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化工业理论对大众传媒发展的现实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化工业理论对大众传媒发展的现实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提出的文化工业理论与当代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发展存在契合点,其中提到的商业化、标准化、程式化等核心问题都是当代大众传媒遇到的问题,并对其发展造成了诸如公信力下降、竞争加剧、娱乐性增强等方面的影响。文化艺术性的逐渐丧失、文化底蕴的日趋干涸、受众的盲目接收是学者批判文化工业的重点,如何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让大众传媒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大众传媒如何规避文化工业带来的弊端,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工业 大众传媒 现实意义

“文化工业”的概念是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首先提出,并明确指出这是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自己的批判对象。“所谓的文化工业是指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文化产品、文化商品的娱乐工业体系。”①而文化工业理论集中表达了启蒙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倒退,大众文化受其影响最甚,在当时大众传媒发展有限的条件下,电影、广告、广播、报纸是传播大众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受文化工业影响最为明显。时至今日,大众传媒的手段、载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广播、报纸、电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甚至愈演愈烈的媒介融合趋势,都在与文化工业的相互影响下呈现出新的特征。

文化工业理论有很多与当代大众文化现状相契合的部分,因此该理论在当代仍有其合理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众传媒为我们呈现出过度的速食信息和速食文化,人们接受的信息和文化也越来越浮于表面。在这种被文化工业抹杀了艺术性和审美性的文化环境中,大众感受到的是精神的空虚和娱乐透支后面对文化荒漠的焦灼。“我们被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快速的流行时尚所左右,沦为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奴隶,成为无思想、无主见、无个性的精神盲流,整日沉浸于替代性和虚拟性的满足之中而不能自拔。”②

一、文化工业理论的产生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1、大众传媒的公信力下降

“在垄断下,所有大众文化都是一致的,它通过人为的方式生产出来的框架结构,也开始明显地表现出来。……电影和广播不再需要装扮成艺术了,它们已经变成了公平的交易,为了对它们所精心生产出来的废品进行评价,真理被转化成了意识形态。”③在这种模式化、工业化的文化传播中,大众传媒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公信力明显下降。

2、加剧大众传媒之间的竞争

“‘文化工业’从生产机制上讲主要是受商业资本和统治阶级的控制,生产出来的文化商品已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品。”④从此看出信息的消费是文化工业中大众传媒商业资本运作的根本,也是大众传媒之间争取受众、进行商业化竞争的源头。怎样获得最大利益,让自身在市场竞争机制中不被淘汰,是大众传媒必须考虑的因素。文化工业商业化的特质,让大众传媒之间的竞争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3、政治色彩淡化,娱乐性增强

阿多诺和霍克海默认为文化工业有欺骗大众的性质,用文化产品娱乐方式的渗透来迷惑大众。“文化工业对消费者的影响是通过娱乐确立起来的;公开宣布的法令并不会对此产生破坏作用,相反,娱乐规则中所固有的敌意倒会产生这样的作用,因为这种敌意比它针对自己的敌意还要强。”⑤娱乐至死的时代里娱乐现象成为大众传媒精心捕捉的噱头,其一为挖掘商业利益,其二为利益集团控制对其有益的消费人群。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将这种外在娱乐化的手段称为“别有用心”,大众传媒的娱乐方式让受众沉溺于猎奇、欢愉之中,追求生存压力下身心头脑的完全放松,从而失去思考力,不知不觉成为文化工业的俘虏。

二、大众传媒的现状与特征

1、大众传媒的发展现状

当今大众传媒逐渐迎合人与人之间需要密切联系的社会化进程,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渠道多元化。继报刊、影视、广播之后,有“第四媒介”之称的网络媒介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随着科技发展,通讯技术的提高,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异军突起,与传统媒体激烈竞争,媒介融合趋势也不断加强。大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角色也开始从受传者到传播者转变,形成自媒体。文化工业在当下继承以往的特质,同时又呈现出新的特征。

2、文化工业理论影响下大众传媒的特征

(1)程式化、同一化。文化工业生产的标准化产品,有着统一固定的模式,“由电视、电影、唱片、广播等构成的庞大的文化工业体系的主要特征就是产品的批量化和标准化,这使得文学艺术失去了自身的独特性以及创造性,变成了只注重量而忽略质的低级媚俗的娱乐产品;导致文学艺术的庸俗化、低级趣味化;扼杀了文化消费者的丰富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⑥大众传媒所传播给受众的信息更是无限量的进行复制,尤其在网络媒体泛滥的当下,同一则新闻被多家媒体反复转载。信息多样化和文化的多元化表现受到冲击,受众也盲目地接受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以及其他文化产品。除了内容方面,大众传媒在影响受众的手段上也呈现模式化的规格。比如大众传媒的程式化宣传,对社会舆论的控制和引导受众意识形态的影响严重。

