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准备活动中牵拉练习对预防运动损伤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准备活动中牵拉练习对预防运动损伤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通过调查、统计陕西师范大学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在体育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和损伤前所做准备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是否牵拉练习、牵拉练习的时间、强度、部位和形式等内容,分析研究调查数据,并根据准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分析准备活动中牵拉练习预防运动损伤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准备活动 牵拉练习 运动损伤

一、引言

准备活动是在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前有目的地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是人体由静止状态向运动状态转化的一个过渡阶段。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大脑皮层对运动的分析、判断能力,从而使动作完成得更协调、准确。同时准备活动也可以提高呼吸、循环系统机能,降低肌肉、韧带的粘滞性,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与力量,为发挥最大身体运动能力与预防运动损伤做好充分准备。研究表明:准备活动质量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准备活动的负荷强度、负荷量、活动形式及时间等直接影响准备活动的质量。常规的准备活动一般包括5―10分钟的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关节活动、与运动项目有关的专项练习等。近年来,牵拉练习逐渐成为准备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牵拉练习指依靠自身或外加的力对全身的肌肉、韧带进行拉伸,增大肌肉、韧带的活动范围,从而降低肌肉、韧带的粘滞性,为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而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牵拉练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单实用,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文献资料显示,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在牵拉练习的生理机制、形式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为预防运动损伤提供了客观依据。

我在体育专业学习过程中和观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发现较多学生在运动中易发生胳膊、背部、腿部的肌肉拉伤和关节损伤等运动损伤,可能与教学、训练及课外体育活动时准备活动不足或牵拉练习不足有关。本研究试通过对我院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在体育教学、训练和课外活动时发生的运动损伤情况和准备活动(以是否牵拉为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期找出运动损伤与准备活动(牵拉练习)的关系,并分析研究牵拉练习的形式、部位、时间等具体因素对运动损伤的影响,从而为我院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陕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在校的学生共25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体育专业学生100名,非体育专业学生150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并掌握牵拉练习的原理、作用,以及相关的研究现状。

2.问卷调查法

向抽取的250名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共250份,收回205份,其中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93.6%。

3.统计分析法

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整理出相关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与发生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运动的情况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运动的频率(指体育课或体育专业课以外的体育活动)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专业有68%的学生每周参加4次以上的运动,而非体育专业74%的学生一周只参加1―2次运动,平均活动次数明显低于体育专业的学生。

(2)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体育专业随机选取的82名学生中有38人在参加运动时曾经发生过运动损伤,损伤率为46%。而非体育专业的110名学生中有45人在参加运动时发生过运动损伤,损伤率为41%。然而,结合表1我们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运动的频率为每周3.7次,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的2.1次。但体育专业学生运动人均发生损伤率为12%(人均损伤率=损伤率/平均活动次数),而非体育专业学生每人每周平均活动2.1次,人均损伤率为20%。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均运动损伤率明显高于体育专业学生,这可能与体育活动中准备活动的情况有直接关系。

2.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和损伤性质及原因分析

(1)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

表3显示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常见部位是:踝关节和大腿,其次为手指、腰、膝、胳膊、躯干和小腿。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运动损伤最常见的部位是踝关节和大腿,然后腰、胳膊、膝、手指、小腿和躯干。这与学生经常活动项目的技术特点及人体解剖学特点有关。如球类运动中足球、篮球等易发生踝、膝关节的损伤。田径项目中跨栏、跳远等易发生大腿股后肌群的损伤。

(2)运动损伤的性质及原因分析

通过表4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体育专业学生还是非体育专业学生,发生的运动损伤主要是肌肉和关节韧带的损伤。体育专业学生肌肉拉伤占损伤人数的42%,关节韧带占损伤人数的34%,非体育专业学生肌肉拉伤占损伤人数的42%,关节韧带占损伤人数的36%。发生肌肉拉伤是由于肌肉主动的猛烈收缩或被动的过度牵伸,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担的最大限度而引起的肌肉组织损伤,与肌肉粘滞性大或弹性和伸展性不足有直接关系。关节韧带损伤是由于关节活动超出了正常的活动范围而引起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软组织可伸展性小和活动范围不大造成的。

由表5可以发现体育专业学生发生的运动损伤主要是在课外活动中,非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主要是发生在比赛和课外活动中。在与体育专业学生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在专业技术课上,因为教师严格把握准备活动的质和量,准备活动系统、充分,所以体育课上发生的运动损伤很少。而参加课外活动时因为缺乏教师的督导,学生很少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的质量很差,致使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而造成损伤,所以课外活动时发生的运动损伤明显高于体育专业课。在组织了一部分非体育专业学生观摩了体育专业田径课后,很多学生反映,他们在体育课上准备活动的强度、时间和牵拉练习程度均不如体育专业课,而在课外活动中很少做准备活动。

