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贫困生生存境遇矛盾及解决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贫困生生存境遇矛盾及解决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五四青年节前夕给北大学生的回信中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青年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可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但是高校贫困大学生却普遍面临着物质因素所带来的困扰,包括家庭收入与教育成本之间的矛盾、生活费用与生活成本之间的矛盾以及因此产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对于这部分学生,高校应当在物质和精神上予以关怀,保障贫困大学生可以平等、充分地享受高等教育,在铸造“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贫困生 物质生活 思想生活 矛盾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Contradictions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Living

Circumstances and Solutions

LIAO Yuanxin

(Law School,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66)

Abstract Xi Jinping, general secretary on the Youth Day eve replied to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s, pointed out that "China Dream is a dream of country, the nation's dreams, but also including the majority of young people, including the dream of every Chinese." You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ream of China can be done on the road, will also accomplish much. But poor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ly facing problems caused by material factors, including family income and educati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ost, the cost of living and the cost of living between and ideological problems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rising therefrom. For some students, the university should be in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are, equal protection of poor students can fully enjoy higher education, in casting "China Dream"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to play its due role.

Key words poor students; material life; thought life; contradiction; solutions

1 贫困生生存境遇中的主要矛盾

高校贫困大学生所面临的挑战源于经济因素,却不局限于经济因素,是包含资金、心理、思想等多方面问题的。

1.1 物质需求中存在的普遍性矛盾

我国高等教育自1989年开始收费,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在物价不断上涨的同时,高等教育的收费也顺势发生变动。加之昂贵的生活成本,这些都给高校贫困大学生带来不小的压力。主要体现在:

家庭收入与教育成本矛盾显著。大学生享受高等教育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育资费,它包括以学费为主、课本费为辅及各类其他用于学习的费用。此类费用为硬性支出,难以发生弹性变动。根据各高校公布的数据,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一学年的学费主要分布在5000至10000元之间,而国家统计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贫困生主要来自于农村,对于普通农村家庭,一名大学生的学费与一名农村居民的年收入大抵相当,对于贫困学生家庭,更是不堪重负。

除此之外,大学生需要参加各类培训项目以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或其他各类社会必备技能。以英语学科为例,四、六级考试、考研外语,是每一名高校大学生面临的难题,为了确保通过此类考试,不少学生选择参加课外辅导班。但是以国内某知名英语培训机构为例,一般几天的课程即需数百,更有所谓强化班、长期班等动辄数千元。不仅如此,在就业竞争的重压之下,社会技能型证书也日渐成为高校大学生追捧的对象,例如驾驶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书等。但是,相关的培训费用却居高不下。所有这些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无异是雪上添霜。

生活费用与生活成本矛盾难解。随着物价的上涨,贫困生可支配的生活总费用并未同步跟进,挪用为教育的支出却日渐增长,致使贫困生的生活水平进一步下滑。据国家统计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8%”。而通常认为CPI增长率在2%~3%属于可接受的范围,显然,食品价格的涨幅已经远远超过3%的界限,即将达到5%严重通货膨胀的临界点。而高校物价更是随意上涨。

除去刚性的食品需求,大学生的其他生活成本也在日益增加。以社交活动为例,在当前大学校园,社交活动难以避免。然而,很多社交活动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有消费才有社交。例如生日宴请、朋友聚会在校园内已司空见惯,为了找工作而外出联络、为了求职而添置衣物也是必要之举,可这些开销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有时所耗费的几乎相当于其一个月的生活费用。至于日常联络的电话费、网络费,更是每个大学生所不可避免的消费。所有这些社交成本对于贫困生而言,显然都是不小的负担。

1.2 思想精神上潜在的深层次矛盾

在高校,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物质基础得到较为充分的保障,精神生活、文化生活得以同步进行。而贫困生则不同,他们的物质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精神文化生活便犹如空中楼阁,处理不当,思想上、心理上则极易出现畸形的状态。这主要表现在:

