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效提问 促进学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效提问 促进学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以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学生能否从问题中受到启发的原因很多,有教师层面的因素,也有学生层面的因素。本文重点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提问不当影响学生学习的几点归因和应对。具体包括:问题忽略了学生的原有水平;问题的导向过于粗略;问题缺少思维力度;问题缺少有价值的情境。通过教学中普遍存在案例分析,在反思中提出相应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问题;促进学习;提问不当;改变提问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23-01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者要掌握规则,首先要理解构成该规则的概念,否则就不可能充分理解该规则的含义。学习规则的目的,是利用它们来解决问题。人们为了解决问题,常常需要把一些简单的规则组合成复杂的、高级的规则。因此,学习者在获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种新的能力,即把他们学到的东西用于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这意味着他们已经习得了一种或一组新规则。为了解决问题,学习者必须识别问题的基本特征,并能够回忆起已学过的有关规则[1]。教师的引导往往是必需的。那么教师教学设计中的有效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

1.教师提问行为现状及结果

科学是一门严谨性、逻辑性、科学性要求较高的学科之一。科学中的概念、原理等本身是比较枯燥的。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设计问题将学生已有的科学生活经验和科学原理联系起来?如何提问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原理?教学过程中该设置哪些问题?

回答这些问题前,我们先回顾教学问题现状。教师层面具体表现为:课堂时时问,且问题层次不均、不连贯,要么问题过于简单,无须思考即可完成;要么问题虽有一定难度,但不管是否理解,只要对照教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要么问题确实很难,学生根本没能力解决;要么问题指向不清晰,学生不知如何思考;其次,教师以"是不是"、"对不对"等简单判断的低思维水平问题呈现给学生。例如: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是谁设计了生物?等。而真正有意义的问题往往被教师忽略掉或者一带而过,或者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就讲述所谓的"标准答案"。

学生层面具体表现为:课前进行知识点的操练。课堂上以笔记的形式进行知识点的摘录。课后以"点击要点"的名义进行知识点强化。例如:根据密度的意义,可以得到密度的定义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密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体积,则密度公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问题往往在课前导学、课堂练习、课后巩固中频繁出现。

这些现象造成的结果表现为:

一是没有广度的问题。问题只面向少数学生,学生参与面窄。有的教师干脆是先把学生叫起来再提出问题,造成的直接结果是:被提问的学生由于紧张,不知所措,难以很好的回答问题,而其他的学生却只能当看官--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

二是没有难度的问题。教师一提问人人举手,没有提问的必要。有的问题学生只需要回答是与不是,提问成了一种装饰,白白浪费学生大量的课堂时间。

2.教师提问不当的归因与应对

2.1 问题忽略了学生的原有水平。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中指出:假如让我把全部把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2]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有利于学生思考、动脑的问题。实质就是充分考虑到学生原有的水平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

在教学《原子结构的模型》这一内容中,为了解原子的构成,教师往往会设计这样的表格有助于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过程。

课堂探究: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和修正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时间 模型类型 科学家 主要观点

1803 道尔顿模型

(实心球模型) 道尔顿(英) 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时一个坚硬的实心小球

1897

1911

1913

现代 电子云模型 - 电子出现在原子核周围,

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

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

以上事实说明:建立模型需要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过程,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笔者让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对照八年级教材填写上述表格。这些小学生能做到和八年级学生一样准确无误地完成问题。即使完全做对,又能说明什么呢?

