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场信息”:电视谈话节目的根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场信息”:电视谈话节目的根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场信息”的强弱是电视谈话节目成功与否的根本所在。所谓“场信息”,是指把电视谈话类节目中的主持人、嘉宾、观众畅所欲言的谈话现场和谈话过程看成一个各种信息多向流动、不同思想相互碰撞的“场”,通过“场”中人物的相互交流最终形成某种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和思想。“场信息”的交流是电视谈话类节日区别于其他类型节目的显著特征,也是其生命力所在。

[关键词]“场信息”电视 谈话 节目 特征

“谈话”是人类最普遍的信息传播及交流方式。电视谈话节目在国外又称“脱口秀”,它把人们私下的谈话搬到电视这个大众媒介上,由主持人、嘉宾或现场观众就一个主题进行讨论或辩论。如今,我国各地电视谈话节目相当繁荣。但数量并不能代表质量。面对不断出现的雷同现象,如何提高电视谈话节目的质量。成为电视人进一步探讨和理性思考的问题。

“场信息”的强弱是电视谈话节目成功与否的根本所在。所谓“场信息”,是指把电视谈话类节目中的主持人、嘉宾、观众畅所欲言的谈话现场和谈话过程看成一个各种信息多向流动、不同思想相互碰撞的“场”,通过“场”中人物的相互交流最终形成某种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和思想。“场信息”的交流是电视谈话类节目区别于其他类型节目的显著特征,也是其生命力所在。电视谈话节目要尽可能做到思想、观点的交流、碰撞,形成一个宽容自由的谈话场,一切都是现场,一切都是对话,多种声音的融汇替代单声道的独白,媒体最大限度地体现它的开放性和深沉性的力量。同时,“场信息”的强弱还决定着谈话类节目传播效果的好坏。因为“场信息”的传播依托的是“场”中各种因素(包括谈话主题、谈话人和谈话方式三要素),所以,提高节目质量必须从这些依托出发,增强“场信息”。

一、谈话主题要追求个性化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渴望通过这类节目获取信息。谈话节目的话题选择到了必须力求深化的阶段,到了追求个性化的一步。什么都谈,越做越难。说别人没有说过的,在降低了可比性的同时也提升节目自身的含金量。电视谈话节目不管哪种类型都要展现人类思想的魅力,在谈话中都要形成独到的看法。只有展现出人的思想魅力的节目。才真正值得一看。追求谈话主题的个性化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球小求精。

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方向是分众化。当前电视频道正朝专业化方向发展。不同阶层的观众有不同的品位。如果一个节目要做到满足所有人的兴趣,那它就失去了个性和特征。如美国谈话节目《怎样向你的孩子解释9・11》(奥普拉・温菲丽秀),就是“9・11”美国遇袭事件之后若干围绕此事件的电视谈话节目中以小而精吸引观众的选题。我国中央电视台的《对话》就是定位给一小部分人看的。它选择的嘉宾除了知识文化界精英外,更多的是经济界、产业界的主导阶层,现场观众甄选也很严格,基本上是未来精英。他们所谈论的话题相对来说是层次较高的。这里所说的“小”,不是指小到街边扎堆聊天、无关紧要的话题,而是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贴近生活的话题。这样的话题使参与各方对之有所思、有所感,可以激发参与者说话的欲望,并积极参与讨论。

2.选择可争议的话题。

电视谈话节目是在社会存在价值冲突、人们心理存在失衡、行为选择存在失范情况下产生的。我们不应回避冲突。冲突可以促使谈话双方直接交锋。激烈的辩论往往能使谈话深入地切人问题的核心,进而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冲突本身又极富戏剧性,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挑起观众的收视欲。电视文化传播人要在近距离审视社会发展变迁中层出不穷的新悄况、新问题、新事物,以电视人的敏锐洞察力,关注时代、关注现实,聚焦社会现象,对社会矛盾要有正确的、科学的理解和把握,做出明确的价值判断。在话题选择的思想深度方面做出积极的正面的倡导或前瞻。

3.关注国际热点问题。

相信大家不会忘记世界上发生的种种大事给国人的生活带来的影响。美伊战争时期人们对此的关注程度。反映了人们对国际热点问题的热情关注。开始尝试谈论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感受和认识的《国际双行线》,是中国惟一的以中西文化冲击碰撞为话题的双语谈话节目。表现的是中西文化的交流,同时这种交流并不只是面对中国观众的。在全球股市老大思科公司欲斥资100亿美元控股斯坦福大学之际,思科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先生在《对话》演播室谈笑风生;当新经济浪潮来袭时,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司贝瑞特博士在节目中坦言,中国也需要互联网。我们可以请中外人士一起谈,采取双语互动的方式,与不同社会背景下生活的外,国人来讨论国际热点问题,感受他们对问题的另一个角度的看法和意见。

