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欲把“素材”比西子,淡妆浓抹“应”相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欲把“素材”比西子,淡妆浓抹“应”相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阅卷现场】

“丰富”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一项最重要的要求,具体指“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其中“材料丰富、论据充实”一项,主要是针对议论性(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文章而言的,它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广征博引,纵横开阖”。于是考生为达到“材料丰富、论据充实”的要求,就大量列举材料而不知对素材进行优化处理,进而造成材料堆积、没有主次之分,更没有层次感,给阅卷老师一种“一团乱麻”的感觉。所以,如果考生想把素材写得像“西子”那样具有魅力,笔者认为考生呈现给阅卷老师的素材不仅有“淡妆”,还要有“浓抹”......

【技法指导】

“浓妆”一:情景式

所谓情景式就是考生在呈现素材时,不但能够再现“人”或“事”的当时场景,还要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进而给阅卷老师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用较强的视听效果来感染阅卷老师。

佳作示例:

忧之深,则爱之切也。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中兴四大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终生力主抗金。他所生活的时代,朝廷黑暗。杨万里不愿为虎作伥,赋闲在家,后朝政日益黑暗,杨万里忧病成疾,家人知他忧国,凡是与朝政有关的事都不告诉他。后来族里有一位年轻游子从外地归来,说起韩侂胄胡乱用兵误国误民之事,被杨万里听见,杨万里失声痛哭,要来纸笔写道:“韩侂胄奸臣,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唯有孤愤!”又留下了十四字遗言告别家人,忧愤而死。杨万里,如果不是对祖国的爱之深,又怎会忧虑成疾乃至最后忧愤致死呢?

——2012年江苏卷优秀作文《忧与爱》

佳段赏析:

本段在呈现素材时采取的是典型的情景式。作者将杨万里忧国忧民的情怀,通过家人不告诉他政事,而他无意中听到韩侂胄胡乱用兵误国误民之事而失声痛哭、写诗明志、忧愤而死等情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很轻易地将阅卷老师带入那个风雨飘摇的北宋王朝。

“浓妆”二:转述式

所谓转述式就是考生在呈现素材时,采取概括性的语言高度地概括材料,进而揭示人物的行为或事件的意义与观点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扣题。

佳作示例: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友情故事从古流传至今,伯牙每次弹琴想到什么,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之意境,这样的默契真是百世难求啊!是的,友情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必须对我们好,我们要学会感恩友情。

——2012年天津卷优秀作文《感受爱、感恩爱》

佳段赏析:

本段最大的亮点就是作者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高度概括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然后找准切入点,对材料进行分析,进而准确扣题,观点与材料做到了有机的结合。

“淡妆”三:整句式

所谓整句式就是考生将大家耳熟能详的素材放在一起,采取整句的形式呈现给阅卷老师的一种方式。在素材的组合上,考生要尽量地讲究多层面,多角度;在句式的选择上,尽可能做到句子结构整齐。

佳作示例:

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诗情礼赞,巴金对旧式礼教的深切控诉,茅盾对社会经济的深刻剖析……他们都勇挑社会的大梁,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奔跑,不甘做路边的鼓掌人,进而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倘若人人都愿做路边鼓掌的人,那么社会谈何复兴与进步?

——2012年浙江卷优秀作文《光荣的荆棘路》

佳段赏析:

沈从文、巴金、矛盾,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素材,考生并没有采取大段论述的方式,而是将其归纳为同一主题素材,采用整句的形式呈现给阅卷老师,这样不仅会使文章气势凌厉、文采飞扬,而且让论据更加丰富,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淡妆”四:排比式

所谓排比式就是考生在进行“道理论证”时所采取的素材呈现形式。他要求考生将所论述的话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写成一段排比句,这样不仅句式整齐,还增强了论证的文化气息及厚重感。

佳作示例:

虽然你现在还只是一滴露水,只要追求不懈,终会融入白云;虽然你现在还只是一条细流,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虽然你现在还只是一株幼苗,只要坚韧不拔,终会成为大树.....

——2012年四川卷优秀作文《一滴水的畅想》

佳段赏析:

作者将一滴水和一滴露水、一条细流、一株幼苗进行了类比,形象、生动地论述了坚持的重要性。不仅增加了文章的信息量,而且还增加了文采,可谓一举两得。

【技法小结】

这四种呈现素材的方式,考生可有侧重点地去掌握与运用。“浓妆”情景式一般用于议论性散文的写作或议论文第一个详写的素材,这样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是大气与厚重,很轻易地夺取高分;“浓妆”转述式一般运用于议论文的第二或第三个素材,和“情景式”遥相呼应,起到了一种一“详”多“略”、详略结合的表达效果;“淡妆”整句式一般是当作者素材匮乏时而采取的一种方式,它将大家耳熟能详的素材整合到一块,有效地弥补了素材不足的缺陷,又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淡妆”排比式是和“事实素材”有机结合的一种“道理论证”方式,一般可用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这样既和后面或前面的“事实素材”相辅相成,又能用优美的语言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当然考生如果在一篇文章中能有效地将这四种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那么才是真正的做到了“淡妆浓抹相宜”!

