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在高校教育中仍居首位,但其教育方式存在着弊端,审美教育以它内在独特点弥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审美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将审美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审美教育的最大功能。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2)12-0160-03

审美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它以其独特的特点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密切关系,在育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以它不可替代作用,在高校教育中居于首位。但这种教育的首要地位,目前只是在理论和形式上得到重视,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效果来看,却不容乐观,没有真正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育人、育德方面的主导地位。高校要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科学有效,这就要从学生本身的需要出发,让被教育者感受到道德的力量,从而主动地内化道德观念,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锤炼道德意志,建立从自己内心深处认同的高尚道德品质。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在教育本质上是相通的。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人们对美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对善的追求。而美与善从内容上看,是辩证统一的。在中外美学史上有个普遍的看法,那就是美与善之间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美是形式,善是内容,并且主张形式应该为内容服务。康德在美与善的关系中提出“美是道德象征”[1](P202-203),而杜夫海纳在分析康德的“美是道德的象征”命题时指出“美不告诉我善是什么,因为,作为绝对的善只能被实现,不能被设想。但是,美可以向我们暗示,而且美特别指出:我们能够实现善,因为审美愉快所固有的无厉害性,就是我们道德使命的标志,审美情感表示和准备了道德情感”[2](P16)。中国儒家美学对美和善的深层次关系也有深刻的体现,“当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时候,是希望诗书礼乐能够成为实现道德理想的途径。”[3](P148)可见,儒家提倡以善为美,认为人的个性道德的完善是美的最高境界。

从对象来看,美的对象体现了人类善的追求,“黑格尔把美看成人心灵的反映,人类把善及其各种美都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去。审美对象因此而融贯着人类善的各种美德。”[4]美善相通互融的本质属性,形成审美教育的内在基础,使人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意志、道德和审美、理想统一起来,“归心向善”,审美有助于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行互动。

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相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以理想教育为主,树立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激发青年学生民族精神,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以道德教育为主,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审美教育的重要目的就在于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用美的生活、美的艺术、美的理想、美的自然,来陶冶和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质,帮助人全面发展,激励他们去追求美,创造美,让美的激情转化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从而更加勤奋努力地工作。

二、审美教育的独特教育是思想

政治教育的有利补充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知识智慧和思想道德是人的心理的两个方面,只有靠情感将他们沟通起来,情感成为知识与意志之间的中介和桥梁。”[5](P78)我们在观看《郑培民》、《雷锋》、《可爱的中国》等优秀影片,都能使人的心理产生共鸣、得到满足,引起自身的情感体悟,从而受到美好道德情操的感化。而这种情感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其他教育形式无法取代的。

审美教育的特点是寓教于具体形象中。以富于形象性美的事物作为教育的基本工具和手段,靠具体可感、生动鲜明的形象来引起受教育者形象地直觉,让受教育者通过美的形象来领悟美的内涵、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就是美学所具有的“富有形象性”的教育手段。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6](P54)黑格尔也说:“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7](P147)。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写道:“我们尽力使每一个学生在青少年时真正看到田野、树林和河流,到过哪些无名的,偏僻的角落。因为正是这些东特的美构成为我们祖国的美。”[8](P147)因此,把审美教育的这一特点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就可以减少或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化、空洞化、抽象化的不足,使学生在美的形象的感染之中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受到教育,实现道德的教化作用。

近代美育理论奠基人席勒在讲到审美教育的特点时指出:“审美教育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基本法律。”[9](P145)审美教育是领域宽阔,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进行。

另一方面,审美教育是在精神享受和审美想象中进行的,因而还带有激发想象与创造力的特点。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7](P147)因为审美过程的精神活动是自由活泼的,是一种感觉的愉悦和想象的创造,能启迪人们的心灵,引起精神上的升华。古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10](P124)知之者“是懂得如何去做”,好之者“是这习惯爱好”,乐知者“是把做的事情当成一种快乐”,也只有以愉快的心情去做事,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审美愉悦形成了“寓教于乐”的特殊的审美育德的作用。

