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非典难以改变我国经济增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危机相提并论
盛洪(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非典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来看。短期内会对一些产业产生巨大冲击。如果这种冲击超过了一定的程度,会导致某些产业中的一些企业亏损倒闭,而这种亏损倒闭又可能产生某些连锁反应,类似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但我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国,承受冲击的能力也相对比较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非典危机的冲击力达不到那种程度。
我认为非典不可能成为长期影响中国社会生活的负面因素。当危机刚来时,人们对它没有了解,没有把握,而且也没有应对措施,可能会产生恐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掌握它的信息会更多,也会寻找出更多对付非典的办法,非典的负面影响会越来越小。
赵晓(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从宏观经济学上来看,目前所经历的非典冲击是一个典型的外部冲击,它不是经济体内生的,而是某种突如其来的不可预料的外部因素所致。这样的外部冲击通常会给经济增长造成扰动,但在这种扰动结束后经济活动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次非典危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就是突然往下走,在往下走了以后,相信又会重新回到原来的发展趋势上,甚至会出现恢复性增长。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外部冲击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增长乃至高涨的趋势。
短期来看,非典危机对中国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比较小。因为它影响的是航空、旅游等产业,这些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是特别大。进一步,它可能会影响到外贸领域,但从净进口来看,这种影响并不会特别大。另外还会影响到外商直接投资,但外资在中国投资构成中所占的比例还不是太大。
当前的非典危机其实是一场公共健康危机进而引发为社会危机,非典所造成的最大问题在于它导致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信心危机。这种不确定性的影响,才是非典更主要的影响。实际上,非典所传染的人数及致死的人数极为有限,直接损失也较为有限,但其导致的信心危机足以令最强大的经济运转失常。现在它对中国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之所以没有也不会导致经济危机,是因为中国经济正好处于走向高涨之际。非典不过是浇向熊熊大火的
一小盆冷水
赵晓:我国的经济增长正面临少有的“三大周期”重叠的高速增长现象。一是“中国制造―国际投资与出口周期”,二是“城市化一投资与消费周期”,三是“新兴消费品一消费周期”。现在三大周期重叠,同时发力于中国经济,可以说中国经济正步入了高涨时期。这种增长是由市场力量驱动的,具有很长时间的可持续性。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整体性大趋势。
而且,我国经济是大国经济,不是区域性或者对几个行业依赖很强的经济体。非典冲击不太可能改变中国经济的总体趋势。原因有三:其一,不能高估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水平。就贸易规模而言,中国6000多亿美元的进出口规模几乎相当于CDP的一半,但净出口充其量不过是千亿人民币的规模;就外商投资而言,其在中国投资构成中从来都在1/3以下,净出口则始终维持在占GDP约2%―3%的水平,因此外贸和外资的影响都不是决定性的,而内需才是决定性的。其二,受非典影响较明显的旅游业、航空业、餐饮业等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较小,尚不足以影响宏观经济。其三,非典对人们心理上的影响可能是重要的,但其对亚洲经济的影响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都不太可能和亚洲金融危机相提并论。
非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如果放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中看,就像一盆凉水浇在熊熊燃烧的大火上,这大火不太可能会被浇灭,因为经济增长的上涨力量太强大了。所以,即使经济增长受到非典的影响,中国经济仍会有不同寻常的增长,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肯定还在8%以上。
不过,非典危机如果演变成一种长期危机即持续半年以上,那么对经济的影响会在第三、四季度进一步显示出来。
从全年来看,即使非典对经济增长的打击达到一个百分点,也不太可能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也不可能出现由非典所带来的“非典型通货紧缩”。我国经济的增长率今年也还是会稳稳在8%以上的增长轨道中。可以说,幸运的是,这盆冷水是在我国经济高涨的时候浇下来的,如果这种危机发生在1997年,那会出现雪上加霜的情况,对中国经济所造成的麻烦会非常严重。(摘自2003年4月28日《中国经营报》 孙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