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山之巅的幸福学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山之巅的幸福学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位58岁的普通乡村教师,坚守海拔高达1200米的高山学堂37个春秋;

一所学校,12名学生,其中有9名留守儿童,3个年级一个“家”;

老师因学生快乐而幸福,学生因老师幸福而快乐,幸福和快乐撑起了这所高山之巅的十二人学堂。

一、坚守高山学堂37载,因学生快乐而幸福

9月12日,我前往竹山县宝丰镇马场教学点采访,上山的路并不轻松,仿佛“车行山峰上,人在画中游”。到了公路尽头,下车步行,在崎岖的小路上走了十多分钟,云雾深处传来一阵阵的读书声,开始有些隐隐约约,听不分明,随后越来越清晰,演变成琅琅的读书声。“到了!好远!”马场教学点,比我想象得更遥远。

据马场教学点教师吴华忠介绍,学校位于竹山县宝丰镇西北方向,海拔高达1200多米,距离中心集镇25公里。由于地理环境恶劣,大部分村民都已外迁,现在这里只有三百余人居住。学校现在有12名学生,其中有9名留守儿童,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共三个班,每个班只有4名学生。为了和学生家长及教育主管部门保持联系,吴老师在办公室门外专门钉一个钉子,把手机挂在上面,这样才有稳定的手机信号。

提起执教当年,吴华忠老师一脸自豪。21岁正值大好的青春年华,吴老师开始步入深山马场村执教的生涯。那时,他也是小山村里唯一的“秀才”。当时,他发现上级接二连三派来的一些教师都走光了,没有哪位愿意留在这偏僻的山村执教。孩子们怎么能失学?于是,他毛遂自荐要留在深山当一名民办教师。

当时,在家人朋友不理解的情形下,吴华忠卷起席子到马场村小报到。第一次走上讲台,看着下面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便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发誓要为家乡的教育努力工作,争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山村孩子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马场教学点是全镇最偏远的一所村小,当时是典型的不通车、不通水、不通电的“三不通”学校,只有两间教室,一间办公室,一间厨房,一间教师宿舍,全是破烂不堪的瓦房和泥墙。房子里,到处是老鼠洞,就连白天上课,老鼠也在教室里窜来窜去,好像跟你捉迷藏。屋顶就像“满天星”,每到下雨的时节,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学生上课只能在漏雨的教室里搬来挪去。

吴老师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和想方设法筹集的钱买来水泥、沙子、石灰、瓦片等材料,用了一个半月,才把房子检修好,还把墙体粉刷一新,并将课桌椅、办公设备进行了一番修缮。那时是大集体,他教书每月工资仅为5元,补贴点工分而已。多年来,他放弃了许多次招工、参军、外出务工以及调出深山的机会,坚守耕耘山村课堂。后来,他通过考试转为公办教师,有了教师资格证,他的几位山外同事约他“雁南飞”,都被他婉言谢绝。

吴老师在他的教学札记中这样写道:“当教师虽然没有令人羡慕的权力和财富,没有显赫的名声和荣誉,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但我却坚信:做教师发不了‘钱财’,但培养出了‘人才’。当看到自己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当读着学生那一封封来信,看着一张张贺卡时……你不觉得教师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富有的人吗?当我们的青春年华在学生的身上闪光,我们的热血在学生身上沸腾,我们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有了这些,我们还需要什么,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吗?”

二、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娃,“阳光教育”打造幸福学堂

吴老师37年在马场,执教不改初衷,默默耕耘在深山,为山村下一代传授知识,这种坚守一般人难以做到。别看学校现在只有12名学生,可教学任务极为繁重:一名教师单独完成学前班至二年级的各门课程,每学期备教案十多门课程;更有上不完的课程,上完一年级的课,接着上二年级的课,讲完语文,又讲数学,喉咙常喊哑;忙家访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写家访日记丝毫不马虎;根据班级特点自己确定十星级学生评选标准,评星、授星不走过场。

为解决山区儿童因信息闭塞、见识有限、理解困难等诸多问题,吴老师研制了50多件复式教具用于复式班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由直观到抽象、由抽象到实践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他还常常牺牲节假日走出深山,到集镇购买各种教研资料,了解外面教学信息。

据宝丰镇中心学校校长贺荣祝介绍,吴老师给三个年级的12个孩子同时上课,没有丝毫表演成分。黑板被吴老师分成了三部分,中间部分写了几个二年级的生词,左边部分是一年级的生字,最左边的小黑板画的是拼音的格子,而右边的黑板空着。黑板上的板书工整、美观。

课一开始,吴老师布置一年级的孩子复习学过的生字词组;二年级的孩子读书,找出相关词语;学前班的孩子做认识拼音游戏。这边二年级的朗读结束,一年级的学生也在黑板上组好了词回到座位……这是吴老师多级复式教学中创造的一种教学方法,他总结叫“多级合作,以高导低。”这合作有时是同年级的优困组合,有时是不同年级的高低组合。他很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研究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教学理念,并把它渗透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吴老师深爱着山里的孩子,娃娃们灿烂的笑容成为他心中最美的风景。他教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样样拿得起来,他教态亲切和蔼,辅导非常耐心。他被村民们称作“阳光老教师”,整天喜笑颜开,跟他在一起,任何人都会被他的乐观所感染。

学校没有体育设施,吴老师就发挥地方传统体育和游戏优势,拔河、踢毽子、打陀螺、滚铁环、掰手腕、老鹰捉小鸡、猫捉老鼠……老师乐呵呵,学生笑哈哈。他也是个心细的老师,接送孩子更是无微不至,雨天,他护送孩子过河,河水涨了,就一个个地背过去。对于安全工作,吴老师总是当成头等的大事,他在马场教学点的37年里,学校没有发生任何的安全事故,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诫学生注意安全。

学校四周都是大山,山里孩子生存和学习的艰难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可山里人对文化科学知识的渴望是迫切的。吴老师教过一位名叫邵海(化名)的学生,孩子的父亲曾噙着眼泪告诉吴老师:“我一字不识,长年累月在田地里滚爬,可连一家人的口都糊不饱,总是受穷。没有文化的苦头我们这辈子算是吃够了,我虽然穷,但借钱我也要让我的孩子读书!”

吴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自己,就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身上,他深知在这里当老师的责任。于是他早已下定决心,这里条件再艰苦,也要留下来。37年来,其他教师来了又走了,只有他还坚守在这里。因为他心里还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

学生吴某的妈妈离婚出走了,是一个没人照顾的孩子,由于缺乏家庭教育,他沾染了许多不良习气。特别是刚进校时,经常在上学路上摘别人的果子吃,糟蹋农民的庄稼。吴老师没有嫌弃他,为使他进步,吴老师经常在学习上鼓励他,辅导他,让他树立信心,安心学习,取得好成绩。生活上细心关照,他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克服了不良习惯,最后成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2012年教师节,吴老师再次收到孩子们自己创作的《我的亲人――吴老师》等十多张简笔画,备受感动。

37年来,吴华忠老师送走了一茬又一茬学生。面对学生,他说自己问心无愧;而对妻儿,他却心存内疚,说自己对家庭付出得太少。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吴华忠老师坚守着心中的梦想,也守望着马场村的希望,践行着“一根教鞭无穷乐,两袖清风夕阳红”的诺言。

(作者单位:湖北竹山县宝丰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