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肺黏液表皮样癌报告分析1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肺黏液表皮样癌报告分析1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肺黏液表皮样癌 免疫组化 恶性肿瘤 病理检查

关键词 肺黏液表皮样癌 免疫组化 恶性肿瘤 病理检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5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54

肺黏液表皮样癌是起源于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下腺体的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在原发性肺支气管恶性肿瘤中仅占0.1%~0.2%。与发生在涎腺肿瘤的黏液表皮样癌非常相似,同时因其肿瘤细胞在病理形态学构成肿瘤的比例不同,恶性程度也不一样,可分为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以低度恶性为主。因其为占位性病变,容易被临床医生误诊为其他疾病并导致临床误治。

肺黏液表皮样癌是起源于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下腺体的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在原发性肺支气管恶性肿瘤中仅占0.1%~0.2%。与发生在涎腺肿瘤的黏液表皮样癌非常相似,同时因其肿瘤细胞在病理形态学构成肿瘤的比例不同,恶性程度也不一样,可分为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以低度恶性为主。因其为占位性病变,容易被临床医生误诊为其他疾病并导致临床误治。

本文报告1例肺黏液表皮样癌,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讨论,以其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通过肿瘤的巨检及镜下观察所见,结合免疫组化,显示该病例病变与发生在涎腺的黏液表皮样癌相似。见有黏液细胞、鳞状细胞和过渡型细胞排列呈腺腔状或散在的实性区域构成的上皮性肿瘤。肺黏液表皮样癌非常罕见,诊断依靠病理检查,低度恶性的黏液表皮样癌预后好,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方法。

本文报告1例肺黏液表皮样癌,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讨论,以其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通过肿瘤的巨检及镜下观察所见,结合免疫组化,显示该病例病变与发生在涎腺的黏液表皮样癌相似。见有黏液细胞、鳞状细胞和过渡型细胞排列呈腺腔状或散在的实性区域构成的上皮性肿瘤。肺黏液表皮样癌非常罕见,诊断依靠病理检查,低度恶性的黏液表皮样癌预后好,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方法。

病历资料

病历资料

患者,男,38岁,入院前50天在当地镇医院确诊为肺炎,抗炎治疗后认为痊愈,近5天又出现咳嗽、咳痰、低热、胸闷、轻微胸痛的症状,前来就诊。胸部CR及CT片见左肺下叶局部弥漫状、结节状密度较均匀阴影,考虑炎症、良性肿瘤可能大。遂临床先行肿物及周围小块肺组织切除做术中冰冻,肉眼大体检查组织长约为4cm×3cm×3cm,切开见1.8cm×1.5cm×1.5cm肿物,边界不甚清,呈灰白、灰黄及灰黑色,结节分叶状,局灶微囊状,质较软。术中病理回报示考虑肺组织局部上皮细胞中-重度非典型增生,最后性质待石蜡。临床进一步整个肺叶切除,并带多组淋巴结。术后常规石蜡切片,镜下检查瘤细胞部分呈柱状、立方状的黏液样上皮细胞,有的有纤毛、有的呈假复层,排列呈规则或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腺腔状,有的黏液性上皮细胞连续表皮样细胞并明显增生,局灶黏液区见瘤细胞漂浮,局灶表皮样细胞增生呈小片状、未见明显角化,局灶上皮细胞见轻度异型性、偶见核分裂像,间质内见较多散在的急慢性炎细胞浸润。结合免疫组化CEA(+),CK(+),P63(弱+),Ki67(<5%)。病理诊断为肺黏液表皮样癌伴炎症(低度恶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0/25)。

