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输液外渗原因;预防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和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而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及时、正确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重要的意义。

1 输液外渗的常见原因

1.1 药物因素 包括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引起渗漏性损伤的常见药物有血管收缩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阳离子溶液,如氧化钙、葡萄糖酸钙;高渗液,如50%葡萄糖,20%甘露醇[1];抗肿瘤药物,如氨甲喋呤等,其发生率为:血管收缩药占20%,阳离子溶液占40%,高渗液占35%,抗肿瘤药占5%。

1.2 患者因素

1.2.1 婴幼儿 由于婴幼儿哭闹、不配合,血管短、不直,能见的血管少,患儿头皮静脉比较浅,易滑动,不易掌握深浅度,由于头皮静脉成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于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至心脏,因此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正中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此静脉直不易滑动、易固定,但易外渗。而且有的家长很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患儿天性好动,肢体难于固定,一旦发生外渗难于表达疼痛的感受,所以往往小儿外渗多于成人,小儿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1.2.2 老年人 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行为容易失控导致注射针头容易移位;此外,老年人的自身条件使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生理功能减退也增加外渗的可能。

1.2.3 无法沟通者 此类患者主要包括接受麻醉的患者,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如中风、颅脑外伤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而且比较常发生。

1.2.4 重症患者 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1.2.5 长期用药 长期输液或静脉给药,使静脉内膜发生一定程度损伤,导致静脉内膜炎,使其通透性增加,如这时加压输液输血极易造成输液外渗。特别是老年患者及全身循环衰竭的患者长期静脉输液及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血管利用不合理。

1.3 疾病因素 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而且对血管的损伤性都比较大;外周血管疾病如动脉血管硬化;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上腔静脉综合征,由于上腔静脉压力高,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1.4 技术因素 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穿刺深度不当;工作人员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缺乏责任心;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使用钢针,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2]; 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用力推注药物,或使用微量泵及输液泵;同一部位多次穿刺,使血管遭到破坏;固定敷贴脱落没有及时发现。

1.5 机体因素 包括患者本身血小板数量多,静脉注射部位弯曲,血管充盈度差,患者不合作;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液体输入量、温度、速度及时间,压力与静脉管径及舒缩状态是否相符,针头对血管的刺激,旧法拔针时对血管壁的损害。

2 预防

2.1 提高穿刺成功率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是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2.2 血管的选择 选择合适静脉 正确地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首先,应选择粗直、弹性好、相对固定,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针头,应避开有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交叉使用。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宜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儿科病房和意识障碍、病危的患者、化疗时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粗直的血管。留置针一般可保留5 d[3],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

2.3 掌握药物的性能及特点 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每隔2~3 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在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过程中,密切观察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2.4 注意输液的速度 要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根据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治疗目的、输液总量等而确定输液速度。护士掌握输液的适应证、药理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药物用量的换算、药物的性能和小儿、老年患者用药剂量使用方法后,输液速度能得到较好确定和掌握。掌握好输液适应证和输液速度,达到最好的临床治疗目的和疗效。

2.5 多巡视 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发现药物外渗,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发现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哭闹等情况,应立即观察输液部位,外渗严重时更换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密切观察注射部位,查看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必要做紧急处理,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3 对策

3.1 小范围外渗热敷 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PG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0.5%的碘伏、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若所渗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但高渗液外渗如超过24 h不可热敷,此时局部皮肤由白转为暗红,产生局部充血,若局部进行热敷使温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增加,会加速组织坏死。

3.2 大范围外渗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0.5%的碘伏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的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654-2湿敷,也有介绍说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参 考 文 献

[1] 林桂荣.20%甘露醇致静脉损伤的防护.中华护理杂地,1998,33(2):71.

[2] 戴建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危险因素及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10-11.

[2] 王薇.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齐鲁医学杂志,2002,17(4):357.

[4] 冯佩君.立其丁与硫酸镁冷敷治疗小儿静脉渗漏.现代实用医学,2003,15(6):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