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鼓励在校大学生自主创新的方法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鼓励在校大学生自主创新的方法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窦金美 … 来源:互联网 更新:2009-12-31 阅读: 栏目:人力资源论文来源自文秘站 【摘 要】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高校重任在肩。无论是政府还是大学生自主创新方面要做出成就都必须依靠高校创造的良好氛围和各项成果。高校应该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为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而努力。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载体,应该从自身创新素质和教学方法上适应社会对高校的要求,并结合社会做出对教育制度改革。本论文从实际调查入手,主要研究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挖掘存在问题的根源,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重点阐述了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自主创新 创新能力 高校 大学生

美国纽约科技大学校长张钟浚认为“大陆学生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够的问题,而中国学生存在的创新性不足,主要是在大学阶段形成的。”可见要想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关键就是要从大学生抓起。

自主创新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高校重任在肩。对于自然学科来讲,要有新的知识;对于工程技术类学科,要创新一种方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讲,则要创新一种新思想。高校要努力建设创新型学校,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充分调研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现状,有助于社会对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了解和关注。

一、大学生自主创新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比较低下。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试图从各方面来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

(一)大学生自主创新信心不足

为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了解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十分必要。表1是我们的调查数据。

由上表可以分析,广大本科生已经具备了这样一种意识:“有了创新灵感还不够,还必须有为之付出代价的思想准备”,他们渴望把自己的创新才华发挥出来,积极吸收新的信息,不断充实自己,但他们不拘泥于现实的生活空间,不太关注已有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创新自信心不足,从而凸现出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造成这种现状的部分原因归咎于我国传统教学理念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限制。

(二)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欠缺

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创造力上,通过对各种需要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进行调查,从认识和行动两方面来分析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缺乏的原因。

创造力是一种根据已有信息重新组合成新的系统而产生,它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是有社会意义的产物。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发展的基本因素,它主要表现在独立掌握新知识的多少、深度和在处理问题中运用知识的广度方面。因此创造力是创新能力的心理表征。

从主观情况看,大学生对科学的崇尚意识与行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一方面认识追求创新,体现出比较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而另一方面又在行动上迟迟不能落实,主动发挥不够,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等消极状态。大学生的行知反差极不利于提高创新能力,也将是一个较长时期内普遍存在的现象,需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从而转变这一状况。

(三)大学生自主创新缺乏动力

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教育体制,对于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致力于营造创新教育环境,是判断一所学校真正推行素质教育的试金石。从对天津市各高校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高校的学校支持与教学工作开始把素质教育逐渐向更高的层次提升,而学生在自己的班级生活与日常生活中还未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程度。尤其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下,学生更加依赖于老师,而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识和动力。

调查结果深刻的反应出当今大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几乎所有的人都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可是当他们面对不完善的外界条件时,往往不能坚持自己的创新理念而放弃。这是造成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思考

面对调查中显示出的大学生自主创新的诸多问题,我们从学生自身、高校、社会三个角度进行了思考。

(一)大学生本身

虽然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需要具备良好的外界条件的,但大学生自身必须善于利用这些外部条件,积极主动的锻炼及增强自己的创新素质。

大学生要了解自身的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大学生创新的优势在于总体素质较高,理论知识丰富,善于接受新事物,能够抓住变化的趋势。劣势则是经验非常不足,而且创新多凭一时激情,较冲动,不够成熟和系统化,心高气傲,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大学生还应该尽早的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这样才能在大学期间尽可能的学习对将来有用的知识,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等。大学时代要会学习,更要学会学以致用才能将所学的各种知识相互连接起来,迁移到未来实际的工作中去。

大学生必须学会自我管理。许多国外的高等学府在教学管理中融入了学生自我管理。这一机制使得学生的自律能力大大提高,并且能够积极对学习、生活、学生工作甚至学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努力寻求解决办法。这会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自天津工业大学成立

“义缘”这一社团组织以来,开展了许多社团活动、帮助贫困学生实现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开展校园内创业活动。比如建立校园影视中心,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定期播放国内外优秀的影片,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节省了去电影院花费的时间、金钱,又创造了一定的收入。“义缘”还广泛联系企业在校园内招收员工、临时工,开展各类产品介绍会和促销活动,帮助这些企业扩大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打开市场等。

(二)高校方面

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应该从教师队伍和教学体制等方面进行改进。

1.学校重建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将学生的发明、制作、设计、论文、着作、竞赛等创新成果用学分纳入考核标准,是学生创新成果的一种记载方法。目前许多高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些学校甚至明确规定修满创新学分方可毕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创造性活动。在创新学分的激励下,学生会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学习、主动研究、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其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2.教师变灌输为引导