二、主持人个人能力的彰显

作为媒介与受众之间“感情、信息交流的桥梁与纽带”的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应该有其独特的个性和风格,有其特定的价值观和谈话方式。不同谈话节目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主持人的不同。主持人作为嘉宾与现场观众沟通的桥梁,他(她)的好坏决定了节目的水准。主持人需要有抓住观众心理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体现在以下几点上:

1.对话题的把握能力。

主持人在驾驭和引导话题展开的基础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更多地启发或刺激嘉宾和观众不断地“出彩”。主持人对话题的把握和引导决定着栏目的基本风格和文化取向。主持人对所谈论的话题必须有清晰、明确的个人认识(甚至可以持有与参与者相反的观点),围绕谈话主题提问时,要切合对象身份,善于找准对方的兴奋点,在组织谈话时,要有针对性地点明谈话主题,指明讨论重点,针对谈话过程中随时出现的兴奋点,通过插话、提问等方式建立起和参与者之间的密切接触。主持人对所谈论的话题要做足“功课”,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熟悉所谈论的话题,才能客观、准确、深入地引导参与者进行讨论。

2.对现场的把握能力。

这也是在节目录制中营造谈话“场”的能力。这种能力要求主持人既能举重若轻,又能举轻若重。具体到主持过程中,主持人要把握对嘉宾和现场观众情绪的调动。对他们实施“刺激―反应―刺激―提高―再蒯激”,调动他们说话的积极性,诱其“升级”、“深入”。提问要留白,注意暗示与揭示,注意兴奋点的搜寻和细节的渲染,注意角色扮演的假定与互动。主持人通过问题使讨论由此及彼,由浅入深。提问必须衔接得当、巧妙、有趣,对谈话走向、深度与节奏要有效地控制,对现场突发事件要有极好的应变能力,创造最超常的现场发挥,充分展现“脱口秀”的魅力。主持人的提问还应引发大家的期待和回答者的回答兴趣,让回答者说出富有个性特征的话语,让观众的这种期待得到满足。

3.对亲和力的把握能力。

无论是面对嘉宾或是现场观众,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感情的投人是必要的。因为嘉宾和现场观众是有丰富感情的入,他们希望面对的是同样有感情的主持人,这样他们才肯说出真心话。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消除人际传播中情境的制约。拉近自己与嘉宾、现场观众之间的距离,减少传播过程中的内部干扰,而此时主持人需要用真情来实现现场的自然交流,激励在场的每个人畅所欲言。

三、加强真实的人际互动

电视节目如果没有实现深层次的真实,沟通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没有达成心灵的沟通,节目质量难以提高。将丧失其生命力。2001年有这样一个事例:《卧虎藏龙》主题曲作者谭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安排在节目中同与之素有音乐理念分歧的著名音乐家卞祖善对话,面对卞祖善一连串的批评和问话,谭盾丢下一句“这问题我没有回答过,今天我也不会回答”后从节目录制现场中途退出,致使《国际双行线》节目在观众眼前中断了长长的5分钟。从而也使之前名声并不十分响亮的《国际双行线》意外地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先驱。甚至使得它具备了被载人电视史册的可能。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在今后会怎么走。能怎么走,在此时显得相当微妙。由此可见,对话者之间的差异引发的交流和碰撞才使得节目称得上是真正的谈话节目。谈话的目的并不是就某一话题得出是非分明的判断,而在于使嘉宾和观众可以平等地获得机会参与谈话。并在大众传媒中完整地展示其参与过程。嘉宾和观众在谈话现场保持大众传播背景下人际传播中观点差异、交流探讨、激烈交锋的原貌,并营造出原汁原味、真情流露的谈话氛围,信息与情感的不断流动、补充、逐步积累,又不断地寻找释放途径,以便激活富有生命力的话语机制,引起观众更大的参与热情和积极反馈的欲望。即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人际互动。

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是“引路者”,嘉宾是“主讲者”。每期邀请的不同嘉宾是节目得以延续和不断保持新鲜活力的动因。观众是“不沉默的旁观者”。他们是“场信息”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又是谈话节目区别于一般的人际传播的手段和标志之一。他们既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是传播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场”中的主持人、嘉宾、观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是人际传播,而节目通过电视这一大众传播传递给千千万万非现场的观众。则实现了大众传播。只有现场的嘉宾、观众谈得尽兴,电视机前的受众才能看得尽兴。因此,构成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三方的和谐交响,才能增强“场信息”,提高传播效果。面对即将来临的电视网络的全球化竞争,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要保持健康发展的态势。提高节目质量,必须增强场信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独树一帜的电视谈话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