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奢侈品“魅惑国人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奢侈品“魅惑国人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伦敦的哈罗百货,到米兰附近的名牌工厂店,再到东京银座著名的三越百货,海外商家都满脸堆笑。欢迎中国游客的到来。国人奢侈品的“迷恋”几近疯狂的程度,在国外,“免税如免费”的说法更成为国人疯狂购买奢侈品的理由。今年5月,根据环球退税公司最近公布的调查报告。2010年中国游客在法国购买免税商品总额达6.5亿欧元(约合61.3亿元人民币),蝉联法国购物王的称号。世界奢侈品协会调查了去年3月至今年3月在法国、意大利、英国主要区域奢侈品商业的消费数据,发现中国人累计消费了近500亿,是国内市场的4倍之多,中国人在境外消费奢侈品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中国人真的不差钱了么?又是什么理由让奢侈品这种“精神鸦片”逐步侵蚀国人的心呢?

我们无法忘却4年前,南京路易・威登(Lv)开张时的盛况,“南京店第一天开门的瞬间,就已经一拥而入十几人排队结账了,很多人在柜台前,指着货架上的包,如果稍微犹豫一下,放下手里的包,立刻会被别人拿走。两三万的包,很多人眼都不眨一下就拿去结账,更有一买好几个的情况”,与国外奢侈品旗舰店里的中国人的疯狂相比,南京店的情况“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年初曾报团参加欧洲游的孙女士表示,到达法国后,在LV、GUCCI、劳力士等国际一线品牌的旗舰店内,疯抢的盛况依旧如此。店内的中国游客,脚下更如腾云驾雾般穿梭在卖场里,稍有犹豫,瞬间被卖出去的情景让人惊叹,孙女士感叹地说:“在那里,只有―种感觉,中国人太有钱了!”孙女士所在的旅游团共41人,在此一个购物地就消费近200万,而领队说:“这并非是很多,只能算是―般的情况。有很多时候,中国游客购物过程中会出现钱不够的情况,便会向我们领队借,在他们回国前返还就可以了。一个团2D0万的消费算不了什么,上千万的情况也有。”

我们不禁会问:这样的购买力,中国的经济已经发展成什么样的程度?国人怎样的消费心理喊就了奢侈品商的亮丽业绩,发人深思。

送礼也要大手笔

20多年前,国外媒体曾报道过日本游客的购物“盛况”:“一批批挎着相机的日本人成群结队地拥进各种高档奢侈品店铺,指着柜架上的商品大声嚷道‘这:一排全要了’!”

如今,世界各地的购物豪客变成了中国人。近几年,每逢节假日促销,欧美等国家许多名牌卖场都可见熙熙攘攘、操着各种口音的中国同胞。

“中国过春节,全世界都挣钱”的说法显而易见,今年春节期间出境旅游的中国人,再一次拉动了全世界的消费。近800名中国游客大年初三晚上在拉斯维加斯的梅西百货旗舰店“包场购物”两小时,北京今年春节赴欧洲旅游的家庭平均在欧洲消费5万到6万元人民币。国人海外“疯狂”购物的新闻更是屡见报端。

中国人对于奢侈品呈现着和其他国家不―样的疯狂的同时,也呈现着不一样的消费诉求。一位商业界的朋友表示,在购买奢侈品的众多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名牌是被买来赠礼的。既然是“礼品“,它背后的含义往往大于其本身的实用价值。这里面的道理人人都明白。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作为“礼物”馈赠形式不能够忽视。如果家人中有要出国旅游的,让其捎带一些免税的商品自然必不可少,只因与国内市场上的商品差价这―最大诱惑就让人不得不行动。李先生出国游在法国购买的商品价格达到40万,为其妻子、儿女等购买名品包、首饰、衣服等等,光劳力士的手表就买了4块。李先生表示:

“出来一趟,总不能什么也不买就回去,再说这些在法国买相对比较便宜,这其中还有―些是亲朋好友相托买回去的。”就这种形式,一个人出国背负着几个人的购买力,在奢侈品店内怎能不出现疯抢的场面。

“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的兴起主要和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经济发展分不开。”对外经贸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主任朱明侠分析,“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收入不断地提高,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加上中国人面子消费、礼品消费为国外知名品牌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奢侈品成为“特殊名片”

“多数人梦寐以求,少数人才能拥有”是奢侈品的基本定义。如果拥有了奢侈品的包装,就拥有特殊名片,让其他人无法忽视。但是“奢侈品”不能广义地去理解它的含义,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赚1000块钱,消费1000块是奢侈的,如果赚10万块钱,消费1000块钱就是九牛一毛了。对于后者,奢侈品已不再奢侈,更多的是代表身份,不要小看这个“特殊名片”的存在,这恰恰是国人跟风消费奢侈品的根本原因。