【实战演练】

【仿真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从前,有个国家没有鸟类生活过,人们也不知道鸟是什么样的。一天,有人带来一只乌鸦。当地人惊讶极了:大嘴巴,长翅膀,羽毛黑亮,竟然能在天上飞,太神奇了!

虽然它叫起来很难听,大家还是把它视为珍宝,好吃好喝伺候着它。

听到伙伴在这儿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四面八方的乌鸦都飞来了。没过几天,树上房上到处都是乌鸦,它们沙哑地喊叫,发疯地打斗,鸟粪洒满各处,但人们对神鸟还是不敢有丝毫怠慢,尽着最大的心力供养它们。

几年后,有人从另一个国家带回三只孔雀。当地人看到五彩斑斓的孔雀,不禁目瞪口呆:孔雀走起路,雍容华贵;孔雀跳起舞,美似仙女。人们纷纷跑来欣赏、供养孔雀,再没人搭理那些讨厌的乌鸦。

乌鸦没吃没喝的,只好四散飞走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乌鸦原本受到宠爱,后来人们找到了孔雀,对比之下,人们发现了孔雀的美好与乌鸦的丑陋。有比较才有鉴别,开阔眼界才不会盲目地崇拜不值得崇拜的事物。同时,乌鸦最终被抛弃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自己素质不高,终究无法赢得人们的长久喜爱。故本题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人们的角度:①不要盲目崇拜,炼就一双慧眼;②没有比较就无从辨别;③视野决定境界。

孔雀与乌鸦的角度:①做有真才实学的人;②有实力才有立足之地;③ 实力决定命运。

【例文展示】

学做理性的国民

因未见过乌鸦,而将乌鸦视为珍宝;看到孔雀的雍容大度和非凡美丽,方知什么是真正的“珍宝”。(用简明的语言引述材料)在这个珍宝的选择中,人们由于自己的盲目崇拜而让乌鸦这样“讨厌”的禽类独享“珍宝”的待遇。(简要地分析材料)所以我们要拒绝盲目崇拜,学做理性的国民。(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观点,入题快而又自然。)

一个下岗职工,或许懂得一些基本的中医保健养生常识,便斗胆借“中医逻辑”,自创一套“张氏保健养生逻辑”,然后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在电视台搞养生讲座,并出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更可笑的是在此舆论下竟掀起了一轮全民养生的热潮,于是向来不起眼的绿豆,突然价格狂涨,甚至“悟本堂”15分钟2000元的问诊也竟然预约到一年以后。(情景式素材呈现方式,让阅卷老师感受到了人们对张悟本盲目崇拜的狂热。)为什么张悟本可以大行其道招摇撞骗?为什么他的绿豆疗法、茄子生食法红极一时?为什么他的“把吃出来的病再吃回去”的胡话被无数人奉若神明?这是因为人们盲目崇拜于他“中医世家”的外衣,盲目崇拜于他的“中国食疗第一人”的名号,盲目崇拜于媒体炒作出的名人效应……(深度分析材料,准确扣题。)

这样靠招摇撞骗、迷惑大众,导致人们盲目崇拜的又何止张悟本一个?(过渡自然)

李一表演“水下闭气”“手掌煎鱼”,何其虚假,却竟有这么多人相信;《世上是不是有神仙》,何其荒唐,却竟有著名导演为他策划出版;学仙术以养生,何其荒诞,竟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绍龙观的门前竟然车水马龙。(转述式素材呈现方式简洁明了)原因何在?是因为不相信科学的人们盲目崇拜于他那耀眼的名人光环,盲目崇拜于伪科学那“神奇”的能力……(分析材料、扣题)

盲目崇拜,让我们在现实中迷失方向;盲目崇拜,让我们在生活中失去理性的判断,让社会在迷惘中走向沉沦。(又一过渡段,衔接自然。)

正是由于缺乏理性,兰州女孩杨丽娟因迷恋刘德华而倾家荡产;正是由于缺乏理性,才上演了全民抢盐的闹剧;正是由于缺乏理性,出国才成了一阵风;正是由于缺乏理性,莫言家的萝卜才会被游人洗劫一空……相反,有了理性,才有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有了理性,才有了方舟子这样的打假斗士;有了理性,才有了杭州男孩周帅那一句“我是自己的正版”的呐喊……(整句式素材呈现方式,正反对比,增强了素材的密集度。)

希腊智者运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笛卡尔高喊:“我思,故我在。”(引证)我们看到了理性的光辉普照大地,世界步入了一个激情洋溢、充满智慧的时代。

理性,是一盏智慧的明灯,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光明;理性是一束火把,让我们在充满危险的夜路上从容不迫地前行;理性是一把闪亮的利剑,让我们在盲目崇拜的世界里披荆斩棘……(排比式素材呈现方式,既内容充实,又形象鲜明,增加语言之美。)

学会理性,收获一个文明的社会;学会理性,收获一个成熟的民族。让理性之光洒满华夏,让成熟而悠久的东方文明与理性之光相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