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戛纳媒体人 每年上一次天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戛纳媒体人 每年上一次天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戛纳电影节讲究“等级制”和“血统制”,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参赛参展导演要论资排辈,同样也体现在各种颜色的记者证上。法国记者莫里斯跑了16年戛纳,从最初的“朝圣心态”,到如今能够冷静客观地审视发生在戛纳的每一件事情,他的经历无疑是媒体人在戛纳的一个缩影。

注册就像选角

“在戛纳,记者之间交流,首先会看你证件的颜色,然后决定和你聊什么话题,或者是否要和你继续聊下去”,莫里斯说,“戛纳官方会根据你的职业、资历和能力来决定你应该在电影节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戛纳,一个记者能得到什么样的待遇都是由证件等级决定的。第一等是白色和“高级粉色”,持有者大多是资深记者和影评人,经常跑戛纳的记者能拿到普通粉证,这两类证在戛纳畅通无阻,而第一次来戛纳的记者或独立媒体都是蓝证,可自由观看竞赛和展映影片,参加官方新闻会,但必须排队等候持有粉证以上的记者先入场。

莫里斯的证件是普通粉色,1999年他第一次来戛纳时,没有拿到媒体证,只是普通的影迷证,只能看非竞赛单元的片子,每看一部电影都要排很长的队,还要等有媒体证的人先进。但莫里斯至今仍记得拿到影迷证时的兴奋:“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任何注册得到通过都很好,这会让我感觉到自己不是这座电影圣殿外的游客,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戛纳就是另一个世界

莫里斯出生于老挝,两岁就随父母来到法国,今年来戛纳的主要任务,是给一家名叫“Lumenoir”的美国电影网站写影评和专栏,此外还要去参加主创新闻会,拍摄主创图片,然后把最新最有趣的情况写成“戛纳日志”,发表在网站上。“我还记得,那一年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梦之安魂曲》在戛纳展映,当时是午夜场,影片结束后,影院里有人吹口哨,有人欢呼鼓掌。我和朋友沿着海滨大道走回去,一路上谁都没有说话,就像僵尸―我们都被这部电影震撼了,那真是一部他妈的好电影。”莫里斯在描述这段回忆时,语气依然很激动,这样的观影体验赋予他工作上源源不断的灵感。“戛纳对我来说就是另一个世界,就像是每年都要上一次天堂。”

莫里斯对戛纳电影节也有不满意的地方,比如电影主创的会有点和形式化,导演和媒体以及影迷基本没有交流。“像我这样来自一个非媒体巨头的记者,想要专访一个导演非常困难。”

中国记者没什么不一样

“这些年认识了很多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记者,包括中国的。”谈到对中国媒体人的印象,莫里斯深吸一口烟,皱了皱眉头,说:“我只记得有一年,戛纳一下就涌入了很多中国记者,那简直是一团糟。他们不排队,不停地往人群里挤,而且英语不好,看电影很吃力,看不懂,甚至连英文的排片表也看不懂。”但是近几年,莫里斯对中国记者的印象有了本质上的改变,觉得他们“很专业”,英文法文都说得很流利,“和来自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记者都没有什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