患者,男,38岁,入院前50天在当地镇医院确诊为肺炎,抗炎治疗后认为痊愈,近5天又出现咳嗽、咳痰、低热、胸闷、轻微胸痛的症状,前来就诊。胸部CR及CT片见左肺下叶局部弥漫状、结节状密度较均匀阴影,考虑炎症、良性肿瘤可能大。遂临床先行肿物及周围小块肺组织切除做术中冰冻,肉眼大体检查组织长约为4cm×3cm×3cm,切开见1.8cm×1.5cm×1.5cm肿物,边界不甚清,呈灰白、灰黄及灰黑色,结节分叶状,局灶微囊状,质较软。术中病理回报示考虑肺组织局部上皮细胞中-重度非典型增生,最后性质待石蜡。临床进一步整个肺叶切除,并带多组淋巴结。术后常规石蜡切片,镜下检查瘤细胞部分呈柱状、立方状的黏液样上皮细胞,有的有纤毛、有的呈假复层,排列呈规则或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腺腔状,有的黏液性上皮细胞连续表皮样细胞并明显增生,局灶黏液区见瘤细胞漂浮,局灶表皮样细胞增生呈小片状、未见明显角化,局灶上皮细胞见轻度异型性、偶见核分裂像,间质内见较多散在的急慢性炎细胞浸润。结合免疫组化CEA(+),CK(+),P63(弱+),Ki67(<5%)。病理诊断为肺黏液表皮样癌伴炎症(低度恶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0/25)。

讨 论

讨 论

肺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发病年龄较轻,平均40岁左右,非常少见。目前国内报道很少,一般认为该肿瘤来源于支气管黏膜下的腺体,其组织病理学表现与发生于涎腺的黏液表皮样癌基本相同。尽管本病例肿瘤较小且位于肺叶内,但在肿瘤局灶区域仍见到肿瘤细胞与支气管黏液柱状上皮细胞相连接的征象,对分析判断肿瘤来源有重要意义。肺黏液表皮样癌由黏液分泌细胞,鳞状细胞及过渡型细胞构成,排列成不规则的腺管状、囊腺样或实性小片状区域。其恶性潜能低,主要为局部浸润,但少数病例却十分险恶。在低度恶性肿瘤中肉眼大体一般为圆形,肿瘤较小,可有可无包膜,切面呈灰白或灰红、灰黑色,多为结节分叶状,见多少不等的小囊腔,并含黏液。黏液细胞呈柱状或立方状,鳞状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且都较丰富,而过渡型细胞较少,可形成不规则的小片状,且常形成大小不等的腺腔,黏液细胞可覆盖于表皮细胞之上、也可夹杂于表皮细胞间。高度恶性肿瘤中,肉眼大体无包膜,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切面灰白色,不分叶,可见散在小囊腔,主要为表皮细胞和过渡型细胞,黏液细胞少,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实性区多,囊腔少,并见周围明显的浸润。免疫组化及特染可帮助明确病理诊断。

肺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发病年龄较轻,平均40岁左右,非常少见。目前国内报道很少,一般认为该肿瘤来源于支气管黏膜下的腺体,其组织病理学表现与发生于涎腺的黏液表皮样癌基本相同。尽管本病例肿瘤较小且位于肺叶内,但在肿瘤局灶区域仍见到肿瘤细胞与支气管黏液柱状上皮细胞相连接的征象,对分析判断肿瘤来源有重要意义。肺黏液表皮样癌由黏液分泌细胞,鳞状细胞及过渡型细胞构成,排列成不规则的腺管状、囊腺样或实性小片状区域。其恶性潜能低,主要为局部浸润,但少数病例却十分险恶。在低度恶性肿瘤中肉眼大体一般为圆形,肿瘤较小,可有可无包膜,切面呈灰白或灰红、灰黑色,多为结节分叶状,见多少不等的小囊腔,并含黏液。黏液细胞呈柱状或立方状,鳞状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且都较丰富,而过渡型细胞较少,可形成不规则的小片状,且常形成大小不等的腺腔,黏液细胞可覆盖于表皮细胞之上、也可夹杂于表皮细胞间。高度恶性肿瘤中,肉眼大体无包膜,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切面灰白色,不分叶,可见散在小囊腔,主要为表皮细胞和过渡型细胞,黏液细胞少,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实性区多,囊腔少,并见周围明显的浸润。免疫组化及特染可帮助明确病理诊断。

