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得自由,才能学得自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得自由,才能学得自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好的教育必然是孩子自由地学习。此中“自由”,就是教育应该回到每个孩子自身的认同上,让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整合于学习之中,生长于学习之中。马拉古兹认为,“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如同民间故事中的“龙之九子”,我们的孩子不仅模样各异,而且天赋秉性更是存在巨大的差异。庄子曾讲过“断鹤续凫”的寓言,仙鹤的长腿和野鸭的短腿都为天生,如果一厢情愿地把仙鹤的腿截去一段接到野鸭的腿上,结果就是仙鹤和野鸭都不能走路了。教育不是强迫孩子去学习“外面”的东西,而是帮助孩子发展“与生俱来”的能力。大凡辉煌成就取得者,莫不是天赋秉性最自由生长者。“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答案可能就在于此。就像达尔文,他自小热衷于与大自然对话,并且先天晕血,如果听从父母安排去学医,必定会扼杀一位现代生物学的奠基人而多了一名平常的医生。

当下我们的教育突出的问题就是对孩子多元化的天性的漠视,对社会多元化结构的漠视,形成了以应试为尺度的一元化评价机制。其呈现的特征是“求同”,途径是不断循环地“伐异”以及“筛劣”,终端是一个个符合“目的”的标准件,不但和孩子的“与生俱来”的能力相悖,而且有些是对其的“绝杀”。这样的教育可以训练出很多“富士康”工厂的工人,但很少能催生出像“谷歌”这样的创新型公司。显而易见,要重建孩子自由学习的家园,当务之急是破除这样的“应试尺度”,重建多元的评价机制,给孩子自由的成长舞台。

对于我们的教师而言,身处“应试机制”之中,受其压迫,有些屈从于功利竞争环境下的分数标准,成为“应试机制”的盲从者和维护者。我们不能静待“应试机制”坍圮,而是要解除“应试机制”对心灵的束缚,用一颗自由的心灵去从事教育。

自由的心灵,意味着我们内心除去孩子以外,不再给予教育任何功利的目的。杜威针对传统教育弊病尖锐地指出,在传统教育中“学校的重心是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在其他你高兴的任何地方,惟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我们不应受“高效”“名师”等美好字眼蛊惑,为了分数不计代价而且心安理得,甚至运用很多非常规的、异端的、歧途的教育手段。我们要时时刻刻对“教育”保持警惕和价值的反思,把持住自己的欲望,始终修行自己的心灵,求得圆满和平静。

自由的心灵,意味着我们对孩子更多的是一种生命的“善待”,饱含着善心和耐心,慢慢的等待、美好的期待、默默的成全。我们对孩子们的世界要如佛教徒般的虔诚。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世界的无知如同对外星世界的无知。我们自以为是地用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孩子思维的方式,可能影响孩子终身的警觉性、灵敏性、批判性、反省性。“当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要承认我们的经历不是惟一的经历,我们的方式不是惟一的方式,给孩子们充分的机会,充分的空间,去探索自我,让他们生命里的创造潜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自由的心灵,意味着我们灵魂的敞亮。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要求孩子灵魂的觉醒,生命的完整,教师首先要达成灵魂的敞亮。所谓“灵魂的敞亮”,就是要有对神圣教育的终极追问和思考,要有对世间真理的无限敬畏和探求。当下,我们教师的思想被功利温柔乡俘获,激情被分数枷锁钳制,还有多少人有学习的爱好?有朝气蓬勃的理想?有生命的激情?有创造性的冲动?因为我们丢失了灵魂,培养的也是没有灵魂的工具。灵魂乃万物之精,天地之髓,灵类之使,无魂则奄息而颓。

自由的心灵,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要听从心底的声音。这声音无关良知、无关道德,而是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呐喊――我们这样做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是不是赋予我活力,让我保持内心愉悦的?我们要战胜对“应试机制”的恐惧,摘下别人给的面具,不再过一种分离的生活――头脑与心灵分离、事实与感觉分离、理论与实践分离等等。我们要和孩子“联结”成共同学习的共同体,以学习的内容为主体,在一致原则和规范所构成的学习空间中,把自己袒露给学生,把自身独特的优势整合于教学中,在与自我、学生、学科的密切联系中彰显生命本质,迸发出心灵能量。

诚然,在当下社会,我们也看到许多“自由”教师,他们的教学直指心性,感悟生命,求真、求善、求美,帮助和呵护孩子生命的成长。凌宗伟、史金霞 、黄玉峰……这些“离经叛道”的草根老师们不断地四下突围,必然会在沉重的祖国教育史上淡抹一笔温暖与光明,或许是美好教育的楔引,更幸运的是与他们灵魂相遇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