四、高校实践中审美教育“以美

育德”功能的实现近几年来,我们逐步认识到审美教育独特的教育方式及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的关系,认识到审美教育能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补充,而且审美教育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教育的功能,使大学生在美的欣赏和享受中提高素养,使其成为当代具有健全心理的合格人才。为了充分发挥审美教育的功能,实现育人的最终目标,我们努力寻求审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种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首先,通过文学审美育德。人文学科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所在,轻视人文学科的倾向是十分危险的。国际上一些知名学者早就指出,“如果忽视或轻视人文学科必然导致整个民族精神的下降,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除了要有经济和物质追求,还应该有精神和价值的追求,这对于一个民族增强自己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对于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11](P59)。鉴于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民族学生学习的特点,开展“图书征文活动”,动员和号召学生们把手中的优秀图书捐一本出来,统一管理形成校内学生的小型图书馆;调查统计学生们喜爱的图书,再由老师研究,选出能对青年学生有重要影响的书,帮助广大学生在浩如烟海的书堆中,找到明确读书方向。举办“读后感”征文大赛,目的是通过这些艺术作品、文化作品中人物、故事情节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们在对作品美的欣赏和鉴赏中,提炼人格,陶冶情操,以文学作品中的美,征服鼓舞学生的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从而达到文学审美育德的目的。

其次,运用艺术审美育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式。这些活动既是人体自身美的体现,又是人的智慧与创造活力相结合表现出来的一种美。优美的舞姿、悦耳的音乐、漂亮的布景,给人美感,使人愉悦,在美感和愉悦中萌发追求美、创造美的动机。在艺术方面,动人的歌声、优美的旋律、生动的语言,给人以情感的升华。所以,体育比赛是人们通过一定的活动,使身体的各部分协调配合所表现出来的造型美,是人体美的展现与追求;音乐教育是一种心灵的体操,一种灵魂的净化剂,它能穿透某些人麻木的思想,直接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给受教育者内心留下深深的印迹,对人身心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我们还通过组织文艺晚会、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体育比赛、辩论会等活动,使学生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得到熏陶,达到艺术育德的目的。

最后,自然和谐审美育德。美的事物以其具体的形象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大自然是我们进行审美教育的大课堂。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大海、明净的天空等自然界的美使人容易浮现出美好的人生境界。美的事物,激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产生审美愉快,并在愉悦的美的享受中使感情净化,心灵升华。我们在结合本校的特点,在迎新活动中举办“篝火晚会”,我们把舞台搭在了大自然里,让学生们在欣赏艺术美的同时,领略到自然的辽阔,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达到育德的功效。另外,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就近郊游,让学生们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启示,精神得到充实,性情得到陶冶,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让学生在观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使学生自觉生发一个“情”字,即大自然之情,对祖国之情,对生活之情,达到“一片自然风景是一片心灵的境界”[3](P2)。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是一种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摘自柳斌同志在1996年11月26日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蔡元培强调说“美育者一面使人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有为教育者不可不留意的”。[12](P173)在高校中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是实施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使学生追求自身完善,获得整体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就是尊重学生本身的追求,本身的情感,把对学生教育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而审美教育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的关系,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中发挥出教育育人的最大功能。

[参考文献][1][德]康德.判断力批评(上卷)[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法]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M]. 孙非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3]彭锋.美学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缪建新.探寻改革背景下的德育新思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4(7).

[5]梁素清.青年美育教程[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3.

[6][俄]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M].周扬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7][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8]刘智.审美与德育[J].毕节师范学报,2002(12).

[9][德]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4.

[10]杨树达.杨树达文集之十六?论语疏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2]蔡元培.蔡元培选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

Aesthetic Education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

LU Xian-yu1,TENG Wen-zhong2

(1.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the Nationalities, Tongliao, 028043, Inner Mongolia, China;

2.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Yunnan,China)

Abstrac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education remains in the first place, but the mode of the education has disadvantages. However, aesthetic education, with its intrinsic unique characteristics, compensates for the shortag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aims at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 deman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ly qualified graduates in terms of morality, intellect, physical fitness, aesthetics, and work. Doing a good job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in a new period requires the combin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will help to bring the function of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into full play.

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aesthetic 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