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发展循环经济的急迫性和思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发展循环经济的急迫性和思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网络经济、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21世纪发展的三大亮点。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源于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单一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倡导经济良性发展实施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性选择。循环经济要求将经济活动按照生态环境系统的模式,组织成“自然资源―产成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促进整个经济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物质和能量,达到“低成本开采、高效率利用、低污染排放”,把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循环经济的理念,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传统经济“自然资源―产成品―排放污染―环境治理”的单向线性生产过程,带来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污染物的超标排放。要解决这些问题循环经济是必然的选择,一个理想的循环经济系统是把绿色生产和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视为一个系统。

一、发展循环经济急迫

1、资源的稀缺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

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的稀缺性,即从相对的意义上来谈资源的多寡的,它产生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矛盾。这也就是说,稀缺性强调的不是资源的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欲望无限性的有限性。

但对于人类社会而言,这种稀缺性的存在又是绝对的。这就是说,它存在于人类社会各个时期。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绝对稀缺是指在任何社会和时代资源都存在稀缺。这是因为一定时期内,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可以替代资源的物质是有限的;一定时期内,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资源的稀缺性呼唤经济发展的模式必然选择循环经济。

2、发展循环经济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

从根本上看,我国还没有完全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尽管我们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经济从1985年至2000年的15年期间GDP的年均增长率达8.7%,而经济的高速发展是用较大投入、较高消耗和较重污染换来的。从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势头看,传统的增长方式还在延续。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还相当粗放,我们每创造1美元,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按照现有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总量不断增加,能源、资源的消耗也随之增加,而我国的资源并不富有,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能源供给面临极大的短缺。这就需要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的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生产系统中

的能量循环,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必然的选择。

3、发展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科学发展观就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发展的实践丰富着发展的理论,发展的理论指导着发展的实践。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使发展的内涵更加清晰,发展的途径更加明确,发展的眼光更加深远。长期以来的发展只考虑人的经济需要,而不顾自然供给的可能,是造成经济不能持续发展的根源。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使得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200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460亿吨;全国烟尘、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大超过环境容量;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1941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二次污染严重。全国660个建制市生活垃圾产生量1.36亿吨,集中处理率为54%,仍有0.62亿吨未经任何处理。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比如2003年我国消耗的各类资源折合后约50亿吨,其中煤炭、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的消耗量都超过世界总消耗量的四分之一以上;由于国内资源供给能力不足,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大量消耗资源必然带来大量排放,使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影响到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恶化。

这一切都表明,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大国,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节约相统一。随着向工业文明的迈进,人口、生态、环境、资源等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4、经济一体化和绿色壁垒国际背景迫切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经济一体化给发达国家提供了把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机会,同时又把环境和生态保护作为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谈判的令牌,迫使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中作出更大让步。发达国家近年来设置的贸易壁垒正从关税型转向环保型,表现为掌握核心生产技术后,再提高行业进入门槛,甚至从生产的源头入手就开始实施产品控制。比如某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的农产品提出苛刻的无公害绿色标准,过高的绿色门槛阻挡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良好势头。为了参与经济一体化,打破贸易壁垒,我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二、推行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

1、推行循环经济首先应树立循环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循环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是相互依存的。人们的循环经济活动在循环经济系统中进行,但这些活动都要以生态环境系统本身的自然运行为基础,两个系统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价值转移和信息传递等生态环境经济交流运动,因此它们之间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上就经常要保持一定的数量和比例的关系,这一关系得到保持,循环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平衡稳定关系就能够维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就协调顺畅;这一关系得不到保持,两个系统之间的平衡稳定关系就不能维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就要受到阻碍。人们长期以来发展经济,没有得到应有的经济效益,反而造成了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又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基本原因就是缺乏生态环境与循环经济协调的观念。

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仅仅沿用19世纪以来机械工程学的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2、采取多种措施,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综合运用物价、税收、投资、信贷等政策条件,调整企业的经营行为,促使企业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经营理念。在物价方面,通过基础能源等价格政策的调整,提高“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行业的生产成本,限制其盲目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使用和生态保护。在税收方面,可尝试对循环生产企业减免所得税等补偿机制。在投资信贷方面,政府应把循环经济行业作为投资的重点领域,加大对循环生产企业的融资支持。

3、加大对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的技术上的研究和投入

研究和投资的主体应该是社会、国家和企业共同参与。因为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的技术的受益者不仅是企业,而是整个社会和国家。再者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的技术研究的投资规模也往往是单个企业难以承受的。只有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发展循环经济才具有技术基础和技术条件。技术的先进性可降低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的成本,为企业推行循环经济提供动力和源泉。否则,如果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的成本大大高于企业取得自然资源的代价,则企业在资源的利用上就缺乏比较优势,就不会发展循环经济式的生产。

4、发展循环经济要在企业中开展 “绿色生产先进典型”的创建活动

大力推行绿色生产,从原材料的采购、组织生产、成本核算、物流配送、产品销售等环节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生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遵循“绿色是生命力”原则。

5、扩大循环经济的试点和示范, 把以第二产业为主发展到一、二、三产业并举,向消费和流通领域延伸

扩展到生态环境工业园、经济开发区、试点城市、试点省,将评价指标纳入政府政绩企业业绩的考核。贵阳市是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我国首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辽宁省和江苏省也在着手调研、起草这方面的地方法规。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是我国第一个工业类型的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它彻底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废物―排放的线形物质流动过程,而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物质流动模式,企业已建成了“磷铵―硫酸―水泥联产”等3条生态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使主要产品的成本降低30%以上,实现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可以“双赢”的理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多年成功运行经验的生态工业园区的代表,对推动循环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6、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推行绿色会计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将会计学和生态经济学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全新的应用学科,以围绕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的补偿为中心,采用以价值形式为主的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以生态环境和财经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会计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外部性进行确认、计量、报告,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价值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绿色会计的基本目标和循环经济的目标是一致的。绿色会计核算与报告将提供关于环境资源的利用、损失浪费、污染破坏和补偿恢复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促使企业以理性的观念,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达到把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