【改变提问方式】

学习是描述那种与经验变化过程有关的一种术语。它是在理解、态度、知识、信息、能力以及经验技能方面学到相对恒定变化的一种过程。基于这个过程教师应设计问题让学生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认识到"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3]。

上述案例中,为了让学生体验建立原子结构模型的思想和修正,我们设计如下问题:(1)请你理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2)从目前认识看,原子结构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型;(3)科学家们认识原子结构的过程中,都用到了哪些科学方法;(4)请你评价卢瑟福对认识原子结构的贡献;2.2 问题的导向过于粗略。认识理论揭示,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在已有的认识结构基础上,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通过自己主动地观察、分析、猜测、验证、概括,从而形成认识并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这也就是说,学生的认识要有过程,而这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不可缺少的、不可逾越的。同样问题设计过于粗略,那么学生在逻辑思维上也会出现一种无序的发散。

【案例分析】

在教学《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这一节课,为了利用学生理解溶解,教师考虑到溶解时微观层面上的概念,设计了观察硫酸铜溶解实验,试图让学生从硫酸铜晶体的溶解,溶液颜色的加深这一宏观现象得出溶解的微观实质。但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只是简单的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结果很多学生居然不知道该讲什么,怎么描述?

【改变提问方式】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启而不发?在初学阶段,教师要细化教学过程,可用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设计,由浅入深进行层层导向。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的大量活动中有很多填空。我想它的意图不仅是让学生参与进来,加强记忆,更重要的是细化过程,理顺学生思路,是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形成过程重要手段。这是任何有梯度的问题设计都不能代替的。

上述案例中,为了让硫酸铜的溶解实验能更好的服务于溶解概念的得出,教学设计中作了如下改动:加入的硫酸铜晶体逐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酸铜溶液的颜色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且各部分颜色的深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问题缺少有价值的情境。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所以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有效情境进行提问,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科学原理解决科学问题。

【案例分析】

在《机械运动》教学中,知道什么是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对机械运动进行分类,教师设计如些问题:(1)站在下降的电梯里的人,以电梯为参照物,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2)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坐在教室的我们相对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运动的,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们运动与否的参照物,二相对于地面来说,我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参照物。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不是绝对的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提问方式】

按如此问题进行教学,学生能新习得什么?学生已很清楚的内容是不是其教育价值就不大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机械运动已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参照物概念的提出时,也能欣然接受,但这不是全面、系统的,而是零碎的。体现有效的学习过程包括:活动、思考、发现、表达。上述案例中,通过问题结合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有效的学习过程。将提问改成如下形式:

(1)究竟谁说的对。摩天轮(如右图)是一种大型转轮状的机械建筑设施,上面挂在轮边缘的是供乘客乘搭的座舱。你坐过吗?如没有,找机会去体验下。

一个周末,李明会王军一起坐摩天轮。在同一个座舱中,胆大的李明四处眺望着,快转到最高点时,说:"真刺激啊,我们都快运动到最高点了",胆小的王军不敢往外看,听后却说:"瞎说,我们从坐上到现在就没动。"

问题:两个人坐在摩天轮的同一个座舱中,李明说他们在运动,而王军却说他们没动(静止),那他们两个究竟谁说的对呢?一定要说出你的理由。

(2)结合对第一个问题的分析,在进一步思考:

1)什么是机械运动?2)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尝试分步骤写出);3)你还有其它什么发现?

结语:由于教学设计中教师提问不当并不仅仅局限于这四个方面,当然促进学生学习的因素也不只是教师提问行为单方面的原因。但通过本文,可以知道提问是一个完整的工程,并非是教师根据自己意愿和教学情境随意发问。基于此,要有效提问,能促进学习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备教材:

确定教学目标,难点、重点、关键点。

教材内容是否需要扩展,扩展到什么程度。

教学内容是否需要细化,细化到什么程度。

(2)备学生:

已有的知识、技能。

判断学生认识水平与本节课所需认识水平之间的距离。

(3)备问题:

注意教学内容是否需要有层次性的问题设计,由浅入深进行层层导向。

教学内容是否具有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特征,从而设计有思维深度和广度的问题。

教学内容是否涉及实验方法,则设置实验设计和分析。

参考文献:

[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奥苏贝尔等著, 余星南、宋钧等译. 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扉页。

[3] 陈才等著. 科学教学参考书[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