奢侈品是有钱人的基本装备,这种想法恰好刺激了中低收入人群对于奢侈品的渴望。“什么时候我也能开辆保时捷,戴块劳力士,穿几万块的西服,进到shoppingmall购物眼睛都不眨,到时候看谁还敢给我脸色看……”对于那些极度渴望摆脱“穷酸”,获得“尊敬”的人来说,假如真的“一夜暴富”,念不念得出品牌全称已经不重要,却极有可能成为下―个:眩富的人物。

早在1899年,美国经济学家托斯丹・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就分析过这种心态:“仅仅是占有财富没有意义,还需要确保财富能为你赢得尊重,因而你需要不断地展示自身拥有财富的证据。”而奢侈品无疑是这些负责“展示的证据”里最耀眼最合适的。

现如今,每个奢侈品品牌背后都拥有悠久的品牌历史和丰富的品牌文化,这―切并不是打动中国消费者的关键所在。纯奢侈品和品牌不同,奢侈品拥有超高的价格,但品牌一旦树立,品质本身不是制胜法宝,而是他的品牌影响力所带来的价值。目前国人的奢侈品消费仍旧过多的停留在对于商品价格上的认识,认为越贵越能够体现身份,这种显示很多时候是通过夸张的“LOGO”来展示,不管自身穿戴搭配是否合理,只要拥有奢侈品就能够满足自尊心和成就感。有关方面的调查显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中有24%属于冲动型消费,更甚者“未富先奢”。

虽没有达到奢侈品的购买力,却攒上几个月的工资买一个几万块的包包;信用卡透支,一刷近万块买奢侈品,这样的年轻人现在比比皆是。过度的追求奢侈品,造成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从而造成国人越攀越买,越贵越买的后果。

年轻人的“奢侈”追逐

在奢侈品购买大军中,还有大量年轻的“追逐者”。近段时间,网上疯传的“郭美美炫富事件”还没有风平浪静,但绝不是只此一件的小事。“炫富”在当今社会年轻人中成为一种流行,“炫名包,晒豪车”已是家常便饭。

奢侈品消费年轻化,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富二代”之间的攀比,他们首先通过奢侈品进行自我身份攀比,进而攀比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在欧美,父母给孩子买奢侈性消费品很少。而中国的第―代富豪则不同,他们希望孩子能享受这些。世界奢侈品协会的“2010中国奢侈行为心理趋向调查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的中国青年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就是为了拥有一件奢侈品,品牌文化不重要,让更多的人都知道它是奢侈品就行。不正确的消费心理在年轻人的心里埋下盲目消费的种子,更重要的是加重孩子的攀比心理奢侈品的光芒让年轻人们看到了炫富后得到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却忽视了用双手去努力营造更好生活的动力。

对于奢侈品的疯狂迷恋,担忧的声音层出不穷。

“奢侈品是精神鸦片。”财经作家叶楚华在2009年就如是指出。“奢侈品其实是‘高雅’国家对相对‘低俗’国家的一种剥夺,因为这种高价值的东西可以一夜之间剥夺掉他国的巨额财富。”而有媒体做出的反思更为犀利:“在追逐精致生活的梦想中,人群走火入魔地失去了起码的价值判断力,用一个中国工人生产100件衬衫的血汗钱去换一只其实除了‘标志’并无多少‘奢侈’可言的皮包。物欲交换被诱入如此的信仰窄门,怎不让人联想到吗啡与其吸食者的危险关系!”

“百富榜”创始人胡润来青岛时曾说:“很多中国人不喜欢露富,冰岛模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露在上面的部分为‘阳光财富’,位于下面的是不愿意露面的‘隐形富豪一’。正如他所说,中国隐形富豪大有人在,但不健康的奢侈品消费理念正说明中国处于奢侈品消费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对于奢侈品的消费不够理性,属于物质性、炫耀性肖费阶段,更看重品牌知名度,购买奢侈品的频率、数量较大。伴随中国经济的不断腾飞,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内中产阶级大量形成后,奢侈品消费才能稳固发展,作为品牌消费者更应该去了解和关注品牌的历史和发展,从而感受品牌带来的深度内涵,培养消费的品味并且有品位消费,才是理性消费奢侈品的正确之路。

真正的奢侈品消费者是成熟而理性的,懂得量力而行。在能力范围内,去选择真正喜欢,并且适合自己的品牌,在身心愉悦的同时享受自身营造的良好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