由于该肿瘤在肺部原发者罕见,故在诊断时首先要排除涎腺肿瘤转移的可能,再主要与以下几种肿瘤相鉴别。①黏液腺癌和黏液型的细支气管肺泡癌:虽然都含有黏液细胞,都分泌AB及PAS染色阳性的黏液,但此两者都不含鳞状细胞及过渡型细胞。黏液腺癌主要由柱状黏液上皮形成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样结构,腔内常充满黏液或在邻近的间质内见黏液湖形成。而黏液表皮样癌的腺腔内或周围存在多少不等的表皮细胞或过渡型细胞。②腺鳞癌:虽然两者都存在表皮细胞,但不在同一细胞巢内出现,一般也不会出现表皮细胞间见有黏液细胞及表皮细胞围绕黏液腺腔生长的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如见有角化的表皮细胞首先要考虑腺鳞癌。③腺样囊性癌:特别是实性腺样囊性癌有局灶性的筛状、腺管状结构并有黏液分泌时鉴别较困难。此癌在支气管内呈浸润性生长,表面支气管上皮可发生溃疡或鳞化。一般癌细胞呈双相性组织形态,一种为腺上皮细胞形态,排列呈腺管状,属真腺腔,胞浆丰富,核大深染,另一种为基底细胞样肌上皮细胞,细胞小而一致,胞浆少,核深染,形成大小不等的小圆腔或小囊。

由于该肿瘤在肺部原发者罕见,故在诊断时首先要排除涎腺肿瘤转移的可能,再主要与以下几种肿瘤相鉴别。①黏液腺癌和黏液型的细支气管肺泡癌:虽然都含有黏液细胞,都分泌AB及PAS染色阳性的黏液,但此两者都不含鳞状细胞及过渡型细胞。黏液腺癌主要由柱状黏液上皮形成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样结构,腔内常充满黏液或在邻近的间质内见黏液湖形成。而黏液表皮样癌的腺腔内或周围存在多少不等的表皮细胞或过渡型细胞。②腺鳞癌:虽然两者都存在表皮细胞,但不在同一细胞巢内出现,一般也不会出现表皮细胞间见有黏液细胞及表皮细胞围绕黏液腺腔生长的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如见有角化的表皮细胞首先要考虑腺鳞癌。③腺样囊性癌:特别是实性腺样囊性癌有局灶性的筛状、腺管状结构并有黏液分泌时鉴别较困难。此癌在支气管内呈浸润性生长,表面支气管上皮可发生溃疡或鳞化。一般癌细胞呈双相性组织形态,一种为腺上皮细胞形态,排列呈腺管状,属真腺腔,胞浆丰富,核大深染,另一种为基底细胞样肌上皮细胞,细胞小而一致,胞浆少,核深染,形成大小不等的小圆腔或小囊。

综上所述,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是一种以低度恶性为主的非常罕见的肿瘤,确诊主要靠组织病理学,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手术是治疗肺黏液表皮样癌的唯一有效方法,放、化疗无明显效果。切除范围原则是最大限度切除肿物,并尽量保存正常的肺组织,预后很好,极少发生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本例共找到25枚淋巴结,均未见转移。而高度恶性的肺黏液表皮样癌侵袭性大,易发生局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即使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并清扫淋巴结,后经放疗、化疗,预后也很差。

综上所述,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是一种以低度恶性为主的非常罕见的肿瘤,确诊主要靠组织病理学,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手术是治疗肺黏液表皮样癌的唯一有效方法,放、化疗无明显效果。切除范围原则是最大限度切除肿物,并尽量保存正常的肺组织,预后很好,极少发生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本例共找到25枚淋巴结,均未见转移。而高度恶性的肺黏液表皮样癌侵袭性大,易发生局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即使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并清扫淋巴结,后经放疗、化疗,预后也很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钟定荣,李书敏,王湛博,等.肺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J].中国肺癌杂志,2003,6(3):220-222.

1 钟定荣,李书敏,王湛博,等.肺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J].中国肺癌杂志,2003,6(3):220-222.

2 于长海,尹静,刘颖,等.肺黏液表皮样癌的外科治疗与预后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3):342-343.

2 于长海,尹静,刘颖,等.肺黏液表皮样癌的外科治疗与预后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3):342-343.

存入我的阅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