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差异•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差异•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合作探究教学存在的误区

1.1合作探究教学在理解上存在误区

部分教师在合作探究教学实践中拘泥于教学组织的形式,未能针对不同学生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缺乏自主思考和自主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不动脑子,呆板的、照方抓药式进行实验.这样的合作探究教学,学生没有思维动力,也就失去了合作探究学习的本质和灵魂.

1.2课外合作探究活动流于形式

教师开展课外合作探究活动时,受到学校经费、制度、升学压力等因素制约,难以正常开展.

1.3合作探究教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难以推广

在合作探究教学活动中,尽管学校、教师知道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过程,实施多元化评价,但由于相应的配套制度并未建立,传统的考评制度起主导作用,合作探究教学的多元评价体系难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2“差异•合作教学模式基本特征

总体而言,“差异•合作”教学模式存在着“异质分组、组内分工、互动合作和综合评价”四个特征.

2.1异质分组

所谓异质分组,就是把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操作能力、性别、性格甚至家庭背景等诸方面不同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小组内部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等各个方面是互补的,有助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完成不同要求的学习任务.

2.2组内分工

在各探究小组中,各成员完成小组学习任务时,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如有的学生担任小组的协调总结工作,有的动手操作,有的负责记录等,这样每个学生分工负责各自的工作,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个人责任感,共同为完成小组的学习任务而努力.同时,这种组内分工又是不断地调整的,组内每成员都有机会分担不同的角色,获得不同的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3互动合作

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间的活动应是互动的.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活动的目的决定着教师必须努力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合作探究学习中的学习任务具有个人无法独立完成的特点,只有小组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探究才能较好地完成,才能使自己的学习小组在班级中与其他小组竞争时具有竞争力.

2.4综合评价

合作探究教学活动评价从形式上可分为组内评价和组外评价两种:组内评价由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小组自我评价构成;组外评价又由小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构成.主要的评价形式是对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通过小组自评、教师与其他小组的评价形成对该探究小组的总体评价,因此合作探究教学活动的评价是以探究小组的成绩呈现,学生个人的评价可以和小组的评价相同,也可以不同.

3课堂教学流程

3.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教师要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心中有数,特别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发展趋向和兴趣爱好要深入了解,努力创设一个民主、自由、创新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提问的空间.通过精心准备,向学生展示具有矛盾和冲突的观察对象,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学生进行认知的同化和顺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探究中.创设问题情境通常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学生能在先前经验基础上觉察到问题的存在;二是探究内容对学生来说一定是新的未知,问题难度应为学生能力所及,体现“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通过努力可以掌握;三是能激发学生的需要和欲望.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探究动向,使问题呈现巧而生趣,准而能思,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内驱力.

3.2根据假设,制定方案

针对问题提出假设后,就可根据假设制定探究计划,并要求学生设计详细的探究方案,这是探究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步.而在探究活动中,探究计划、方案的制定本身就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极佳过程.制定方案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和获得结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氛围,又要通过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必须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并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因人而异进行针对性的启发引导,对遇到困难的学生切忌将结论直接告知,可通过恰当的点拨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巧妙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推测、想象寻找直觉思维形式,使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不做消极的“接受者”.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当作探索真理的伙伴,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已知”的物理规律,与学生形成交互性的“学习共同体”,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

3.3讨论交流,筛选方案

在设计探究方案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资源,学生个体知识的差异,各小组的方案可以是不同的,有的探究方案可能还不够完善,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交流,根据自己的假设,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其他同学.这种讨论交流的过程,一方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可发展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通过交流不仅使学生可以分享合作的快乐与喜悦,而且又可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启发.最后按照可靠、简便、准确的原则,同时结合实际,筛选出科学的、可操作的最佳方案.

3.4实施方案,实验探究

根据设计好的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探究应是一个探求、尝试、体验的过程.著名科学家阿姆特朗说:“实验总是以发现、探索作为追求目标的,实验在学校里是教给学生去发现的方法”.虽然实验中的现象和原理通常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学生来说依然是未知的.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当努力把发现的任务交给学生,在让学生成为发现的主人的同时,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智力劳动的艰辛以及科学发展的喜悦.有时实验室和实际发生的一切不可能完全由教师预设,学生的思维和操作常常迸发出令教师意想不到的创新火花,教师应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3.5科学分析,得出结论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逻辑关系和推理对实验现象作出解释.而学生的解释和观点必须与实验或观察得来的事实相一致,同时教师应对学生易得出的错误结论加以分析、指正和释疑,从而得出科学结论.在科学探究中,结论往往是不确定的,如果结论与假设相符,证明假设是成立的;若结论与假设不符,就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检验和反思,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一次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有时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对于这种情况,就必须进一步完善探究的方法和步骤,再重新进行探究,以得出正确的结论.若经检验探究方法没有问题,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也正确,但结论与假设不符,即可证明假设不成立,就应尊重经科学探究出的结论.通过科学实验与探索,还可促进学生去进一步探究,使其充分体验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勇于追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4教学案例――伏安法测电阻教学设计

4.1创设情景

从半导体收音机入手,事先取出一只限流电阻,内部引出两根线,置于实物投影仪上,开始接上原来的电阻,后换接一只阻值较大的电阻,让学生明显感到半导体收音机音量的变化,说明电阻起的作用.

4.2提出问题

有一只标号不明的电阻器,如何才能知道它的电阻值?

4.3合作探究

分小组(同组异质,异组同质)4~6人探究.

(1)研究课题:探究测量电阻大小的多种方法.

(2)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组、电池组、已知阻值的电阻器、开关、待测电阻、导线若干.

(3)教师引导:

①类似于测量某一物体的密度,想一想要测量电阻器的电阻该怎么办?

②测量电阻的原理是什么?要依据原理画出电路图,再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

③设计出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后,再想一想还有没有方法?

(4)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4.4小组交流

小组派代表将实验的设计原理、电路图和实验记录的数据与全班同学交流.

小组代表在交流的时候,教师提出问题:这种设计方案能测量出电阻器的电阻,还有更好的方法吗?这种设计方案已经能测量出电阻器的电阻,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呢?想想如果实验中只有一只表会怎么样?还能测出电阻器的阻值吗?教师使用这一类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让小组的其他学生或其他小组的学生给予补充、完善.

4.5总结评价

这节课请学生小结一下,一共探究出几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4.6应用提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设计的方案,进一步提出:如只用一个表测电阻时,能否只连接一次,就可以测出电阻器的阻值呢?如果将滑动变阻器换成变阻箱又会怎样呢?等等.让学生带着成功的喜悦和新的问题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