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武汉市公共档案馆建设问卷调查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武汉市公共档案馆建设问卷调查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公共档案馆日益成为我国档案馆理论新的研究热点。目前,我国已有一些国家档案馆在向着公共档案馆的方向转型。2009年年底,武汉市档案局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上街宣传为契机,发动市属13个区档案局以街头随机调查和向街道、企业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关于公共档案馆建设若干问题的问卷调查

这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901份,设置了9道客观选择题,分别是:1.目前您对档案馆的印象是什么?2.您是否到过档案馆、图书馆或博物馆?3.您认为武汉市公共档案馆选址最佳区域应在哪里?4.您认为武汉市公共档案馆建设应体现哪些特征?5.当前档案馆五种定位您最认同哪一个?6.您认为武汉市公共档案馆应具备哪些服务功能?7.您认为武汉市档案馆应设置哪些公共服务区?8.您认为武汉市公共档案馆收集范围应涉及哪些档案?9.您在什么情况下考虑到档案馆查找与自己、家人、先辈、朋友有关的档案?另特设置一道主观题,题目为:您对武汉市公共档案馆建设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调查结果分析

1 市民对当前档案馆的印象依然停留在政府机要单位(占53.39%)、保管档案的仓库(占33.85%)这些档案馆的基本功能和属性上,而对公共档案馆倾力打造的公共服务场所、文化部门的新定位等方面仅获得市民16.98%和12.10%的认知率。据此可见,档案部门要改变市民的传统观念还任重道远。

2 在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三大文化事业机构的比较中,(见表一)“偶尔”去博物馆的人数最多,超过一半,高达54.83%。“经常”去档案馆的人也不少,有152人,占到16.87%。在“想去但没去过”,“没想过要去”两项中,档案馆也排在第一。这说明档案馆对市民还是有一定吸引力,远远超过了图书馆、博物馆。但要让更多公众走进档案馆和产生去档案馆的愿望,差距较大。

观察表二我们可以发现,三大馆在“经常”一栏的比率普遍比较低,分别是16.87%、15.65%、7.10%。“经常”去档案馆的人最多,这可能与此次问卷调查中档案员占有一定比例有关。

三者比较分析图:

3 公共档案馆的选址上,43.95%的市民希望可以选在党政机关集中的区域,27.08%的市民希望可以选在人口密集繁华区域。23.20%的市民希望将档案馆和其他的文化事业机构建在一起,选在文化场所集中的区域。仅有14.98%的市民认为城市新建功能区域是武汉市公共档案馆的最佳选择。

4 对于公共档案馆应当体现的特征,开放性、亲民性、文化性支持率最高。这三个特征也与我们的初衷不谋而合。(见表三)

开放性以51.05%位居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档案需求的增加,档案开放的力度也逐渐加强,但几乎每次问卷调查,依然可以看到市民对档案扩大开放的强力呼吁a这说明当前的开放力度还不足以满足市民的需求。

亲民性以48.61%排在第二,有些传统档案馆“深藏”在机关大院,收集的档案也以机关单位档案为主,这使普通的老百姓难进档案馆的门,进去了也难查到与己关系密切的档案,无形中拉开了档案馆与普通百姓的距离。正因为如此,市民才热切希望新建的公共档案馆能够贴近百姓贴近民生,更加亲民。

34.85%的市民希望公共档案馆能彰显文化特征。档案馆本身就是文化事业机构,馆库中保存着成千上万的案卷,记载着这座城市一步一步前行的印记,这些厚重的文化沉淀可以通过综合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的转型焕发出其应有的光芒。

支持公共档案馆应具备现代性的占31.30%,突出地方性展现地方特色的占24.75%,标志性的占17.98%。

5 市民对当前档案馆“五位一体”定位认同度由高到低的排行为:档案查阅利用中心(42.06%),档案安全保管基地(36.07%),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22.86%),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7.76%),电子文件查阅中心(10.99%)。档案安全保管和档案利用是档案馆的基本功能,这也是当前市民的最基本需求。

6 市民认为市公共档案馆应具备的服务功能包括信息查询(54.05%)、决策参考(44.62%)、展览教育(40.73%)、社会课堂(28.08%)、学术交流(19.53%)和文化休闲(10.21%)。这个统计结果再次表明,档案的查询利用是社会对档案馆的最基本需求,所谓档案保管是基础,档案利用乃档案的活力所在。

7 在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设置上,除了高达72.70%的市民希望建设好档案资料查阅场所外,40.51%的市民认为应在公共档案馆中设置展览厅。目前武汉市档案馆现有展览厅一个,供市民参观学习。除了现有的公共服务,市民还希望公共档案馆能扩充多媒体演播室和多功能报告厅。对于增设休闲区和餐饮部的需求比较少,支持率分别是10.65%、7.55%。

8 对于武汉市公共档案馆应涉及的收集范围,65.48%的市民认为应当收集党政机关档案,55.49%的市民认为应收集企事业单位档案。这两种档案是档案馆长期接收的传统档案类别,目前馆内也以这两种档案居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档案,名人档案和普通人档案的支持率都超过30%,说明市民希望以个人、民间团体为主体的档案也可以收集进馆,丰富馆藏结构。

9 市民在什么情况下考虑过到档案馆查找与自己、家人、先辈、朋友有关的档案。(见表四)

统计结果表明,对于档案的利用,市民的关注点主要在维护权益和落实政策。56.49%的市民选择在正当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时利用档案来维权,56.05%的市民考虑利用档案来落实政策。近年来,随着武汉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档案凭证作用凸显,很多问题通过档案得以解决。目前,每年有大量市民前来档案馆查阅婚姻证明、工作调动、知青下放、计算工龄等问题。

10 这次调查中还有55人对武汉市公共档案馆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占被调查者的6.10%。这些意见和建议主要有:

加大档案的开放力度,扩大档案查询范围;档案查询要方便于民,亲民服务于民;加强档案宣传,增强民众的档案意识;实行档案电子化、网络化。有部分市民提出档案馆可与图书馆资源共享;还有市民建议档案馆可以借鉴博物馆的开放方式让更多的市民参与了解。更有市民呼吁尽快选址,早日建成现代化、开放化、亲民化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档案馆,让档案馆像图书馆、博物馆一样成为市民休闲文化生活的好去处。

问卷调查的启示与思考

1 信息查阅是档案馆的最基本功能,也是国家档案馆“五位一体”建设的核心内容。信息社会对档案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同时,建设功能完善,能满足社会各方需求的数字档案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极其紧迫的任务。

2 丰富馆藏结构,多收集涉及民生的与老百姓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资料。努力达到建设“两个体系”的要求,即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3 要加强多途径全方位的档案宣传。针对此次调查中市民认为档案馆是机要保密机构的认识,我们可以开发档案文化价值,通过媒体、展览、编研、专题片、公众讲座等途径和方式增强社会影响力。

4 加强与其他文化事业机构的交流联系。从调查结果来看,经常去三大馆的人占调查总数的小部分,这说明文化事业机构还没有完全融入市民的生活。加强文化事业机构间的联合,可以发挥整体文化优势,共同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

5 规划新一轮公共档案馆馆合建设。新馆建设已纳入武汉市档案事业“十二五”规划。新的馆舍应当满足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的需求,严格执行《档案馆建设标准》,在馆藏容量上应当考虑到未来30年的馆藏增加量,在选址上可以综合考虑此次统计数据前三名的位置。

通过调查问卷这种方式的互动,掌握舆情民意,便于我们今后有针对性开展公共档案馆的建设。希望在市民的支持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档案馆这座宝库充分发挥其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的能力,释放其独有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