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主流经济学家为何不喜欢郎咸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主流经济学家为何不喜欢郎咸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对“郎咸平现象”的看法

汪丁丁

郎咸平的一系列“救世良方”之弊端,完全植根于他对政府的盲目信任,更可惜的是,他从不意识到这一盲目性。在今天,人人可呼吁“改革”,关键是怎样改革?于是显出流派之争。相信市场还是相信政府,这是一块试金石。凡是深感计划体制之弊端的中国人,大致都对中央集权有所警惕。而郎咸平政策建议的基本思路,客观上恰好是强化或倾向于强化集权的。所以,郎咸平政策建议的基本思路是治标而不治本的。

其次,我关注“郎咸平现象”,是因为这一现象,表明了中国大众心理深层躁动着的激进情绪。假如,我们在一年内实行了真正民选基础上的多党政治,那么,这样普遍的激进情绪很可能成为政见最过激的政党的选票。宣泄之后,世界能好些?空想!自我麻醉!郎咸平现象,它反映的是我们大众普遍地缺乏思考,即阿伦特感到切肤之痛的“平庸之恶”。

中国经济学界应多寻些共识

杨小刚

很显然,汪教授对郎先生的批评,建立在了派别划分基础之上。我以为这种简单的派别划分,掩盖了问题的复杂性。转型期的中国,很多问题需要超越所谓派别来看待。特别是涉及到具体问题时,我们不应动不动就用站队的方式来解决。

在这方面,经济学家茅于轼对“郎咸平现象”的评说,我认为体现了一位经济学前辈的气度,他说:“尽管我不喜欢他的作风,但我觉得应该给人说话的权利。他讲那些话是有道理的,不是全没有道理。你不能因为不喜欢他的这种作风,就把他骂一顿。”

平心静气地讨论和研究问题,并基于中国现状,提炼出具有可操作性和系统性的经济理论,非常重要。在这方面,中国经济学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郎咸平现象”促进中国社会文明进程

李培举

有人对郎咸平现象进行品头论足,这本不应该大惊小怪,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则是对异己思想的排斥和扼杀。

“郎咸平现象”绝非一般乌合之众的阿谀奉承,这既是对当前政治和经济改革中出现问题的反映,又是对郎咸平先生的观点和主张的肯定与向执政者的呼吁,更多的反映了当前社会政治思潮的变迁和方向。如果把上世纪80年代的“琼瑶现象”和90年代的“金庸现象”作为第一和第二次自下而上的群众思想的变迁,那么“郎咸平现象”则是新的年代的第三次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都将无一例外地促进中国社会文明进程的加快。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