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秦晓十年如何重塑了招商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秦晓十年如何重塑了招商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年国庆节,秦晓终于可以享受一下他退休以来的第一个黄金假期。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生梳理时刻。

早在8月下旬,秦晓因到退休年龄辞去招商局集团董事长职务,傅育宁接任,随后秦晓又辞去下属子公司招商银行董事长职务,彻底告别招商局集团。

10年招商局,秦晓创造了显著的价值,但也留下了不少遗憾。那些已经解决的与没有解决的问题,将成为一个个重要的历史符记。

“集团管控”的先行者

――强力打造集团“价值链”

“秦晓在招商局集团内部推动并着力实施‘集团管控’,整整比国务院国资委2006年提出通过集团管控方式增强央企控制力早了4年甚至更长。”曾供职于招商局、熟知招商局集团历史的人士郭冰(化名)告诉记者。

作为成立于1950年以前的驻港四大中资企业之一,招商局集团有着100多年的历史,集团下属控股或参股了无数公司,业务链驳杂冗长。

秦晓2001年到任之初,对招商局集团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出售友联银行偿还债务,同时确定了招商局的三大核心产业:即交通运输及相关基础设施产业、房地产业、金融业。

郭冰告诉记者:“如果说出售港中旅、招商石化是在剥离集团三大板块之外的业务,那么,出售其作为发起人股东的平安保险,打造招商银行以‘银行股’而非‘全金融平台’上市,就深刻体现了秦晓集团掌控的内涵。”

为何在招商局集团,秦晓不支持招商银行的大金融平台概念,并将其带有明显的品牌标志的平安保险卖掉呢?按照秦晓的解释是:“我们能主导它,它就是我们的主营,我们不能主导它,它就不是我们的主营。”对于当年招商银行的上市规划,秦晓认为:“全金融平台不确定性太大”,而对于平安保险,则认为“话语权不够大”。

秦晓将集团的战略不断渗透到下属子公司的具体实践中,知情人士就指出,招商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就来自于秦晓总部管控型的战略推动。

按照集团管控的理念,一般会包括战略管控、财务管控、运营管控三种模式,管控模式不同意味着治理方式不同,集团对下属企业业务的参与程度不同。但在秦晓掌控的招商局集团,且不说对全资子公司从财务、人事上集中管控,哪怕对那些已股份化的公司,一旦不能通过董事会掌控其走向,也会当机立断将其边缘化、并俟机“弃子”。这就是秦晓的管控理念。

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秦晓在招商局的10年,其财务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总资产由496亿元增长到2683亿元,母公司净资产由107亿元增长到720亿元,年利润总额由12.91亿元增长到178.52亿元。连续在国资委的业绩考核中被评为A级中央企业。

超前把握“商业环境”

――形成公司对“财务”、“数据指标”的敏感文化

“作为一个长期在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工作的管理者,我的关注点从企业管理、宏观经济逐步扩展到社会问题及相关的制度和价值。在思想认识上我也走过了信仰―困惑―独立思考―不断寻求真理的路径。”这是秦晓于7月19日应清华大学之邀,在经济管理学院2010年毕业典礼上所做的演讲。

应该说,“从企业管理、宏观经济逐步扩展到社会问题及相关的制度和价值”体现了秦晓由企业管理者,向社会学家、知识分子的转型,但同时,也透视出了秦晓作为企业管理者时的思维模式。

来自招商局内部的人士告诉记者:“在我们看来,秦晓不仅是企业的管理者,更像经济学家,我们的同事大都对其充满敬畏之情。”

秦晓在任10年,招商局集团在经济学规律的指导之下走出了一条先行者的创新之路。

“当年,作为招商局集团下属子公司的物流集团,盈利能力并不强。但秦晓却极力扶持物流板块。在他看来,伴随中国制造业越来越强大的背景,物流作为中介力量将不可忽视,是培育中的潜力巨大的产业。”知情人士兰明(化名)向记者讲述了他了解的一个典型案例。秦晓对商业环境的先知先觉最终在国家层面得到验证,在2009年中国推出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物流业即作为国家产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招商局集团的中高层中,普遍对财务数据、各项指标非常敏感,即使在非财务部门的会议或报告中,你都能感受到这种严格的实证性的、定量的分析方式。

难以跨越的“鸿沟”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留给了傅育宁

直到秦晓离任前几年,他仍在对其同事进行谆谆教诲与殷殷期冀,即“要在合适时机不断增持招商银行的股权”。直到目前为止,集团虽然主业清晰,但是金融板块与实业板块之间仍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银行除了对实业能提供一些信贷上的优惠之外,在更广泛的价值链上还很难实现整合与再造。

“这当然与商业环境有关,中国不像国外,持股比较分散,在中国,通常一个公司前几大股东相加的股份就能超越大股东,或使得大股东地位不保,或话语权受限,国美夺权案已为现代上市公司提供了典型案例,而秦晓要想实现对控股公司的战略掌控,进而实现对三大核心产业链的价值再造,10年时间还稍显太短。”

拥有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的秦晓应该深知,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有令人难以想像的价值,但这个命题在招商局集团的实践,秦晓不得不留给了新任者傅育宁。

(摘编自《中国经营报》)

秦晓简介

1975年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机械工程系,1983年于中国矿业大学获经济管理硕士,2002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自1976年先后在煤炭部、石油部工作,1986年加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95年4月至2000年7月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其间还担任中信实业银行董事长、亚洲卫星公司董事长,2000年7月任中信公司副董事长。2001年调任招商局集团董事长,2010年8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