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本科院校风电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本科院校风电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分析了风电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状况,针对风电行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认为本科院校的风电人才培养是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重要基础;并从课程体系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校企合作几方面提出了基于本科院校风电人才培养模式与对策。

关键词:风电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科研教学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85-02

风力发电是一门高度综合、相互交叉的学科,涉及机械、电力、材料、加工、液压电控、电机等多个学科门类。风电人才是指具有必要的风电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进行风力发电机组研发设计、规划制造、运行试验及项目投资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并在风力发电领域具有国际交往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在培养风电人才方面是以技能型和应用型为主,绝大多数面向风电行业的基层工作岗位,虽然暂时缓解了人员短缺,但却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1]。人才培养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在我国高速发展风电的同时,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瓶颈。

一、风电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

目前,我国风力发电领域技术创新还很薄弱,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制造能力落后,主要通过技术引进和国际合作来缩小差距[2]。风电要想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就必须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显然,如果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就不能进行再创新;而自主创新的核心问题也还是人才问题。目前,我国从事风电的技术人员大多数是从其他行业转过来的,他们普遍缺少风电方面的专业培训和技术学习。高职院校重点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设置与实际工作需要直接对应,侧重培养具有基本应用和基本技能型人才。而我国本科院校从2006年起才开设风电专业,截止到2010年仅有16所本科院校开设风电专业[3],可见人才培养数量十分有限。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前,平均每年要新增装机容量约200万千瓦,要实现这个目标,大致需要40万的风电人才,其中40%为具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现在我们每年才能培养2000人左右[4],远远满足不了风电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要使中国的风电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培养风电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

二、培养模式与对策

随着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风电技术领域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系统掌握风电理论并具有风电工程设计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匮乏。风电人才培养,一是要大力培养总体设计人才,能担任总设计师、总工程师角色的人才;二要培养创新人才,能在一个专业领域中有创新思想,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专家。本科院校具有教学与科研优势,应集中高端人才的培养,使其成为风电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

1.构建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按风电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依靠教学、科研实力,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应重新构建、整合及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摆脱以往单一学科体系的制约,吸收风电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与成果,构建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具有前瞻性、交叉性和专业性。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如可以将《电力电子技术》与《电机控制技术》、《检测技术》与《风力发电机组监测与控制》等单一学科课程交叉融合,形成综合性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把《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控制技术》等课程与《计算机仿真》紧密结合[5],实现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形成提出问题的意识、思考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风电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2.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实际中发现问题、学习中解决问题、实践中证实问题的闭环学习模式,以强化理论分析研究能力、工程设计实践能力及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实行多种形式教学法[6]。①科研课题转化教学法。对于本科院校的大多数教师都承担着一定数量的科研课题,同时还承担着相关学科的教学任务,为了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把科研与教学相融合,将科研课题按学科进行横向分解、按内容层次进行纵向分解,把科研课题向教学内容转化,打破学生对科研的神秘感,拉近了学生学习与科研的距离;同时科研课题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②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把工业生产、工程实践及科研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与学生一起分析其背景、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解决设计方案,学生以团队的形式研究、讨论,通过对问题的研究、讨论来学会收集信息,提供和评估设计方案,选择和解释行动过程。通过问题探究式的学习途径,培养学生在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校企合作。从未来发展来看,企业所需的人才与高校的培养将越来越呈现出协作化和社会化趋势。一方面,企业难以单独承担教育的职能。在技术研发、产品实验及参数检测等方面希望与高校展开协作,把企业的生产实践得到理论的验证。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学校很难具有企业的生产设备,因此,本科院校的风电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相结合,可以在企业获得更多理论与实践的机会。加强校企合作,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风电复合型人才,同时,也是学生、企业、高校三方互利互赢的有效途径[7]。①建立校企学习两个阶段。校企双方协商制定培养方案,在校学习阶段以强化基础理论、工程设计能力及实际创新能力为主;在企业阶段强化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通过理论得到验证。推行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突出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②校企深度合作,提升工程试验和教学功能。在资金方面争取企业的支持,有效地改善和提升专业、专项工程试验及教学条件。建立以企业投资为主体的校内工程试验及教学基地,既可以作为企业产品研发、试验、测试等,又可用于教学实践。③提前进入角色,适应企业需要。即在毕业前安排学生到指定的风电场及风电制造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实习,建立有效的实习管理体制,强化学生实习的过程管理,将学生的实习、毕业设计及校企双方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完成了学业又提前进入了角色,适应了企业的需要,受到企业的欢迎[8,9]。

随着我国风电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风电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特别是系统掌握风电理论,并具有风电工程设计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解决这一问题,本科院校具有科研优势,应成为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也承担着为国家培养紧缺人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通过对风电行业的调研和进行风电技术研究及从事本科专业教育的经验,针对风电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基于本科院校风电人才培养模式与对策。

参考文献:

[1]徐洪亮.中国风电发展需要关注四大问题[N].中国电力报,2005-08-02:005.

[2]刘吉臻.从行业需求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20-23.

[3]姜玉立,何伟军.我国风电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24):36-37.

[4]董礼.风电发展人才为本[J].风能,2010,(9):64-66.

[5]丁立新.基于风电企业需求的高职风电技术专业及课程设置[J].中国电力教育,2012,(27):38-39.

[6]许建潮,胡明,王红梅.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7(4):56-57.

[7]高燕,刘永俊,常晋义.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2,(12):42-45.

[8]毕忠宜.我国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2.

[9]何建军,陈荐.风电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31-33.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科学规划项目(2009102)

作者简介:刘波(1960-),男,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风力发电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