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柳州市农村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伍传仁(1969-),男,大学本科,主要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045-02
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态势复杂,流行模式多样化, 而农村现有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 农民自我防护意识差, 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特别是农村城市之间的人口大量流动,构成了艾滋病流行的潜在威胁[1]。柳州市实施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3年以来,加大了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和干预力度,为了解该市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以及防治需求,探索影响因素, 为下一步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决策参考,于2011年6月开展了有关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户口在所调查的乡镇或在该乡镇居住 3 个月以上的居民,年龄为15-60周岁 。
1.2 抽样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法, 在柳州市各县区各抽取一个乡镇, 然后再在所抽中的乡镇中, 分别抽取1个自然村,共调查10个村,每个自然村20人,共200人。
1.3 调查方法与内容:采取现场问卷调查。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 自行设计调查表。在正式发放问卷前, 每村约选取20位村民进行了预调查, 根据回答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修订。调查人员分发问卷,由调查对象独立作答。被调查者不能独立完成调查时,采用面对面访谈法。所有的调查人员都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每个调查访问时间在 30 min左右。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一般特征、 艾滋病相关知识、对艾滋病相关态度、艾滋病相关行为等。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调查200人,其中男性115人,占57.5%; 女性 85人,占42.5%。年龄为18-60岁,平均年龄为42岁。75%的村民已婚, 90%的夫妻总住在一起或多数时间地一起。30%的村民为小学及以下文化, 45%为初中文化。68%的村民外出打过工。
2.2 相关知识、态度及日常防护行为:调查显示, 当地农村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知识、预防知识知晓率依次为: 76.4,78.5%, 79.3%。但没听说过艾滋病2%。只有 25.8%的人愿意同艾滋病人来往, 63.2%的人愿意给予艾滋病患者帮助。过去一年去过条件差的诊所打针、牙科诊所拔牙或诊疗牙齿者依次占177%和11.2%; 愿意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或无所谓者占35.3%;输血时不会主动询问血液的艾滋病或肝炎病表检验情况者占42.8%;过去一年患过病者占3.9%。
2.3 健康需求情况及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未接受过较全面的关于艾滋病健康教育者占22%, 想了解艾滋病知识者占82%, 艾滋病获得途径的前4位依次为宣传页(88.8%)、电视广播(70.3%)、报刊杂志(25.2%)、海报(15.2%)。希望获得相关健康知识的途径前4位依次为电视广播(66.1%)、宣传页(24.2%)、报刊杂志(23.4%)、宣传活动(22.3%)。
2.4 相关状况分析:部分调查对象存在危险, 如婚外、 等, 安全套使用率低,安全套知识欠缺; >15%的人不知道在哪里可以得到安全套, 约30%的人不知道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第1次未使用权用安 全套的原因前 3位依次是没想到要用、忘了准备、不习惯。
3 讨论
3.1 调查发现, 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8.3%。结果提示,尽管经过多年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农村居民所接受艾滋病知识仍然有限。调查同时发现, 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年龄呈负相关、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 男性对艾滋病基本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女性要好,年龄偏大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 可能接受新信息、 新知识的能力较低,接受知识的途径也非常有限, 只能通过听、说获知, 而年龄小、文化程度高, 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途径也多。健康教育是预防HIV的最好途径之一,因此, 首先,健康教育应立足于全方位,加强综合性宣传教育, 开展灵活多样的宣传活动, 提高宣传效果。同时要针对年龄较大、低文化程度、女性人群制定相应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策略。
3.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三种,目前, 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本次调查中,有5.2%的人有婚外, 62.1% 的人在最近1 次中没有使用安全套, 2.5%的人在最近1年内因性病求医,且12. 1%的人不反对婚外, 9.1%不反对,一方面说明农村居民性观念、日趋开放, 同时也表明他们的艾滋病预防意识薄弱。研究表明, 持续、 正确使用安全套,保护率可达 90%~95%, 感染率比不使用时降低10-20倍。因此,如何控制和减少高危是今后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将推广使用安全套作为主要目的和内容。通过提倡洁身自好, 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 降低经性传播艾滋病的危险性。
3.3 调查表明,累计外出务工时间在 6个月以上占调查人数的61.4%, 外出务工是艾滋病知识得分、婚外的影响因素。外出务工人员是流动人口的主力军。有人认为,人口流动是艾滋病快速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流动人口已经被确定为HIV传播的高危人群,并在H IV从高危人群到普通人群的传播中起到桥梁作用。因为流动人口正处于性需求的高峰期, 但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等各种条件所限, 其性需求难以通过正常途径满足,且安全套使用率较低, 使他们面临艾滋病的严重威胁。所以,必须有专门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3.4 农村居民艾滋病的主要信息来源为电视, 占 79.5%, 且有75.6%的人希望通过电视获取艾滋病知识, 凸显了电视在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重要性。建议有关部门密切合作, 多制作艾滋病预防控制的节目和广告,并增加播出频次, 丰富节目内容。调查也发现,农村居民从报刊书籍、 免费宣传资料等途径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比例不高, 说明他们的知识来源过于单一, 提醒要积极发挥各种大众传媒的作用, 扩展知识传播途径, 提高吸引力。调查得知,有 87.3%的人最希望医务人员讲授艾滋病知识,可能是他们更相信其专业性和权威性,因此,卫生部门要制订政策,引导、 鼓励各级医务人员深入农村, 通过社区义诊、培训、 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形式, 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
3.5 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对艾滋病存在歧视现象, 21.9% 的人不同情和不愿意帮助艾滋病病人,41.3%的人对艾滋病感到害怕。不愿意继续与艾滋病病人交往的占32.4%。歧视具有很强的危害性,调查对象的性别、婚姻状况、传播途径知识得分对歧视相关态度和行为的形成有显著影响。有研究认为歧视现象不能在短期内消除, 针对引起歧视的主要原因,大多数人认为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来降低艾滋病相关的羞辱和歧视。
3.6 在农村地区尤其是艾滋病高发区普及自愿咨询检测(VCT),进行艾滋病病毒监测是农民的需求:本次调查中发现,虽然多数农民(94.38%)表示如果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会主动去做检查,但他们只是有这个愿望,由于医疗不便,大都还没有付诸行动。
艾滋病(HIV/AIDS)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传染病,已成当今世界人们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迄今为止,艾滋病既没有有效的预防疫苗,也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传统的以生物学手段为主的传染病防治策略面临严峻挑战,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成为国内外公认的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最有效手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虽然有所了解,但深度不够;对于艾滋病以及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恐惧心理较强,安全套使用率偏低 面对我市艾滋病的流行的严峻形势,还需进一步加强全民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今后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宣传党和国家对艾滋病的相关政策;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推广安全套使用;消除恐惧和歧视心理;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是大众传播艾滋病防治知识。
参考文献
[1] UN AIDS. Population and mobility[R].UNAIDS Technical U pdate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