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未来数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未来数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迅速,业务规模增长快,收益实现良好,风险严格可控,是市场中深受客户欢迎的重要投资品种之一,更成为商业银行快速崛起的中间业务。

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丰富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是提高我国直接融资比例,改善金融资产结构,促进金融脱媒的重大金融创新,有利于在信用快速扩张,资本约束条件不断提高的趋势下,加快我国银行业经营战略转型。

当前我国银行理财业务正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亟待改善相关法律和监管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自主创新,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业务层次。

发展现状

我国银行理财业务经过十来年的发展,近年来展示出了爆发式增长态势,显示出了旺盛的市场需求。

2005-2009年,我国境内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规模分别为2000亿、4046亿、8190亿、37,000亿和71,533亿,年度增长率分别为292%、102%、100%、352%和93%,截至2009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3.1万亿,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重要的投资品种之一。预计未来若干年,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各家银行继续以各自特色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吸引广大投资人的关注。

目前,境内银行主要采取获取利差的盈利模式发行理财产品,按照预期收益率支付客户收益,相对基金系等其他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受市场波动影响小,收益稳定而且可预期,收益实现情况整体良好。

在基金系QDII产品普遍出现亏损的时期,银行理财QDII产品表现良好,明显领先于部分外资行和基金系QDII产品净值水平。2008年,基金整体亏损7000亿,收费却仍高达300亿。同年,银行理财产品为客户实现收益120多亿,取费只有100亿。

银行理财产品在风险控制方面秉承了商业银行风险厌恶的特征,近年来,境内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基本围绕本金安全、收益稳定的目标开展,风险水平设计主要是中偏低的风险度取向,没有推出如部分外资银行本金可能招致大幅损失的产品。

金融创新

利率市场化是资金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以金融产品创新代替金融制度变迁是当前形势下利率市场化的主要路径选择。引入不受利率管制的新的金融产品并积极培育发展,使之成为市场当中重要的新的投融资工具,并且成为存贷款这一传统业务的有益补充,既增加了利率市场化的市场板块,完善了市场功能,又避免了存贷款业务遭受完全放开利率管制直接带来的正面冲击。

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创新性地开辟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新路径。首先,银行理财产品定价突破了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以储蓄客户为主,理财产品是存款的重要潜在替代品。

从产品定价来看,当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受金融市场中其他投资品收益率影响较大,变动灵活,是高度利率市场化的产品,其收益率明显高于同期限的存款利率,2年内各期限平均利差约1%(如图所示),突破了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也印证了管制利率下的“金融抑制”理论。

其次,通过“理财+信托”模式的信托贷款利率一般低于贷款利率,冲击了贷款利率下限管制。目前监管部门对信托贷款利率下限未有明确规定,由于信托贷款这一直接融资效率高,不计提为银行风险资产,一般信托贷款利率要低于同信用等级贷款利率,有时会突破贷款利率下限。

融资手段

由于历史沿革,我国金融资产结构一直以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为主。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就把积极稳妥发展直接融资作为金融改革最重要的内容。

目前,发展直接融资已初见成效,到2007年底,股票、债券和保险准备金分别占国民收入的85%、38.7%和10%,金融资产结构有所改善。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依然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直接融资水平还很低。

从融资结构看,贷款仍然是主要融资方式,尽管占比有所下降(从2008年的82.40%降至2009年的80.15%),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率为24.8%,仍远低于美国非金融机构部门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率160%。间接融资占比过高一直是我国金融市场长期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这导致经济、金融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体系内部,使我国金融体系缺乏必要的弹性,不利于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了经济运行的社会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重要的直接融资方式之一,信托贷款并未纳入上述统计口径之内。2009年国内全年信托融资总额超过2万亿,加上这一数据,2009年我国直接融资比例将提高至30.5%(贷款占69.5%),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率也将由原先的24.8%上升至43.8%,整个融资结构将大为改善。其中,通过“信托+理财”模式的信托融资总量约1.5万亿。

因此,通过“信托+理财”模式,继续做大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将成为改善我国融资结构,促进“金融脱媒”,维护金融安全,提高融资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战略转型

随着监管部门资本约束条件的不断提高,发展理财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加快自身经营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

发展理财业务有利于加快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目前国内银行正处于从以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转向全面提升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时期,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明显提高。从国内各银行中间收入板块看,结算、银行卡等业务的可预见增速提升空间有限,而投资银行业务在分业经营的限制下迅速发展尚存在政策障碍。

发展理财业务有利于推动存贷款经营模式转型。一方面,应对金融脱媒、客户投资多元化的新形势,将存款等负债业务从以存款为主的模式转化为存款、理财和银行类理财并重的多元化格局。另一方面,我们应借鉴国际先进银行“资产组合管理”的经验,未来贷款经营可以推动流量管理贷款战略,贷款经营不以持有到期为唯一目的,而是将全部贷款分为持有到期、可出售、可交易等三种类型,其中可出售、可交易类的贷款均可作为银行理财业务投资的对象,从而实现对信贷资产的深度经营利用。

发展理财业务有利于实现银行资本节约型增长方式。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投入迅速增长,信用规模快速扩张,监管部门资本约束条件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如果依然单纯追求总量而忽略结构优化,不从根本上改变单纯依靠规模特别是信用规模扩张的增长方式,就必然会导致资本金急剧消耗,陷入资本金不足的困境。

发展理财业务有利于丰富客户服务手段,提升银行竞争力。新世纪以来,我国居民财富快速增长,预计到2011年中国百万资产家庭总数有望达到60.9万户。银行理财业务能以多样化的理财产品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投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丰富银行客户服务手段。

几点建议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正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亟待改善相关法律和监管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自主创新,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业务层次。

①改善相关法律和监管环境

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一项新兴业务,业务发展所依赖的相关法律和监管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

比如,目前银行理财资金除投资于银行间市场之外产品,都要通过银信合作的方式实现;商业银行理财资金尚未获得未上市企业股权、A股市场股票、基金等直接投资资格,以及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独立的债券账户的资格,建议相关监管部门予以银行理财资金相关投资资格,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②拓展投资渠道加强自主创新

目前,我国境内商业银行结构化产品研发水平不够,交易技术不足,风险识别和自主定价能力不强,理财产品大多属于“引进型”。当前迫切需要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努力拓展投资渠道,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③严格风险控制规范产品营销

境内理财产品市场目前处于发展阶段,客户金融投资知识有限,往往过于注重产品收益水平,对产品的风险识别、风险承担能力均不足。因此在产品设计上,要公平定价、严控风险;在产品销售过程中,要加强客户识别,切实做好客户风险评估,加强投资者教育。