(2)过度商业化。文化工业所生产的产品已经不具备原有纯粹的艺术本质,而是呈现商品化的特征。大众传媒的商品化性质首先表现在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传播技术发展,成为文化工业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手段。其次是大众传媒中对广告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尤其当下报纸、电影、广播、电视、网络等植入广告逐渐增多,广告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媒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广告的宣传,一方面不断诱导受众的商品消费欲,另一方面广告的赞助收益是大众传媒最主要的经济来源。除广告在大众传媒中份量的增加外,信息的商业化交易也愈加明显。大众传媒收集信息和受众获取信息的收付费项目显著增多,让大众身陷商业化的信息潮流当中。此外,为吸引大众眼球而产生的媚俗化现象,也是大众传媒以追求商业利润为最终目的的结果。

(3)个性的毁灭。“在文化工业中,个性就是一种幻象,这不仅是因为生产方式已经被标准化。个人只有与普通性完全达成一致,他才能得到容忍,才是没有问题的。”⑦文化工业使大众传媒在自由的表象下传达给受众标准化的信息和思想,本质上扼杀了文化的个性。使受众被动地接受已设定好的模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这是由于文化工业市场化和商业化的特征决定的,它必须大规模地生产和复制文化产品。因而导致了真正的文化艺术所应包涵的自由、个性本质的毁灭。意识形态的操控更如枷锁般让文化的创造性不能得到施展,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过程中无意识向受众传达着统一的思想。

三、文化工业理论对大众传媒发展的现实意义

1、回归文化本质

第一,加强创新性。由于大众传媒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工业的影响,其文化艺术的本质正在渐渐流失。因此大众传媒在时代背景之下虽不能脱离市场规律存在,但可以力争在为大众营造文化氛围的同时,从传播手段和内容上加强创造性,减少对同一模板的复制。在保证文化多元化的前提下进行市场运作,打破受众思维定势,训练人们的品鉴力和思维力。不断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反映文化独创性的题材,依靠“源头活水”来防止文化的枯燥和僵化。第二,摒弃媚俗化。不为迎合取悦大众而媚俗,大众传媒的传播内容需要有厚度和深度。大众传媒在为受众传递文化时,要坚持自我风格和立场,严格审核传播内容,不能一味为吸引眼球和满足受众猎奇心理而抛弃了文化应具有的深度和厚度。

2、注重传承传统文化

当今鱼龙混杂的文化发展和传播让大众传媒在宣传过程中逐渐流失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电影作品中更多地融入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形成了强烈冲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拯救,一方面为大众传媒提供了更有利的自身个性发展的素材,另一方面有利于大众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为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一些艺术形式如果仅仅依靠现代技术进行简单的复制,将会丧失其审美价值以及韵味,这就要求大众传媒平衡好文化产业化发展和传承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从传播内容和传播手段上侧重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弘扬,应尽量慎用复制技术,保留其原有的姿态和意味,体现其欣赏价值和审美趣味。

3、细分受众,将传播内容做深做精

文化发展过程中大众传媒不能一味追求所谓的主流文化而抛弃小众文化,在标准化的模式之下很容易忽视有价值的小众文化。要既体现文化的多元化,又突出自身的传统文化和特色,必须要求大众传媒在市场化的发展中细化受众。通过专一的文化传递避免文化工业中齐一化、一律化的弊端,同时兼具文化的深度,体现出大众传媒的立场及其所传播文化的特质。受众也可以通过传播内容的细分而各取所需。将传播内容依据受众需求做深做精,有明确的文化传播的目的和方向性,有利于受众增强文化底蕴。发挥大众传媒在各自领域的优势,为受众提供独树一帜、有思想内涵的文化产品,也是大众传媒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①衣俊卿 等:《20世纪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次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153

②王海平,《在当下中国看阿多诺“文化产业批判”理论的是与非》[J].《阴山学刊》,2011(3)

③⑤⑦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片段》[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108

④梁郁郁,《论阿多诺与本雅明的文化工业理论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音乐天地》,2011(5):4

⑥包桂芹,《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8:135

(作者: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