通过表6可以发现体育专业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多是因为动作、技术失误而造成的,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的损伤只占损伤总人数的18%,非体育专业学生发生损伤的原因多是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的,占损伤比率的47%。这表明体育专业学生准备活动的质量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

4.准备活动中牵拉练习的调查与分析

(1)准备活动中进行牵拉练习的情况

通过表7可以发现准备活动中牵拉练习应用的多少与准备活动质量的高低及运动损伤是否发生有直接关系。体育专业学生在参加运动的过程中,有72%的人在准备活动中对肌肉、韧带进行了牵拉,而非体育专业学生只有32%的人在准备活动中加入了肌肉、韧带的牵拉。由于牵拉练习可以增加身体柔韧性,使肌肉、韧带和关节与关节之间的配合更加柔和,从而有助于随后运动过程中运动潜能的充分动员及防止运动损伤。这是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人均损伤率高于体育专业学生的原因之一。

(2)准备活动中牵拉练习的强度

通过表8可以看出在准备活动中加入牵拉练习的体育专业的59名学生中,44%的学生在牵拉肌肉、韧带时持续10―15秒,47%的学生持续15秒以上。而非体育专业的36名学生中,53%的学生在牵拉肌肉、韧带时持续5―10秒,31%的学生持续10―15秒。研究表明:在进行牵拉练习时,每个练习达到最大牵拉位置时要保持拉伸位10秒以上或稍长才能降低肌肉粘滞性,增大活动范围,从而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周维军.静力性拉伸的运用)。非体育专业学生虽然也进行了牵拉,但由于牵拉的时间不够或强度较小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人均损伤率高于体育专业学生的原因之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准备活动中牵拉练习的主要部位

通过表9我们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学生在准备活动中加入牵拉练习的59名学生中,100%的学生对背部和胳膊进行了牵拉;69%的学生对大腿进行了牵拉;64%的学生对踝进行了牵拉。非体育专业在准备活动中加入牵拉练习的36名学生中,100%的学生对背部和胳膊进行了牵拉;56%的学生对大腿进行了牵拉;47%的学生对踝进行了牵拉。同时,访谈中非体育专业学生表示他们在牵拉练习时质量较差,牵拉很不到位(怕疼痛)。上述牵拉部位的统计数据与表3发生运动损伤率相符,即准备活动中牵拉练习少的部位在运动过程中易发生运动损伤。

5.准备活动中牵拉练习对预防运动损伤的影响

上述调查数据表明,准备活动中是否做牵拉练习及牵拉练习的时间、强度部位等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特别是与肌肉拉伤、关节损伤等运动损伤密切相关。在准备活动中加入一定强度的、高质量的牵拉练习可以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文献资料表明,现代牵拉练习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静力性牵拉

通过缓慢的动力拉伸,将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拉长,当拉长到一定程度时保持静止不动,使这些软组织受到拉长的持续刺激。

(2)动力性牵拉

通过多次重复某一拉伸动作的练习,使肌肉、韧带等软组织被拉长。动力性牵拉由一整套大幅度动作组成,比静力性牵拉运动强度要大,可为比赛和训练做准备。

(3)被动牵拉

被动牵拉是由一名同伴或一名教练员协助参与来完成。被动牵拉一定要掌握必要的技巧,以保证安全。

(4)神经―肌肉本体促进牵拉

由练习者和同伴互相配合,通过一系列主动和被动的动力、静力拉伸步骤,能够避免被拉伸肌肉牵张反射现象的发生和获得更大拉伸效果的训练方法类型。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准备活动质量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准备活动的负荷强度、负荷量、活动形式及时间等直接影响准备活动的质量。

2.在准备活动中加入一些专门性的牵拉练习不仅能增加某一部位的柔韧性、增加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而且能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3.牵拉练习的时间、强度、部位是影响牵拉练习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与运动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

(二)建议

1.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训练时要强化、提高学生对准备活动特别是牵拉练习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自觉养成参加运动前特别是课外活动时做准备活动并进行牵拉练习的习惯。

2.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教师应注意传授牵拉练习的科学方法,包括牵拉的时间、强度、部位等基本要求。

3.具体牵拉练习时要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牵拉动作要缓慢、柔和。在进行动力拉伸时,要逐渐加大动作幅度,使肌肉、韧带等尽量被拉长;充分利用肌肉退让工作,使肌肉逐渐拉长,避免用力过猛而造成损伤。

4.在体育教学、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时,应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结合肌肉力量训练加强易伤部位的牵拉练习。

参考文献:

[1]卢义锦,姚士硕主编.人体解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邓树勋,洪泰田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张英波主编.现代体能训练法.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4]姚鸿恩主编.体育保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陈彩珍,卢健.牵拉运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广州体育学院报,2004,5:30-31.

[6]刘熙,刘雄.对体育院系学生运动损伤规律的调查分析.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1,12:54-56.

[7]崔玉朋.韧带拉伸练习对肌肉爆发力的影响.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3:65-67.

[8]杨锡让主编.实用运动生理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