和研究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发展了数学思考,也提高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的师生互动是一个在教师关注学生的需要、认可的认知成果、肯定学生学习基础上适时引导的过程。师生互动并不是盲目的,我们应该结合教学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去有效的组织师生互动,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4 巧用生成,激发师生智慧
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课堂不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创新与开发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林林总总的生成扑面而来,有时会令教师应接不暇,不知所措。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在不断变化的课堂上发现、判断、整合信息,灵活调整预设,以适应学生现有的数学能力现状,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让小朋友用课前准备好的纸折出几分之几,涂上颜色并把纸贴在黑板上。这是,我发现一个学生把纸平均折成了4份。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我有意把这个孩子的作品放在最后交流。我说:“那这样的2份是多少?3份呢?4份呢?那么,你们觉得他的折法怎么样?”学生说:“乱折。”又有的说:“没听清老师的要求。”我说:“那我们是怎样认识这种错误的呢?是不是这个同学折出来才让我们认识的,我们是不是要感谢他。”学生点头称是。那个同学折的图形不符合老师的要求,但是我并不是简单地对其进行对与错的评判,而是巧妙地借用了这一生成性资源,利用孩子的错误推进教学进程,同时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高效的数学课堂不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的精益求精,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教师布置多少课外作业,而在于他们如何千方百计地去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教学中,我们应力求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想象,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真诚地欣赏学生尚为幼稚的创造萌芽,让我们的课堂演绎着精彩。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 《聚集新课程》.李建平著.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