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审计职业判断对教学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审计职业判断对教学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阶段,2010版新修订审计准则为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强化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特别强调执业中要保持职业怀疑,运用审计职业判断。审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认识职业判断的重要性,分析影响审计判断的主要因素及主要判断事项,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基于新环境下对职业判断的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按专业胜任能力框架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对审计教学工作者考虑如何提升在校学生的判断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审计职业判断研究现状回顾

(一)理论界的关注 西方的审计理论对审计职业判断的研究早于我国。追溯审计人员诉讼案件的增加、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的变化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对审计职业判断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一些案件的审理中,法院的判决态度、公众对审计人员责任的期望、及公众对审计人员的责任开始发生了变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早期,随着审计责任的扩大,针对审计人员审计失败的诉讼案件急剧增加。这时,审计人员经过大量审计判断发表审计意见时,所包含了源于审计判断的固有风险引起了审计理论界的关注并开始对职业判断问题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人们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还很陌生,进入90年代,随着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恢复重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逐步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作用,对审计责任的了解也在增加。审计人员的诉讼案件时有发生。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震惊行业乃至全社会的案件,更是让人们反思。研究如何避免法律诉讼,成为职业界非常关注的问题,行业内人士开始重新慎思审计职业,审计职业判断问题引起了我国审计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判断的影响因素分析、审计判断与审计风险的关系方面。

(二)审计实务中执业准则的演进 审计执业准则作为审计人员执行鉴证业务及相关服务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审计人员执业的权威性标准。从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明确执业责任、维护社会公众利益角度出发,审计准则的演进体现了准则导向的基本理念。现代审计从制度基础审计逐步到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职业判断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重视。当今世界,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化,企业组织结构及其经营活动方式日趋复杂,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影响经济的各种因素的变化越来越大,会计准则要求的判断和估计难度加大,一些企业管理层出于筹资和业绩考虑进行舞弊的动机仍然存在,这使得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新的执业环境和执业风险。国际审计准则开发的审计风险模型,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至此,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职业判断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我国2006年颁布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已达到与国际准则趋同,并随国际审计准则的变化而不断修订与完善。如2010版修订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101号—注册会计师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第16条、22条更加明确地强调了审计职业判断的含义及其工作要求,体现了对审计职业判断的认识有了新的高度。

(三)审计教学中的认识 从职业需求对审计教学的影响分析,审计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与社会对审计职业的要求相吻合,不同层次的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虽有差异,但就审计课程而言,本科阶段教学中应知应会基本的、核心的知识与能力应该是相同的。从培养大学生思维方面,审计重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审计职业判断的能力。从技能方面,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实践性和胜任能力培养,强调在具体环境中分析判断,应用知识。各类高校纷纷开设校内审计实验室,开审计实训课,并改进了教学方法与手段。如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这些都表明在审计教学中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训练有了较深的认识。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在2010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都突出体现了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有用的人才。

从审计职业判断的研究可以看出,理论界和审计职业实务领域已有较多的研究,但教育与培训领域还相对滞后,从目前各院校审计课程教学现状看,还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因素,具体表现在:教学方法传统,多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注重理论教学,教材内容过于关注准则条例、规章制度的条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处在认识阶段;实践教学缺乏相对统一有效的模式,实践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高校审计教师队伍素质差异性大,教师实践锻炼不足,难以在教学中传授价值较高的职业能力等。 所以,高校审计课程教学中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创新。

二、审计职业判断理论基础

(一)心理学基础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判断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心理过程。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是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心理特征。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判断与知觉是人们做事的两种方式,心理学称“态度”。审计职业判断可以看做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具体审计事项认知的心理过程。

(二)高等教育学基础 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优化;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高等教育阶段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点。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应注意建立与专业方向相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基于上述理论认识认为,判断属于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审计课程重在培养学生专业胜任能力。教学过程是胜任能力获取与保持的有效途径,审计教学中应侧重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审计事项的职业判断能力。

三、审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

审计最基本的关系包括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对象。下文从审计基本要素特点分析审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一)审计主体因素 分析审计职业判断,离不开分析审计主体的特征。任何审计业务又都是针对特定的委托事项进行的,因此,审计职业判断是人与事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例,审计主体是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对审计主体的要求职业规范作出明确的规定,即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不得从事不能胜任的业务。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中明确要求在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时,应当合理运用职业判断。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中构建了注册会计师职业生涯胜任能力的总框架。胜任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和道德与态度以及实务经历。从胜任能力框架中看出对审计人员必备的素质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基本素质即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二是综合素质即职业判断能力,它是审计人员学识、经验、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审计主体的基本素质会影响职业判断,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如审计人员的诚信、责任感、敬业精神、努力程度等主观因素。可见,职业判断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也显示出判断的主观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