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春之遐想 第1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春之遐想 第1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理查•施特劳斯,著名德国晚期浪漫主义乐派作曲家,他继承了巴洛克风格和古典主义风格,同时也为二十世纪的音乐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后四首歌》是他最后一部声乐作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为晚期浪漫主义的杰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就是以《最后四首歌•春天》作为研究对象,在作品的音乐分析方面进行简要的说明。

关键词:理查•施特劳斯 《最后四首歌•春天》 音乐分析 教学

一、作者生平简介及作品相关信息

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出生于音乐世家,从小学习钢琴和作曲,喜欢用圆号。瓦格纳、勃拉姆斯、李斯特等对其都有很大的影响。妻子波琳是他艺术歌曲创作的精神动力,和最好的演绎者,《最后四首歌》就是理查•施特劳斯献给她的作品。

《最后四首歌》是根据赫尔曼•赫斯记述生命中不同时刻的三首诗歌――《春天》(Frühling)、《九月》(September)、《入睡》(Beim Schlafengehen),加上《在晚霞中》(Im Abendrot)构成的绝笔之作。《春天》是第一首。

二、《春天》的音乐文本简介

在幽暗的地穴里/我长久地梦见你那些绿树和蓝色的天空/你的芳香和小鸟的歌唱/现在你敞开躺着/在华丽饰物中/光芒挥洒闪烁/如美妙奇迹在我眼前/你再次理解我/你温柔地吸引我/我战栗/我感到全身颤抖/多幸福欢乐/由于你的到来/多幸福欢乐

诗歌赞美了春天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表达诗人对生命、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留恋之情。同样,歌曲旋律也充满了对春天的喜悦与惊异,流露出浓厚的抒情意味。

音乐部分分析提示:

1.贯穿全曲的前八后十六的推动性三拍子节奏型,如何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

2.一字多音的表现手法;

3.女声偏高音区的运用,发挥歌声的婉转悠扬;

4.施特劳斯比较喜欢的典型朗诵风格手法;

5.沿袭瓦格纳半音化风格的半音进行;

6.丰富的变化和声,通过管弦乐队的形式表现春天的景象;

7.用音乐描绘情景,用木管乐器的震音模仿鸟声;

8.体会跳音后的级进下行产生的含蓄感和压抑感;

9.整曲圆滑的音乐线条,演唱长句时的气息,春之含蓄韵味;

10.演唱时注意音准问题,音时值要唱得饱满;

11.“花唱”的旋律写作手法。

三、《春天》的音乐特征分析

1.调性多变

《春天》可以分成三个段落――前奏、主体部分、尾奏。全曲在调性上均表现出较强的不稳定性。例如:乐曲刚开始的引子采用了两个远关系调的交替,一小节一个原位主和弦。这就造成了调性的模糊,用色彩性表现春天万物复苏、阳光明媚、蓝天绿树、鸟语花香。

2.伴奏音型的固定化

全曲的伴奏音型很统一,几乎保持不变。以上行为主的固定伴奏音型横跨了两个八度,具有较强的推动力,使音乐既有一种不断前进的动力,又有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固定伴奏音型上,人声可以自由的歌唱。以此固定伴奏音型为基础,便构成了全曲的伴奏。

3.节拍和节奏

选用了6/8拍、9/8拍。伴奏的音型也具有明显三拍子的特征,很多处的旋律有3/4拍的效果,会形成旋律与伴奏在节拍效果上不同步的情况,于是,造成自然重音的转移,改变了节拍本身的律动,形成听觉上的错位,使得音乐在表现上更加的丰富。

4.使用主导动机贯穿全曲。

其特点是开始呈示的主导动机规模很小,随着音乐的发展主导动机不断展开,规模也逐步扩大。作曲家选用表现失望、悲伤的下行动机,并使之成为贯穿全曲的主导动机,这与情绪表达有着直接的关系。

5.乐队伴奏的体现

《春天》的乐队部分起着背景铺垫的作用,它与人声紧密结合,成为表现主题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带入和声的伴奏音型,其上加入人声;②以同度和八度方式加强人声;③以复调方式来表达主题。伴奏的多样化,使乐队部分既可作为一般的伴奏,又可作为表达主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而增强伴奏的艺术性。

《春天》作为女高音的试金石级曲目,演唱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了解相关的歌曲背景及分析内容,对于更好的把握作品的演唱,体现音乐分析的理论指导意义,是一个很好的研究预备。

参考文献:

[1]许勇三:《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赏析》,载《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3.4。

[2]布赖恩•吉廉著,黄建松译:《理查•斯特劳斯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3]刘冰:《理查•施特劳斯艺术歌曲之初探》,天津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03.6。

周丹丹:江西省九江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