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邮储银行转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月27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邮储银行)正式对外公告,这一天离邮储银行5周年还差22天。
“我们现在有3.8万个网点,其中3.1万个在基层邮局。”3月21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陶礼明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邮储银行改制之初就确定了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民生的发展思路。
截至2012年2月末,邮储银行支持“三农”及小微企业的贷款累计投放超过8800亿元,惠及农户、小微企业580多万家。
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金融部部长王曙光认为,邮储银行对中国农村广大地域的渗透力已开始慢慢显现,如果股份制之后,能充实资本金,改善内部环境结构,逐渐建立一套比较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将来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会有更大的推动。
百年邮储
今年1月21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整体变更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450亿元人民币,中国邮政集团为其唯一股东。
同时,股份公司自成立之日起,依法承继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全部资产、负债、机构、业务和人员。
事实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前身是老百姓非常熟悉的“老”储蓄机构――邮政储金局。1918年11月,民国中央政府颁布《邮政储金条例》,1919年7月1日,邮政储金局成立,在北京、天津、太原、开封、济南、汉口、南京、上海、安庆、南昌、杭州等11个城市率先开办邮政储金业务,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1986年1月27日,经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决定,邮电部与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开办邮政储蓄业务的联合通知》,决定于当年春节前在北京、上海、天津、郑州、沈阳、石家庄、成都、西安、南京、广州、福州、长沙12个城市恢复开办邮政储蓄。
2005年8月19日,国务院下发《邮政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按照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加快成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06年,国家邮政实施政企分开,分别成立新的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同时批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组建邮政储蓄银行。
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改革原有邮政储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在北京揭牌成立,中国邮政储蓄的历史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从前的邮政储蓄只能做传统的储蓄、汇兑业务,改制为银行后,邮储银行有了很大发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陶礼明表示。据了解,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改制5周年来,推出了“好借好还”小额贷款、个人商务贷款、小企业贷款,“佳信家美”消费贷款,绿卡通卡,福农卡,商易通,现金管理,票据业务,保险、国债、基金业务,本外币理财业务,绿卡外汇卡,信用卡等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成为我国金融服务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同时,邮储银行拥有遍布全国的近38000家分支机构,ATM总量已经超过3.5万台,个人网银客户超过2800万人,电话银行累计注册客户超过4000万户,而电视银行、手机银行也相继推广上线,一个方便、快捷、覆盖面广、纵横交错的多元化邮储银行网络已全面建成,从而让广大客户享受本外币一体化的优质服务成为可能。
做有特色的银行
陶礼明行长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邮储银行的目标是建立有特色的银行机构,中国缺少的不是大型银行而是一家有特色的银行。从长远来看,邮储银行将在社区、“三农”、中小企业等普惠金融服务领域树立品牌,致力于成为国内资本充足、管理先进、风险可控、品牌卓越、受人尊敬的一流大型现代零售商业银行。
在成立之初,邮储银行曾面临着定位选择问题。2008年底,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各大银行开始抢做大客户等公司贷款以及大型基础设施贷款,房地产大客户更是成了当时银行的主要客户。而在农村市场,因利薄风险大,其他银行纷纷缩减业务。
此时的邮储银行选择了从支持“三农”开始起步,做小型微型企业贷款。陶礼明行长表示,邮储银行成立之初,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认为小微企业贷款市场潜力巨大,但针对小微企业行而有效的金融产品供给相对不足,尤其是对绝大多数分布在县域的小微企业的服务更是缺乏。而这些遍布在各个行业、各个地区的小微企业客户分布分散、风险也相对分散,与邮储银行的机构、人员能力匹配性较好。因此,在产品设计与推广重点上,邮储银行瞄准“弥补金融空缺”,将小额贷款确定为长期、核心的战略性业务,把小企业贷款确立为长期、重要的战略性业务。
在邮储银行覆盖全国城乡的38000多个网点中,其中70%的网点在县级以下地区,有着服务“三农”的天然优势。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540万笔、金额3100多亿元。
2010年6月,邮储银行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合作的德国政府项目“小额信贷和零售银行业务项目”荣获“GTZ国际合作项目最高成就奖”,服务“三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获得国际性认可。
小微企业方面,截至今年2月底,邮储银行已经建立320个小企业信贷中心,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地市。2011年,邮储银行累计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366万笔,金额达到3900亿元,发放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700亿元,增长率超过77%。
“我们当时要做大客户的公司贷款的话,抓住2008年国家刺激经济政策的机会,进入市场会相对容易。”陶礼明称,但我们还是坚持以小额零售贷款起步,从10万元到100万、500万元,截至今年2月底,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的贷款累计发放达8800多亿元。
邮储银行是基于邮政网络成长起来的银行。邮政企业从性质上说是公共服务企业,承担了社会普遍服务、公共服务的职能。陶行长认为, 基于此成长起来的邮储银行,基本服务功能不变,大众服务不变。“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决定了我们无法简单地模仿其他商业银行的做法。作为拥有全国最多金融网点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自开办之初,这家银行就紧密地和邮政结合在一起,利用好邮政的网络资源,定位于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民生,这份特殊的使命成为邮储银行坚持金融服务‘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源动力。”
很明显,邮储银行已经从中获得了回报。截至2011年末,邮储银行资产规模突破4万亿元,同比增长23%,与2007年成立时相比资产翻了两倍多。成为国内资产规模第六大商业银行机构,仅排在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之后。
转型突破
尽管邮储银行走出了一条与其他国有大行不同的特色之路,但在今后能否继续加大对农村以及小型微型企业的贷款仍然面临挑战。
陶礼明坦承,农村金融本身的市场需求大,网点多,贷款环节拉长,风险就大。不仅是贷款风险,农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还要投入比一般贷款多得多的服务和人力成本。银行面临的压力大。“这一块的生意不好做,成本高,风险管控很难。”
小微企业贷款还面临诚信体系、法律体系、区域文化等影响。小微企业贷款中的农户通常是一个不规范性、不标准的客户,而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恰恰相反,讲究合规和标准化。
目前邮储银行支持“三农”的业务只是基本盈利。“不是赚大钱,但没有赔钱,说明他的商业模式是可持续的”。
对邮储银行来说,切入这个市场锻炼了一支3万人的队伍,同时风险控制也是比较成功的。
经过五年转型的邮储银行已经牢固树立起“合规”、“安全”的管理运营理念。截至2011年底,邮储行不良资产率为0.06%,非信贷资产和批发贷款继续保持零不良;在未实现一笔核销的情况下,贷款不良率仍相对较低,年末为0.34%,为银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邮政金融计算机系统运行质量保持继续稳步提高,交易成功率始终位站同业前列,2011年的跨行交易成功率更是达到99.765%,在15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一。
由于商业银行持续发展,需考虑利润问题,许多银行在把所有的管理资源收拢集约到大城市做高端服务。
而对邮储银行来说,在不断探索着建设特色银行与商业化转型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让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的银行不断向前发展。
“如何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是个难题。邮储银行的考虑是,有能力的一部分网点要去为高端客户服务,但是我们会继续保留大众银行的本色,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大部分网点,特别是农村网点,还是要为大众服务,为农民和城市的中低收入阶层服务。”陶礼明行长说。
邮储银行将在社区、“三农”、中小企业等普惠金融服务领域树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