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和学生是引导和被引导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建立宽松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筛选有用的知识,构建知识的框架、分析知识的正确性,学习并运用知识。这是一项“穿针引线”的工作,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所要传授的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敢于质疑的品质,使学生乐于独立思考,发现自己的想法。

3.开展课外创新活动

课外创新活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高校应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组织大学生活动小组,提高教师参与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积极性。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国内开展的学术讨论大会和竞赛等;另一方面,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综合竞赛,促使各类顶尖人才脱颖而出。

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校方可开展案例设计竞赛、电子模拟炒股、商务模拟谈判、创业设计大赛等有益的课外活动。通过竞赛类的项目建立起来的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实践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查阅资料,学习如何运用各种软件,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知识,以及实际商业活动中的各种惯例、规则、技巧等,甚至可以给学生们一个同外界接触、建立起广泛人脉的广阔舞台。

我院举办的国际贸易大赛就十分的成功。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将能力的锻炼和知识的攫取变成了自觉自愿的行为,展现自我的欲望使得学生不断地寻求有新意的点子来突出自己,理论和实践就会擦出创新的火花。

4.提供实践平台

随着社会与高校的联系日益密切,企业、专业研究机构等与高校的合作不断加强,这种强调在广阔的社会环境里进行具体实践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方法也已被逐步接受。学生参与学校与研究机构的项目研究、到院校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实习、到公司企业参观学习等,不仅可以辅助课内教学,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拓展相关学科的知识面,协助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而且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态度作风、人际交往能力,都能起到推动作用。

5.建立创新基金

许多学生都曾经历过有了新点子、新创意,却因为资金有限,个人力量单薄无法完成全部工作,缺乏引导等原因不得不放弃。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收入,高校应建立创新基金,给予学生资金上的支持,使他们有能力从事与创意相关的活动、购买必要的资料设备等。同时组织社团,不仅可以使学生以小团体的形式合作,借助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实现自己的想法,还为学生们的交流提供了场所。更重要的是,创新基金不能只来源于学校有限的经费,而是要学生们自己去争取。当有了较为成熟并具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创意时,社团成员可以与企业沟通,由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共同来完成这一项目。这不仅缓解了高校的来源自文秘站来源自文秘站资金压力,更增加了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锻炼了自身的能力,丰富了高校可利用的资源。

(三)社会方面

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产业结构、政策导向、对教育的支持程度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甚至整个社会的成员的创新素质水平,因此政府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1.加大对创新型教育的投入

任何改革都需要一定的投入,教学改革也不例外。无论是先进教学实验设备的添置、项目课题的研究经费还是各类竞赛、创新活动开支都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否则高校是难为无米之炊的。

政府还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类创新竞赛,奖励新发明、新创造。建立良好的科研、发明的创新氛围和用各种激励方式掀起全民创新的风气。

2.引导高校进行创新

许多高校存在研究盲目,产学研脱钩的现象。我国科研成果不少,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最主要的原因是产学研结合不紧密。高校间研究缺乏交流,导致科研成果重复研究多浪费了许多的资源;而高校研究与企业也缺乏沟通,不了解社会到底需要什么。研究出的科研成果企业不需要,自然就吸引不到资金的投入,最终导致研究更难。

要促进产学研结合,除要求高校与企业建立捆绑结盟制度之外,政府还应当建立战略上的引导。使高校多从事研究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贡献的项目。

3.加强对高校的监督管理

国内已经为建设创新型社会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不少高校还是安于现状,不肯做出改革,甚至挪用国家的科研经费大建校园,进行没有实质意义的攀比。对于这种现象的产生,有部分原因是国家的监管力度不足。政府应严格监督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并定期从学校科研成果、各类比赛获奖情况、硬件软件设施情况、课程的设置、学生的评价等各个方面来考察学校的推进创新工作。

4.鼓励大学生创业

首先可以,降低创业门槛。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最缺少的就是资金,政府应该在这方面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其次,简化大学生创业的手续,提供一定帮助。许多大学生由于创业需要的复杂程序而止步,我们认为无论是对大学生还是社会上的其他人,政府都应该简化手续,缩短办理一些必要证明的周期,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在办理执照等复杂流程中提供帮助。为大学生创业开通一条绿色通道。再次,可以建立创业园,将有共同理想的大学生集合在一起,将他们的力量集合在一起,引导他们利用自身的、外部的优势条件去发展,甚至形成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陈菲,周冉.“去中心”教学理念对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8,1.

[2]陈朝晖,王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引入“主动实践理念”[N].高教论坛,2008,4(2).

[3]黄尔烈,王羡农.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多重课堂[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08,23(1).

[4]黄尔烈,安宪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0(2).

[5]田建国.关于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英才高职论坛,2007,(1).来源自文秘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