渴求平等与现实落差间矛盾重重。在高校里,学生们年纪相仿,同龄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自觉或不自觉的相互比较,且习惯于通过物质水准将大家分类。一旦产生分类,比较的意味就愈发明显,对于优势的一方会产生优越感,弱势的一方则会产生自卑感。而另一方面,贫困生的内心渴求平等、希望与同龄人一样享受大学生活,他们极度渴望自尊和获得认同。但是因为物质的不丰腴而产生的不自信、不勇敢心态,使不少贫困生认为在精神上也和同龄人存在落差。进而内心产生自卑、嫉妒、焦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丰满理想与冷峻现实间矛盾突出。青年大学生多是热情单纯的,他们有着美好的理想。贫困大学生更是如此,因为人在处于逆境的时候往往会给自己一种信念的力量,并期待有光明的未来。因此他们努力学习,希望走上社会后,通过自己奋斗就能够改变所处的窘迫处境。但是,社会反馈给他们的信息却往往是家境良好的学生基于家境更容易地处在社会的优势竞争位置。而家境贫困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会将面临就业歧视、城市生存压力等一系列新的问题,似乎差距不减反增,步入了一种非良性的循环。面对这些冷峻的现实,贫困学生总会不断地怀疑自己、怀疑理想,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他们愈加彷徨。

2 破解贫困生生存境遇矛盾的思路

保障每一位在校学生获得公平教育和公平竞争的权利,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面对数量庞大的在校贫困学生群体,学校各部门应直面问题、多管齐下、多方协作、形成合力,帮助其解决困难,为其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2.1 物质帮扶保障生活需求

调动贫困生积极性,多设奖项,多样鼓励。认真落实国家已有的各项奖助贷措施,是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基本条件。但是仅仅依靠补助、减免的方式进行资助,对贫困学生能力发展而言并无太大帮助。因此,既应做到物质上的补助,又应做到精神上的激励,建立健全相关激励机制,以此调动贫困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鼓励他们用自己努力获取的奖励来弥补物质上的短缺。例如学校可以丰富励志类奖学金,让贫困学生通过自身优秀的表现而获取额外的经济补贴;或者针对贫困大学生开展能够提升其综合素质的竞赛类活动,鼓励贫困大学生通过参加竞赛来获得奖励,以此实现贫困生的物质、精神上的双赢。

拓宽多元救助渠道,提供平台,提供岗位。除了前述帮扶形式之外,还应鼓励学生自立自强、引导他们通过劳动创造价值。一方面,学校可以将一些岗位专门向贫困学生开放,例如图书管理员、电话接线员等不需要太多专业技能的工作。另一方面,在学校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基础上, 学校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 帮助贫困大学生寻求合适的兼职岗位,拓展勤工助学覆盖面,例如可以对校内的营利性机构如食堂、超市、药房等提出要求,规定其提供一定比例的勤工助学岗位。真正实现在帮助贫困学生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又锻炼他们的生存能力。

2.2 人文教育提升精神品格

物质关怀固然无可替代,但是对于高校贫困生而言,物质因素只是制约其发展的外因,精神世界的问题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内因。因此学校有责任通过细致的思想疏导、人文关怀,解决贫困生精神世界的困惑,促进其全面发展。

不少贫困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沉积已久,且负面作用明显。然而多数学生选择回避存在心理问题的现实,这时就需要辅导员或班主任主动积极开展工作,应当主动发现“问题学生”并对他们进行引导或直接推荐其前往心理健康中心进行专业疏导。高校的学工部门应和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双方联合、主动出击,为贫困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由辅导员进行全程跟踪。通过心理量表调查、同学情况反馈等多种渠道,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波动,并通过谈心交流等形式予以化解。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定期定点咨询等形式帮助困难学生拨开迷雾,以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

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加之贫困学生心理等方面更易出现方向性偏移,因此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各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对贫困学生加大关注、加强三观引导,对于该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注意到其所处的特定成长背景,采取特定方式与方法,确保思政教育能够收到应有的效果。例如,应当开展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鼓励和带领学生多参加基层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教导学生贫困不坠青云志,在奉献中学会艰苦奋斗、乐观开朗的精神,培养感恩回报、服务大局的情怀。

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保障每一位青年学子平等、充分地享受高等教育资源,是学校、社会和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作为高校来说,更是有责任和义务为处在经济和精神双重困顿中的贫困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解决其经济困难、提升其综合素质、完善其精神品格,帮助每一位贫困学子实现成才理想,为个人梦想、国家梦想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题系南昌大学2012年度学校思想政治专项项目《统筹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创新资助育人文化的途径和方法研究》(课题编号12SZ02)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2013-02-22.

[2] 屈智勇,张秀兰,王东明.中西部十省高校贫困生生活与受资助现状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2007(10).

[3] 潘婕,郑俊,武丽东,李二虎.高校贫困生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河学刊,2003(7).

[4] 李静.高校贫困生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1).

[5] 文玉花.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