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企技校的悲喜两重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企技校的悲喜两重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五月这个周末,小丽回到了刚刚阔别五个月的校园。见到昔日的班主任和老师,小姑娘笑得很灿烂,她甚至随身携带着工资单,准备拿给大家展示。

“在郑州富士康我们先是培训了3个月,那时基本工资有1800。现在正式投入工作,工资已经拿到3000多了”,小丽手指着单子上的条目,进一步解释,“你看,五险一金全有。这里还打出了退休年份:2046年。”这个朴实的农村女孩说,“单位确实经常加班,但因为专业对口,我做工相对熟练,倒也没觉得十分劳累。我妈一看收入还不错,也很鼓励我:就这么干到2046年吧。”

这里是河南省某冶金高级技工学校,一所有着30余年办学历史、被国家社会劳动保障部正式命名的国家重点高级技工学校。看到刚毕业的学生对校方安排的工作如此认可和满意,潘科长脸上也是喜笑颜开。可是每到这个时节,作为同时兼管招生和就业安置的校领导,在心里面他却不得不装着“悲喜两重天”。

让潘科长高兴的是,连续几年了,学生非常抢手,就业率已达98%。可让他苦恼的是,每到招生季,招进来的学生却少得可怜。“学校每年能满足千余人的招录规模,然而多的时候能有几百人,少的时候也就百十人。”

为什么就业形势如此之好,招生环节却如此之难?面对记者的疑问,潘科长很感慨,现如今学生的就业方向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

学校隶属于河南省某著名钢铁企业,它是本市为数不多的大型国有企业、利税大户。作为厂办学校,招生状况自然与企业的效益、发展前景直接挂钩。在1979年建校之初,主要办学目的就是为本企业输送人才。看准了计划经济时代国企的繁荣,不少年轻人向往来到这里学习,从而端上受用一生的“铁饭碗”。2000年之后生源数量一度达到高峰,那时钢铁行业发展迅猛,企业效益好,员工需求量大,学校一届能招收学生3000多名。

然而从2005年之后,国内市场的供求关系开始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后钢铁出口量也大幅降低。与此同时,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国有企业体制僵化的矛盾也日益暴露出来。这些都是致使学生人数日益下滑的原因。

“已经五六年了,上级单位下达硬性规定,用人标准提升至本科学历,技校生就直接被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了”,潘科长无奈地说,“规定一出台,招生马上降至冰点”。

从此,毕业生通往本企业的路基本被堵死。那么就业率是否受到影响?潘科长答得很肯定:并没有。“你知道,现在社会的普遍现象是技工荒和农民工荒。每到就业季、暑假,甚至在平常,我都会不断接到劳务公司打来的电话,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外资企业、私营企业非常需要技术人才。这两年南方大企业内迁之后,更是期待大量本地员工的加盟。当然,即便没有经过技校学习,想进入这类企业也并非难事。然而与农民工相比,学生经过了系统的学习,适应工作的能力更强,自然更多被用人单位青睐,未来成长空间更大。”他说。

反观新进国企的这批年轻人,高学历、高素质是否已经让他们在厂子里大有作为?不乏有人持反面意见。1982年就从技校分配进厂的老员工郭师傅用“眼高手低”来评价新来的这些本科生。“工厂需要应用型人才,而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不强。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如果能踏实学习,我想他们也能很快进步。但是经过了四年的大学培养,却来到最基层,干着与一线工人相同的活儿,拿着同样微薄的工资,他们心里怎么平衡呢?于是一两年后就一个接一个离开了。”

就业容易招生难,这是当下我国技工学校面临的普遍困境,潘科长感叹:“我了解到东北一所高职高专,今年也只招到了几十名学生。那里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呀,偌大的校园恐怕比我们这里还显得冷清”

时下,不少国企都处在艰难爬坡的状态,岗位大幅减少是不争的事实,而大量外企、私企招聘员工几乎零门槛,只要年龄够,谁都能进得去——技术学校到底能为毕业生带来什么优势?回答好这个问题,或许才能真正破解这“悲喜两重天”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