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培养小学生做数学的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培养小学生做数学的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内容:二(上)第50~51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6题。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虽然国际标准的长度单位是米,但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因为学生生活周围的物体的长度大部分是用厘米作单位的,而且学生尺是学生每天都用到的学习用品,因此教材首先安排学生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会用长、短、高、矮等形容词来描述物体的长度属性,但是要精确地去描述、去应用,就必须让学生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学会准确的测量方法。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第一部分是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学生尺。第二部分着重于应用,着重让学生学会用学生尺这一测量工具,掌握一般的测量方法,能看图描述物体的长度,会量、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第一部分着重于知识目标的达成,第二部分力求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①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②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③会正确使用学生尺测量物体和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③在具体的操作中,积累测量经验,初步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测量的价值。

教学重点:会正确使用学生尺进行测量,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自主体会到测量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受必要性

(1)谈话:课前老师给大家讲了科里亚的木匣的故事,科利亚四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往菜园方向走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八岁的时候从门口往菜园方向还是走了十步,却怎么也找不到木匣了,你帮他想出原因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两个人,一大一小,每步长度不相等。引导:科利亚要怎么量才可以避免麻烦呢?明确:尺是测量长度所用的工具。

(2)呈现:课件呈现各种不同类型的尺(卷尺、米尺、学生尺等),简单介绍后,提出今天主要认识学生尺。

二、丰富体验,认识1厘米

1.认识学生尺

①提出要求:拿出你的学生尺,观察你的尺子上有什么呢?和同桌说一说。②交流:发现一,有很多数,从0开始的。指出:长的刻度线旁边都有一个数,对着哪个数就是刻度几。发现二,有长长短短的线。明确:尺上面长长短短的线都叫刻度线。发现三,有英文字母cm。介绍:cm表示厘米,读作厘米,厘米是国际统一的计量长度的单位。

2.看尺上的1厘米

①要求:看着直尺,说说1厘米有多长。学生交流后。②启发: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吗?③明确:相邻的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④提问:有的小朋友的尺长,有的短,有的宽,有的窄。你们的1厘米都是一样长吗?学生比较后得出结论:不同的尺,1厘米都是一样长的。为了方便交流,我们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

3.建立1厘米的表象

①启发: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判断,正确的如:学生大拇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田字格的边长等。同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塑料片,通过看、夹、想等方式进一步体验1厘米的长度。②谈话: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在尺上,哪两个刻度之间一眼就能看出来是2厘米?

三、多种方式,用长度单位

(1)看一看。①抢答:一幅用直尺测量铅笔长度的图,从刻度0开始到刻度14,铅笔长几厘米?学生很快说是14厘米,然后呈现第二幅用直尺量铅笔的图,只看见铅笔最右边对着刻度14,左边被一个图形挡住了。学生抢答后产生争论,建议让左边挡住的图形消失,课件显示铅笔左边对着刻度2。②启发:那这枝铅笔的长是几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③学生交流:用数的方法,数中间有几个大格;也可以用减法计算出来。④提问:两种量法,如果让你来选择,你选择哪种?为什么?⑤小结:第一种是我们测量时候的一般量法。特殊情况比如尺断了也可以用第二种量法。

(2)量一量。

(3)估一。①要求:请你来量一量,你的手掌、食指的长度。完成想想做做4。②反馈:让一高一矮两个同学来汇报数据。学生发现他们的手不一样大,量出的结果也不同。学生能利用量出食指的长度大约是6厘米,直接估出中指中指大约长7厘米。③小结:生活中可以利用自己身上的尺。

做想想做做5。请估一估再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短边的长、文具盒的长,量好后记录结果。

(4)画一画。要求: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先说说你准备怎么画。指名回答后课件示范准确的画法。做想想做做6,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查。

四、巩固提升,凸学习价值

1.选择

课件依次出示文字:4厘米,14厘米,40厘米。

要求:先比划一下大约有多长,可以借助尺子比划。

然后出示题目让学生选择。

铅笔的长大约是( )厘米。

橡皮的长大约是( )厘米。

桌子的宽大约是( )厘米。

2.判断

出示一个长、宽比较接近的长方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引导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

五、反思总结,梳本课知识

总结:同学们,认识了厘米后,我们不仅可以描述物体的长度,验证图形的特征,在看到和厘米相关的数量时,还能马上就能想象到它的长短、高矮,用处大不大?你还有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